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冷冰箱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317015阅读:来源:国知局
箱的风机的布置。将风机设在中间风道内,将中间风道设在隔板上,且贯穿隔板的两个相对端面,该两个相对端面垂直于隔板的厚度方向,并使风机至少部分体积位于隔板的厚度范围之内,从而使体积较大的风机占用隔板的部分安装空间,并使各间室相对应的送风道与中间风道相连通,使各间室相对应的回风道与蒸发室相连通,风机工作抽取蒸发室内的冷风,并将冷风通过相应的送风道分别送到各间室内,同时通过相应的回风道将各间室内的冷风返回到蒸发室内。不仅能够为各间室循环送冷风,还能释放将风机设在相应间室或间室与冰箱箱体之间的发泡层时所占用的空间,从而增大冰箱储存空间,提高储存空间的利用率。
[005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风冷冰箱进行详细描述。
[0058]实施例一
[0059]本实施例是一种风冷冰箱,至少设有两个间室,例如,包括相邻设置的冷藏室I和冷冻室2,该两间室由隔板8分隔,如图3和图4所示。此外,该冰箱还包括中间风道501、风机6和蒸发器701。
[0060]中间风道501设在隔板8上;中间风道501贯穿隔板8的两个相对端面,两个相对的端面均垂直于隔板8的厚度方向。
[0061]风机6设在中间风道501内,且风机6至少有部分体积位于隔板8的厚度范围之内,且风机6将中间风道501内的冷风分别送入到相应的间室内。
[0062]蒸发器701可以设置在风机6的下方,当然,也可以设在风机的其他方位,只要蒸发器能够为中间风道501提供冷风即可。
[0063]本实施例中,将风机6设在中间风道5内,将中间风道5设在隔板8上,且贯穿隔板8的两个相对端面,该两个相对端面垂直于隔板8的厚度方向,并使风机6至少的部分体积位于隔板8的厚度范围之内,从而使体积较大的风机6占用隔板8的部分安装空间,并使冷藏室I和冷冻室2各自对应的送风道与中间风道5相连通,使冷藏室I和冷冻室2各自对应的回风道分别与蒸发室7相连通,风机6工作时抽取蒸发室7内的冷风,并将冷风通过相应的送风道分别送到冷藏室I和冷冻室2内,同时通过相应的回风道将冷藏室I和冷冻室2内的冷风返回到蒸发室7内。不仅能够为各间室循环送冷风,还能释放将风机设在相应间室或间室与冰箱箱体之间的发泡层时所占用的空间,从而增大冰箱储存空间,提高储存空间的利用率。
[0064]本实施例中,风机6至少有部分体积位于隔板8的厚度范围之内指:当风机6体积足够大从而使其沿隔板8的厚度方向的高度值不小于隔板8的厚度时,风机6贯穿于隔板8的两个相对端面,该相对端面垂直于隔板8的厚度方向;否则,可以风机6将完全置于隔板8的厚度范围之内,从而使风机6最大程度的释放当将其放置在冰箱间室内时所占用的储存空间,最大程度的增大冰箱储存空间;此外,当风机6的部分体积置于隔板8的厚度范围之内,另外一部分体积置于隔板8的厚度范围之外时,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只是,此时虽然也增大了冰箱此储存空间,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但是并未达到最佳状态。
[0065]本实施例中,冰箱还包括蒸发室7、送风道和回风道,如图3和图4所示。
[0066]蒸发室7置于其中一个间室内,当将蒸发器701置于风机6下方时,则需将蒸发室7设在中间风道501的下方,蒸发器701置于该蒸发室7内。具体的,冷冻室2可以设在冷藏室I的上方、下方、左边或右边,本实施例以将冷冻室2设在冷藏室I的下方为例来对本发明进行举例说明。为了简化各风道的布置线路,可以将蒸发室7设在冷冻室2内,以方便蒸发室7与中间风道501相连通,使风机6更加顺利的进行抽风工作。
[0067]送风道将中间风道501与各间室分别连通,并将中间风道501内的冷风输送至相应的间室内。具体的,送风道包括冷藏送风道3和冷冻送风道4 ;冷藏送风道301与冷藏室I相连通,并将中间风道501内的冷风输送至冷藏室I内;冷冻送风道401与冷冻室2相连通,并将中间风道501内的冷风输送至冷冻室2内。
[0068]回风道将相应间室与蒸发室7连通,并将相应间室内的空气输送至蒸发室7内。具体的,回风道包括冷藏回风道和冷冻回风道403,其中,冷藏回风道由中间回风道502与末段回风道303相连通形成,如图3-图4及图8-图11所示;冷藏回风道将冷藏室I与蒸发室7相连通,并将冷藏室I内的空气输送至蒸发室7内;冷冻回风道403将冷冻室2与蒸发室7相连通,并将冷冻室2内的空气输送至蒸发室7内,如图3-图4及图10-图11所示。
[0069]此种冰箱结构,由于中间风道501与蒸发室7相连通,故中间风道501内的风机6将抽取蒸发室7内的冷风;由于中间风道501分别与冷藏送风道301和冷冻送风道401相连通,故风机6工作将通过冷藏送风道301为冷藏室I送冷风,通过冷冻送风道401为冷冻室2送冷风;由于蒸发室7分别与冷藏回风道和冷冻回风道403相连通,故冷藏室I内的冷风将通过冷藏回风道返回到蒸发室7内,冷冻室2内的冷风将通过冷冻回风403道返回到蒸发室7内。本实施例中,将中间风道501设在相邻间室之间的隔板上,风机6至少有部分体积位于隔板厚度范围之内,从而使体积较大的风机6占用隔板8的部分安装空间,不仅能够为冷藏室I和冷冻室2分别循环送冷风,还能释放将风机6设在冷藏室I或冷冻室2时所占用的空间,从而增大冷藏室I或冷冻室2的储存空间,提高冰箱储存空间的利用率。
[0070]本实施例中,冰箱设有用来控制冷藏送风道301或/和冷冻送风道401的送风量的风门305,如图5-图7所示。其中,风门305可选择为机械式风门或电动风门。
[0071]本实施例中,隔板8上设有中间风道支架5,中间风道支架5贯穿隔板8的两个相对端面,且中间风道支架5设有中间风道501,如图3、图10和图11所示,此种结构设置,可以将风机6放置在中间风道501后,使风机6至少有部分体积位于隔板8的厚度范围之内;此外,风道支架5可以与隔板8—体设置,也可以拆卸式安装在一起。
[0072]本实施例中,还在相应间室内设有送风道支架,送风道支架设有送风道,各送风道与中间风道501连通。具体的,冷藏室I内设有冷藏送风道支架,该冷藏送风道支架设有冷藏送风道301 ;冷冻室2内设有冷冻送风道支架,该冷冻送风道支架设有冷冻送风道401 ;且冷藏送风道301和冷冻送风道401分别与中间风道501连通。
[0073]本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冷冻室2内设有板状冷冻回风道支架,冷冻回风道支架上设有冷冻回风道403,冷冻回风道支架与冷冻室2内壁之间紧密配合生成蒸发室7,如图3所示。具体的,为简化回风道结构,将设在冷冻室2内的回风道支架与冷冻送风道支架设为一体结构,即为冷冻风道支架4。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将冷藏回风道设在了中间风道支架5和冷冻风道支架4上,未单独设置冷藏回风道支架,故冷藏室I只设置了冷藏送风道支架,为了与冷冻风道支架在名称上相对应,本文中将冷藏送风道称之为冷藏风道支架3。
[0074]本实施例中,在中间风道支架5设有中间回风道502,中间回风道502与冷冻风道支架上的末段回风道303连通,两者连接成密闭气体通路,即冷藏回风道。
[0075]为了简化结构、节省空间,还可以将各送风道直接设在隔板8上或隔板8的厚度范围内,将相应回风道直接设在蒸发室7的侧壁上。具体的,将冷藏送风道301和冷冻送风道401直接布置在隔板的两个相对端面处,或设在隔板8的厚度范围内;由于蒸发室7位于冷冻室2内,还可以将冷冻回风道403直接设在蒸发室7的侧壁上,图中未示出。
[0076]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当中间风道支架5能够完全安装在隔板8厚度范围内时,将整个中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