一种解冻装置及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64054发布日期:2024-03-12 20:46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解冻装置及冰箱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冰箱制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解冻装置及冰箱。


背景技术:

1、在日常生活中,在冰箱取出的食材等物品处于较低温状态,需要事先进行解冻才能使用。

2、相关技术中,常采用放置室外,通过常温解冻的方法进行解冻,此种解冻方式解冻面积均匀,难以对特定部位进行针对性快速解冻,灵活性较差。进一步地,空气与待解冻物品的热传导系数较小,不利于提高解冻效率。同时,由于解冻时间的加长,也容易滋生更多细菌,不利于卫生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解冻装置及冰箱。本技术中的解冻装置有利于实现对特定部位针对性解冻,提高解冻方位选择的灵活性。进一步地,解冻装置作为解冻物品与空气热交换的介质,有利于提高热传导效率。

2、其技术方案如下:

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解冻装置,包括:框架、多个导热组件以及多个压力触发组件。其中,

4、框架包括框架本体和多个安装部,多个安装部间隔设置于框架本体。

5、导热组件用于承载待解冻样品。

6、两个压力触发组件为一组,一组压力触发组件分别与导热组件对应。导热组件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压力触发组件固定至框架本体。压力触发组件包括承载件、移动本体以及复位件。承载件与安装部一一对应,且承载件与安装部固定连接。复位件的一端与安装部或承载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移动本体固定连接。导热组件与移动本体固定连接。

7、当导热组件处于受压状态时,移动本体与承载件抵接配合,导热组件通过压力触发组件与框架导热配合。当导热组件处于非受压状态时,移动本体与至少部分承载体相间隔。

8、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9、导热组件在非受压状态时,移动本体和至少部分承载体相间隔,使得导热组件不能够通过该部分的移动本体与承载体进行热传递,此时导热组件的热传递主要依靠环境空气进行,传导速度相对较慢。而当导热组件在受压状态时,导热组件能为待解冻物品提高导热效率,进一步地,移动本体和承载体的相互抵接,使得导热组件能够通过移动本体实现与承载体、框架的热传导,从而利用抵接面的增加辅助加快解冻过程,提高解冻效率。此外,通过多个导热组件以及压力触发组件的配合使得待解冻物品的解冻更有针对性,只需将待解冻物品的面放置相应的导热组件,其他导热组件处于非解冻状态,有利于提高解冻系统的灵活性。

10、下面进一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承载件包括第一侧和与第一侧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二侧,第一侧和第二侧均与安装部固定连接。复位件的一端与第一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移动本体连接。当导热组件处于受压状态时,复位件沿靠近第二侧的方向移动,以带动移动本体与至少部分第二侧相抵接。当导热组件处于非受压状态时,复位件沿远离第二侧的方向移动,以带动移动本体与第二侧相间隔。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承载件还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三侧和第四侧,第三侧和第四侧均与第一侧和第二侧连接。当复位件处于受压状态时,复位件沿靠近第二侧的方向移动,以带动移动本体与第三侧和第四侧中至少一者抵接。当导热组件处于非受压状态时,复位件沿远离第二侧的方向移动,以带动至少移动本体与第三侧和第四侧中至少一者相间隔。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侧的长度大于第二侧的长度;和/或,第三侧和第四侧中至少一者设有第一凸部。当复位件处于受压状态时,复位件带动移动本体运动,以使移动本体与第一凸部相抵接。当导热组件处于非受压状态时,移动本体与第一凸部相间隔。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承载件还包括第五侧。第五侧与安装部固定连接。第五侧连接设置于第一侧和第二侧之间,且第一侧和第二侧通过第五侧与安装部固定连接。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框架本体还设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连通于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之间的回流通道。第一接口、回流通道以及第二接口依次导通以形成第一回路。第一回路用于导通第一换热剂。其中,至少部分回流通道与安装部相对设置,以使至少部分回流通道通过安装部与压力触发组件导热传递。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安装部与回流通道不导通。和/或,安装部设有安装槽,安装槽与承载件限位配合固定。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导热组件包括第一热管,第一热管与移动本体固定连接,且第一热管设有封闭容腔。封闭容腔用于封闭存放第二换热剂。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导热组件还包括导热壳体,导热壳体覆盖设置于第一热管外侧。第一热管通过导热壳体与移动本体固定连接。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导热组件包括第二热管,第二热管设有第一导通部和第二导通部。回流通道包括第一通道、与第一通道导通的第二通道、第三通道和与第三通道导通的第四通道。第一接口、第一通道、第四通道以及第二接口依次连通以形成第一回路。

20、两个相对间隔设置的安装部为一组。安装部与承载件和移动本体均一一对应。一组安装部中包括设有第三接口的第一安装部和设有第四接口的第二安装部。一组承载件包括设有第五接口的第一承载件和设有第六接口的第二承载件。第五接口和第六接口分别设置于第一承载件的第五侧和第二承载件的第五侧。一组移动本体中包括设有第七接口的第一移动本体和设有第八接口的第二移动本体。第一移动本体和第二移动本体与第二热管的两端固定连接。

21、第二通道、第三接口、第五接口、第七接口、第一导通部、第二导通部、第八接口、第六接口、第四接口以及第三通道依次连通以形成第二回路。多个第二回路并联连通于第一通道和第四通道之间。

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复位件包括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一侧固定,另一侧与移动本体连接。弹性件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导热组件处于非受压状态时,弹性件处于第一位置,此时移动本体与第二侧相间隔。当导热组件处于受压状态时,弹性件从第一位置切换至处于第二位置,以带动移动本体沿靠近第二侧的方向移动,使得移动本体抵接于第二侧。

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弹性件包括弹簧,弹簧的一端与第一侧固定,另一侧与移动本体连接。和/或,弹性件包括橡胶件,橡胶件的一端与第一侧固定,另一侧与移动本体连接。

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复位件包括转轴组件,转轴组件包括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转轴组件与安装部固定。当导热组件处于非受压状态时,转轴组件处于第三位置,此时移动本体与第二侧相间隔。当导热组件处于受压状态时,转轴组件从第三位置切换至第四位置,以带动移动本体沿靠近第二侧的方向移动,使得移动本体抵接于第二侧。

2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移动本体与导热组件中一者设有第一凹部,另一者设有第一凸体。第一凹部和第一凸体插接配合,以使移动本体与导热组件插接固定。

2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移动本体和导热组件中一者设有第二连接部,另一者设有第二配合部。通过第二连接部和第二配合部连接固定,以使导热组件固定于移动本体。

2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设有磁吸件,第二配合部设有磁吸配合件,磁吸件与磁吸配合件磁吸固定。

2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导热组件包括第一本体和导热本体,第一本体突出设置于导热本体的至少一侧。第一本体设有若干通液槽,通液槽用于引流导热本体上的液体。和/或,解冻装置还包括储水槽,储水槽与框架间隔设置,且储水槽相对设置于导热组件的下方。

2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复位件的导热率小于移动本体。和/或,复位件的导热率小于承载件。

3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复位件设有隔热层。和/或,复位件包括石棉、硅胶、橡胶和硅藻土制品中至少一者。

31、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冰箱,包括壳体组件和上述实施例中的解冻装置。解冻装置安装于壳体组件。

32、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33、通过设置上述实施例的解冻装置,可以提高对待解冻物品实现扩大传导面积,从而提高传导效率。进一步地,可以通过压力触发组件是否受压对解冻传导位置进行控制,从而提高对待解冻物品解冻的针对性。

34、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