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冰机的加热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980270发布日期:2024-05-13 12:38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冰机的加热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食用冰加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压冰机的加热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1、随着社会发展,“用冰文化”逐渐普及,人们对冰的需求在生产和生活中迅速增加,在家庭和商业应用中,冰通常为固体方块,但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可能期望冰形成不同或独特的形状。比如在饮用酒类时,可能特别期望冰缓慢融化,已有实例发现,球状、钻石状等特殊形状的冰比同样体积大小的方块冰融化得更慢,因此在酒吧、餐厅等场所会提供球状、钻石状等等不同形状的冰。在过去,这样特殊形状的冰块大多通过手工雕刻的形式做出。然而,用手造型冰可能极其困难、危险且耗时。近年来,压冰机已经进入市场代替手工雕刻制造特殊形状的冰块,如冰球、钻石冰等。现有典型的压冰机为纯金属制品,包括金属模具,金属模具限定了冰坯可被再塑的轮廓,压冰机依赖金属模具的重力自然扣合,从而压出某一种固定形状的冰。其压冰方案主要依靠金属的自然导热,通过金属吸收空气热量并传递至冰块,冰块吸热融化最终形成金属模具形状的冰。在压冰过程中,由于金属模具与冰块间大量换热,导致金属模具温度降低,在一次压冰结束后,金属模具的温度处于较低状态,与冰块温差较小,传热效率低,无法直接进行第二次压冰。因此,若要连续融化多块冰则需要用户将压冰机的金属模具放置在热水中等待直到模具被加热为止,工作效率极低。并且现有压冰机的金属模具的形状是固定的,只能制作一种形状的冰块,若需要其他形状的冰块,则需要另外准备其它形状金属模具的压冰机,增加了压冰成本。有鉴于此,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一种主动加热且可更换模具的压冰机。

2、例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11947365a公开了一种重力挤压型单球压冰机,其包括挤压上模和挤压下模,设置在两者之间的升降架,以及用于挤压挤压上模向挤压下模方向移动的压锤,并且,为了加速冰块融化,还在挤压上模顶部和挤压下模底部设置了加热板和相应的加热控制器,从而在冰块被挤压的同时对其进行低温加热,以快速将其加工成冰球。

3、又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13874667a公开了一种单线压冰机组件,其包括第一模具部分和第二模具部分,并在两个模具部分之间设置受热导轨,以将第一模具上的加热器产生的热量传递至第二模具,或者直接由高受热导轨产生热量分别传递至两个模具。

4、然而,上述两种压冰机中的加热方式中由于导热面积较小,从而使得压冰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冰机的加热控制方法及加热控制器,部分地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能够提高压冰效率的同时,可提前进行预热,从而更高效地利用加热模块所产生的热量。

2、为了解决上述所提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冰机的加热控制系统,其包括:

4、分别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内用于向所述压冰模具提供热量的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包括:包覆并紧密贴合在所述压冰模具外表面的加热底座,以及包覆并紧密贴合在所述加热底座外表面的加热元件;

5、设置在所述下壳体上用于引导所述上壳体上下滑动的导轨;

6、分别设置在所述上壳体中第一检测位处用于检测所述导轨的第一传感器和第二检测位处用于检测所述导轨的第二传感器;

7、设置在所述下壳体或所述上壳体内且与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电连接的加热控制器;

8、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扣合时,所述导轨的连接端和自由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传感器和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检测区域,从而使得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生成并发送第一电信号至所述加热控制器;当所述上壳体沿所述导轨向上滑动,使得所述第一传感器逐渐远离所述导轨的自由端时,所述第一传感器生成并发送第二电信号至所述加热控制器;当所述上壳体沿所述导轨向上滑动,使得所述第二传感器自所述导轨的连接端逐渐移动至自由端,并逐渐远离所述自由端时,所述第二传感器生成并发送第二电信号至所述加热控制器;

9、其中,所述加热控制器包括:

10、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传感器实时发送来的电信号;

11、状态识别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接收模块所接收到的所述电信号识别所述压冰机当前的工作状态;若识别出所述压冰机的工作状态为待机状态,触发所述加热模块启动/保持断电模式,直至再次根据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发送来的电信号识别出所述压冰机即将进入压冰状态时,触发所述加热模块启动加热模式,从而开始预热并持续加热直至完成压冰;若识别出所述压冰机的工作状态为压冰完成或更换模具状态,触发所述加热模块启动断电模式;

12、加热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状态识别模块的识别结果切换所述加热模块的工作模式。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状态识别模块具体包括:

14、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所发送电信号的类型;

15、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第一传感器所发送的电信号为第一电信号时,判断收到所述第一电信号的持续时间是否超过第一预设时间阈值,若超过所述第一预设时间阈值,判定所述压冰机当前的工作状态为待机状态;

16、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当待机状态下,第一判断单元首次判断出第一传感器所发送的电信号为第二电信号时,判断自首次收到所述第一传感器所发送的第二电信号开始,在第二预设时间阈值范围内是否收到所述第二传感器所发送的第二电信号;若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间阈值范围内收到所述第二传感器所发送来的第二电信号,判定所述压冰机进入更换模具状态;若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间阈值范围内未收到所述第二传感器所发送来的第二电信号时,判定所述压冰机即将进入压冰状态;

17、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当压冰状态下,判断是否收到所述第一传感器所发送来的第一电信号,若是判定所述压冰机完成压冰。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控制模块包括:

19、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状态识别模块识别出所述压冰机当前的工作状态为待机状态时,生成并发送第一控制信号至所述加热模块,以控制所述加热模块启动断电模式;

20、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状态识别模块识别出所述压冰机当前的工作状态即将进入压冰状态时,生成并发送第二控制信号至所述加热模块,以控制所述加热模块启动加热模式;

21、第三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状态识别模块识别出所述压冰机完成压冰或进入更换模具状态时,生成并发送第三控制信号至所述加热模块,以控制所述加热模块启动断电模式。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为光电开关传感器。

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轨为利用能够反射所述光电开关传感器所发射光信号的材料制成的棒状或管状或带状件。

24、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扣合时,所述第一检测位位于所述上壳体内围绕在所述导轨自由端周围的区域。

25、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扣合时,所述第二检测位位于所述上壳体内围绕在所述导轨连接端周围的区域。

2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元件为pi加热膜片。

2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底座侧壁设置有一圈固定环槽,所述加热元件为均匀布设在所述固定环槽内的多个加热棒,且所述固定环槽与所述加热底座的侧壁之间有间隙。

2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控制系统还包括:用于实时监测所述发热元件温度的温度传感器,以及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的安全控制模块,所述安全控制模块用于判断加热模式下,所述温度传感器所采集到的实时温度是否超过预设温度阈值,若超过所述预设温度阈值,触发所述加热控制器将所述加热模块的工作模式切换为断电模式。

2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控制系统还包括:用于指示所述压冰机工作状态的多个信号指示灯,所述信号指示灯与所述加热控制器电连接。

3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在压冰模具的外表面包覆设置可与其外表面紧密贴合的加热底座,并在加热底座的外表面(如其侧壁外表面和/或底部外表面)包覆设置紧贴其外表面的加热元件,也即将现有技术中的线导热或局部导热方式,更改为几乎全包覆的导热方式,大大增加了导热面积,并且使得压冰模具受热更加均匀,从而提高了冰块的融化速度,也即提高了压冰效率。同时,也正是由于增加了加热面积,就需要考虑如何高效地合理地运用热量,基于此,通过在下壳体上设置采用特定材料制成的用于引导上壳体上下滑动的光轴作为导轨,并且在上壳体上分别设置用于感应该导轨的至少两个传感器,从而使得可根据该两个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来自动识别压冰机的工作状态,然后根据工作状态来控制加热模块的工作模式。

31、例如,当压冰机处于待机状态时,控制加热模块也处于待机状态(即断开加热元件与电源之间的通路);当压冰机即将进入压冰状态(如上壳体刚刚被提升一小段高度,但此时还没有放入冰块)时,立即控制加热模块开始加热,从而通过加热底座对压冰模具进行预热,一方面避免了当在压冰模具内放入冰块后再加热时,需要加热一定时间后冰块才会融化而导致压冰效率较低的问题;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在没有预热的前提下,在压冰模具内放入冰块后由于冰块的影响,使得压冰模具温度较低,若要尽快降低冰块融化时间,就需要加大加热单元的制热功率,从而导致能耗较高的问题。也即本发明的加热控制系统和加热控制方法,不仅提高压冰效率,同时一定程度地降低了能耗。

32、又如,当识别出压冰机的工作状态为压冰完成时,控制加热模块停止加热,从而无需用户时刻蹲守在压冰机旁等待,也即避免了人工判断时,由于用户不在压冰机旁而导致压冰结束后加热模块仍处于加热模式而导致冰块过度融化的问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