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介质温度调节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66179发布日期:2023-12-14 07:06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却介质温度调节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调温系统,尤其是指一种冷却介质温度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1、随着工业制造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业设备和工序需要借助冷却介质进行温度控制和热量传递,如液压系统、压缩机组和制冷系统等。冷却水是最常用的冷却介质,其温度控制精度直接影响设备的稳定运行和产品质量。

2、目前,冷却水温控制系统大多采用pid温控器实现,通过控制循环水泵和控制阀,使冷却水温度达到并跟踪设定值。其中比较成熟和可靠的方式是pid控制三通或比例调节阀,实现水温的精确控制,但是,当工艺流量和温度变化较大时,比例调节阀难以快速响应,其开度会过小或过大,导致控制精度下降,无法满足快速变化的工况要求。

3、近年来,一些高精度和强适应的新技术也广泛应用于冷却水温控制,如变频控制可以调节水泵转速控制流量和温度;多变量pid控制引入流量信号实现流量与温度的协调控制;模糊控制和预估控制通过规则表和预测模块增强控制适应性。但这些技术仍以比例调节阀为基础,难以根本解决阀门开度过小或过大而带来的控制精度下降问题。

4、一些现有技术采用定量调节阀替代比例调节阀,或引入更强大的plc和编程控制器实现更复杂的控制算法,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控制质量,但系统结构复杂,投资成本高,难以被中小型企业广泛采用。总体而言,由于现有技术难以在流量和温度变化剧烈的情况下,实现快速而精确的温度调控,这也限制了其在工业关键工艺中的应用。

5、因此,急需一种针对工业过程中冷却介质流量和温度变化剧烈等情况而设计的冷却水温控制新技术和控制器,具有控制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系统复杂度低和投资成本适中的特点,能够很好满足工业生产对温控质量和稳定性的要求,实现对其温度参数的精确和实时控制,这也将大大节约资源和提高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冷却介质温度调节系统,其控制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系统复杂度低,能够很好满足工业生产对温控质量和稳定性的要求,实现对其温度参数的精确和实时控制。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冷却介质温度调节系统,包括冷源端和用户端,所述冷源端内存储有冷却介质,还包括

3、进流管路,与所述用户端相连通,所述进流管路上设置有循环泵;

4、调节支路,连接在所述冷源端的第一出口上,且所述调节支路与所述进流管路相连通,所述调节支路上还设置有冷侧调节球阀;

5、调节主路,连接在所述冷源端的第二出口上,且所述调节主路与所述进流管路相连通,所述调节支路上还设置有三通电动调节阀门;

6、回流管路,分别与所述用户端以及所述冷源端相连通,所述回流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与所述三通电动调节阀门相连通,所述第二支路与所述进流管路相连通,且所述第二支路上设置有热侧调节球阀;

7、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用户端内,用于实时监测所述用户端的温度;

8、pid控制器,用于将所述第一温度探头采集的温度与预设温度进行对比后,输出的阀门开度控制信号并发送至所述三通电动调节阀门,实现对所述三通电动调节阀门的调节。

9、所述进流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蝶阀,所述调节支路上设置有第二蝶阀,所述调节主路设置有第三蝶阀,所述回流管路上设置有第四蝶阀。

10、所述冷侧调节球阀和所述热侧调节球阀均为手动阀。

11、还包括报警模块,所述报警模块与所述pid控制器电连接。

12、所述冷却介质为蒸馏水、盐水、碱水或机械油。

13、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冷源端内,用于实时监测所述冷源端的温度。

14、所述冷源端内设置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壳式换热器或螺旋管式换热器。

15、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6、1.系统包括冷源端和用户端,其中冷源端存储冷却介质并可以调节其温度,用户端从冷源端引入经过温度调节的冷却介质使用,达到降温的效果;

17、2.系统设置有进流管路、调节支路和调节主路,用于将冷源端与用户端连通,上配有控制元件如循环泵、调节球阀和三通电动调节阀门,以控制冷却介质的流量和流向,实现对用户端温度的精确控制;

18、3.回流管路连接用户端与冷源端,用于将部分冷却介质返回冷源端,达到节能高效的目的,回流管路上也设置有控制元件(热侧调节球阀)来控制回流量,以辅助控制用户端温度。

19、4.用户端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温度并反馈至pid控制器,pid控制器可以根据设定值和实测温度精确计算阀门开度控制信号,以控制三通电动调节阀门,使其开合度发生变化,实现对用户端温度的自动控制,如此形成闭环控制系统,可以满足用户温度控制需求;

20、5.冷侧调节球阀和热侧调节球阀的手动设置用于基本确定冷却介质流入用户端与返回冷源端的流量比例,三通电动调节阀门在pid控制器控制下发挥主要控制作用,自动调节流入用户端的冷却介质流量,三者配合使用实现对流量、流向和温度的精细控制。



技术特征:

1.一种冷却介质温度调节系统,包括冷源端和用户端,所述冷源端内存储有冷却介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介质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流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蝶阀,所述调节支路上设置有第二蝶阀,所述调节主路设置有第三蝶阀,所述回流管路上设置有第四蝶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介质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侧调节球阀和所述热侧调节球阀均为手动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介质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报警模块,所述报警模块与所述pid控制器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介质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介质为蒸馏水、盐水、碱水或机械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介质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冷源端内,用于实时监测所述冷源端的温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介质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源端内设置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壳式换热器或螺旋管式换热器。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却介质温度调节系统,包括冷源端和用户端,冷源端内存储有冷却介质,还包括进流管路,与用户端相连通,进流管路上设置有循环泵;调节支路,连接在冷源端的第一出口上,且调节支路与进流管路相连通,调节支路上还设置有冷侧调节球阀;调节主路,连接在冷源端的第二出口上,且调节主路与进流管路相连通,调节支路上还设置有三通电动调节阀门;回流管路,分别与用户端以及冷源端相连通,回流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第一支路与三通电动调节阀门相连通,第二支路与进流管路相连通,且第二支路上设置有热侧调节球阀;优点是控制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系统复杂度低。

技术研发人员:熊蓉琴,倪奇峰,孙金辉,吴小佳,宋雪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虎渡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0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