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射式分流器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64362发布日期:2024-02-07 13:10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反射式分流器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分流器,具体涉及一种反射式分流器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1、现有空调技术离不开蒸发器和冷凝器,为提升蒸发器换热效率,一般设置多个蒸发流路,这就需要在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安装分流器进行制冷剂的分配,使得制冷剂均匀流向蒸发器各分流支管中。

2、然而现有的各种分流器容易受条件因素影响,产生分流不均现象。比如在有倾斜安装角度情况时,两相制冷剂受重力影响朝一边偏斜,液相制冷剂更重而集中在下方,这导致倾斜方向对应出口的制冷剂流量增大,而另一边出口的制冷剂流量减小,出现分流不均现象。现有分流器增大分流腔或利用喷嘴提升制冷剂流速等方法会增大沿程压力损失或局部压力损失,均不能很好解决这一问题,故分流性能仍不太理想。另外,现有分流器为满足结构加工性,大都由几个零件组成,这就导致分流器组件需要焊接,存在焊接质量问题。

3、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带射流环结构分流器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类分流器属于分体式分流器,由分流主体和进液射流喷嘴两部分组成,分流主体焊接装配多个分流支管,进液喷嘴焊接一个大直径的进液管。该分流器采用黄铜等棒材进行切削、钻孔等工艺流程分别加工成型两部分零件,同时,这两部分零件需要在图1中箭头所指处进行焊接才能组成一个整体结构,这导致分流器加工工艺复杂,加工成本较高。同样,这类分流器适用于多流路的分流,但由于分体式结构避免不了焊接,这会导致在焊接管路件时分流器焊接处的焊料容易二次受热融化,出现制冷剂泄露问题,影响产品质量。同样,该分流器分流腔内部尖角结构的加工精度容易影响分流均匀性,导致分配到各流路的制冷剂流量不同,使得换热效率不佳。

4、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分流器存在分流不均,导致分流性能不佳等技术问题,因此本发明研究设计出一种反射式分流器和空调器。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分流器存在分流不均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反射式分流器和空调器。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反射式分流器,其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内部开设有进液通道、分流腔、反射锥面和分流通道,所述进液通道开设于所述主体的轴向一端,另一端朝所述主体的内部延伸,所述进液通道能够插设进液管,所述分流腔也为开设于所述主体内部的通道,且所述分流腔的一端与所述进液通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分流腔的另一端朝着所述主体的内部延伸,所述分流腔的另一端还能连通设置所述反射锥面,所述反射锥面能将所述分流腔来流的流体反射回至所述分流腔中,所述分流通道的一端至少部分与所述分流腔连通、另一端延伸穿出至所述主体的端面,所述分流通道能够插设分流支管。

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4、所述主体的内部开设有锥形空间,所述锥形空间的底部形成所述反射锥面,所述锥形空间能与所述分流腔连通,所述反射锥面能将来流反射回所述锥形空间中,再进入所述分流腔中以与所述分流腔中的流体混合。

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6、所述锥形空间和所述反射锥面为通过第一钻件从所述主体的轴向端面朝内部钻设而成,所述第一钻件的钻头锥形面形成所述反射锥面,所述分流腔为通过第二钻件从所述主体的轴向端面朝内部钻设而成,所述进液通道为通过第三钻件从所述主体的轴向端面朝内部钻设而成。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8、所述主体的内部还开设有反射腔,所述反射腔位于所述锥形空间与所述分流腔之间并能将所述分流腔与所述锥形空间连通,所述分流通道的位于所述主体内部的一端仅与所述分流腔相接并连通。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10、所述反射腔的孔径与所述锥形空间的孔径相等,所述进液通道的孔径大于所述分流腔的孔径;所述反射腔的孔径比所述分流腔的孔径d小2~3mm,所述反射腔沿其轴向长度的范围为2~4mm。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12、所述分流通道的位于所述主体内部的轴向一端的部分结构与所述分流腔相接以与所述分流腔连通,所述分流通道的位于所述主体内部的轴向一端的另外部分结构不与所述分流腔相接而形成能够储液的斜槽。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14、所述分流通道的位于所述主体内部的轴向一端的部分结构、和与所述轴向一端的部分结构相接的所述分流通道中间段的部分结构被所述分流腔切掉而形成连通孔,所述连通孔将所述分流腔与所述分流通道连通。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16、所述分流通道的位于所述主体内部的部分通道与所述反射锥面相接以与所述锥形空间连通,所述分流通道的位于所述主体内部的部分通道还与所述分流腔相接以与所述分流腔连通。

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18、所述分流通道的位于所述主体内部的轴向一端的部分结构与所述分流腔和/或所述锥形空间相接以与所述分流腔和/或所述锥形空间连通,所述分流通道的位于所述主体内部的轴向一端的另外部分结构不与所述分流腔和/或所述锥形空间相接而形成能够储液的斜槽。

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20、所述分流通道的位于所述主体内部的轴向一端的部分结构、和与所述轴向一端的部分结构相接的所述分流通道中间段的部分结构同时被所述分流腔和所述锥形空间切掉而形成连通孔,所述连通孔将所述分流腔与所述分流通道连通。

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22、所述分流通道的位于所述主体内部的轴向一端的全部结构与所述分流腔和/或所述锥形空间相接以与所述分流腔和/或所述锥形空间连通。

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24、所述分流通道的位于所述主体内部的轴向一端的全部结构、和与所述轴向一端的全部结构相接的所述分流通道中间段的部分结构同时被所述分流腔和所述锥形空间切掉而形成连通孔,所述连通孔将所述分流腔与所述分流通道连通。

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26、所述分流通道为通过第四钻件从所述主体的端面朝内部钻设而成,所述分流通道的轴向一端通过所述第四钻件的钻头锥面形成为锥形面,

27、当所述分流通道的位于所述主体内部的轴向一端具有不与所述分流腔相接和连通的部分结构时,所述分流通道的轴向一端的部分锥形面保留,形成所述斜槽;

28、当所述分流通道的位于所述主体内部的轴向一端的全部结构被所述分流腔和/或所述锥形空间切掉时,所述分流通道的轴向一端的锥形面被完全切掉。

2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30、所述分流通道为至少两个,所述分流支管也为至少两个,所述连通孔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连通孔在所述分流腔和/或所述锥形空间的内壁上开设且彼此间隔设置,所述分流通道和所述分流支管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分流通道与所述连通孔一一对应连通设置。

3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32、所述主体包括分流下座和分流上座,所述分流下座为与所述进液管相配合的部分段,所述分流上座为与所述分流支管相配合且设置所述分流腔和所述反射锥面的部分段,所述分流下座和所述分流上座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3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34、所述主体采用黄铜材质一体加工成型,所述主体采用锻造加工工艺一体加工成型。

3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36、在纵向截面内,所述进液通道、所述分流腔具有重合的第一中心轴线,所述分流通道具有第二中心轴线,所述第一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中心轴线之间夹设角度α,所述分流腔的孔径为d,d和α之间满足关系:d(c tanα-cosα)<d<d(ctanα+cosα)。

3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38、d的取值范围为9mm~11mm,α的取值范围为15°~20°;

39、所述反射锥面的底部锥角为β,并有β的取值范围在120°至140°。

40、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前述的反射式分流器。

4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反射式分流器和空调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42、1.本发明通过在反射式分流器的主体的内部设置的进液通道和分流腔,分流腔与进液通道连通,进液通道插设进液管,能够通过进液管导入流体并进入分流腔中,本发明还通过在主体内部设置的反射锥面的结构,能够使得分流腔中的流体能够向前流动至反射锥面处通过反射锥面将流体反弹(或反射)至分流腔中,从而使得反射回来的流体与进入分流腔中的流体进行进一步的混合作用,由于分流通道的一端至少部分流体至分流腔,能够使得流体在经过反射锥面反射并与分流腔中的流体混合后再通过分流通道排出,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流体的混合均匀性,进一步提高了分流出去的流体的分流均匀性,提高分流器的分流性能。同时本发明由于采用了反射腔,分流腔和反射腔的空间均较大,并且去除了现有结构中下座中的缩口结构,从而能够有效降低压降,减小压力损失。

43、2.本发明进一步还通过将主体(包括分流下座和分流上座)的结构一体加工成型,可以有效解决分体式分流器结构的加工工艺复杂、焊接泄漏问题;优选本发明的整体反射式分流器结构采用黄铜棒材的材质一体成型,分流器主体采用锻造加工工艺,能够比机加工工艺方法成本降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