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通道换热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10139022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扩展段143的流道的宽度方向与第一管体11的轴向大致平行,扩展段143中流道的随其方向延伸的各处流通面积保持不变。
[0034]以上扩展段143中流道的流通面积不变,还可以是变化的。具体来说,流道包括直通部1436和扩口部1431,所述扩口部1431位于直通部1436的外侧末端,所述扩口部自内向外宽度逐渐增大。扩口部1431的结构可以是在流道末端倒直角而成,如图4所示,扩口部1431与直通部1436内壁在扩展段同一纵剖面上的投影线的夹角为θ,0° < Θ <90°,效果更好的范围是45°彡Θ彡60°。
[0035]上面提到的扩口部1431还可以是在流道末端倒圆角而成,如图5所示,所形成的曲面具有附壁效应,或者叫康达效应,具体来说,制冷剂流到扩口部1431a时,会沿着曲面向外侧流动,通过该导向作用,制冷剂可以更好的分配到集流管两侧。
[0036]扩口部1431最外端的宽度与第一集流管1内腔体的长度之比为1/10?1/40。
[0037]除了以上介绍的扩展段结构,还可以在扩展段设置导流结构。如图6-8所示,扩展段143a包括面积较大的两相对平直部1432、用于连接两平直部同侧端的面积较小的两相对过渡部1433,两平直部1432均具有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两平直部1432的内表面的靠近扩展段末端的一侧中间位置形成有相向延伸的凸起1434,两凸起1434在集流管轴线方向的宽度沿制冷剂流向逐渐变大,直至在扩展段的末端处相互贴合,这样的导流结构设置,可使制冷剂流动时,由于中间位置凸起的阻碍或者导流作用,制冷剂将向两侧曲线流动,制冷剂分配效果更好。该导流结构的加工,可以是在扁管的两相对平直部1432的中间位置捏合使二者相向凸出并贴合,同时,将在两平直部1432的外表面上形成内凹部1435。
[0038]在上面介绍的结构中,入口管14直接插入第一管体11中并焊接,为了增加焊接的强度,入口管14可以通过第一转接座15连接到第一管体11。如图9-图12所示,第一转接座15包括主体部151和承接部152,主体部151具有一曲面1511,该曲面1511与第一管体11外壁贴合并焊接,主体部151设有穿过曲面1511的矩形孔,矩形孔的宽度大于入口管14的扩展段143的宽度,矩形孔的高度大于入口管14的主体段141的高度,承接部152设有圆孔,圆孔直径与入口管14的主体段141外径大致相等,圆孔与矩形孔的中心线大致重合,圆孔与矩形孔的中心线大致和第一管体轴线垂直,圆孔与矩形孔的中心线大致和流通管长度方向垂直,且圆孔与矩形孔相互连通。第一管体11设置有用于插接入口管扩展段143的孔,安装时,先把入口管插入第一管体11孔中焊接,再从入口管自由端套入第一转接座15,使第一转接座15的曲面1511与第一管体11外壁贴合并焊接。
[0039]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例如对“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性的界定,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相互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若干流通管及翅片,所述流通管设置有流通孔,流通孔沿流通管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流通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连接,从而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所述翅片设于相邻的流通管之间;所述第一集流管设有用于外接的第一接管,所述第一接管包括主体段、扩展段及用于连接二者的过渡段,所述主体段、扩展段及过渡段设有连通的流道,所述扩展段至少部分插入第一集流管内,所述扩展段中流道的宽度大于主体段的流道的宽度,所述扩展段的流道的高度小于等于主体段的流道的高度,所述扩展段的流道的宽度方向与第一集流管的轴向大致平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大致平行,所述流通管大致与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垂直;所述第一接管大致与第一集流管垂直,所述第一接管大致与流通管垂直,所述扩展段大致位于第一集流管轴向的中间位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段中流道的随其方向延伸的各处流通面积保持不变;所述扩展段中流道的流通面积小于主体段的流通面积,所述扩展段中流道的流通面积小于过渡段的流通面积。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段中流道包括直通部和扩口部,所述扩口部位于直通部的外侧末端,所述扩口部自内向外宽度逐渐增大,所述扩口部最外端的宽度与集流管内腔体的长度之比为1/10?1/40。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的扩口部即流道末端倒直角,所述扩口部与直通部内壁在扩展段同一纵剖面上的投影线的夹角0° < Θ <90°。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口部与直通部内壁在扩展段同一纵剖面上的投影线的夹角45°彡Θ彡60°。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的扩口部即流道末端倒圆角,所形成的曲面为康达表面。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段包括面积较大的两相对平直部以及用于连接两平直部同侧端的面积较小的两相对过渡部,所述平直部具有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所述两平直部的内表面的靠近扩展段末端的一侧中间位置形成有相向延伸的凸起。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在集流管轴线方向的宽度沿扩展段流道自内向外逐渐变大,所述两平直部的凸起在扩展段的末端处相互贴合。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段流道的宽度为W,高度为 h,二者之比 0 < h/w < 1/3。
【专利摘要】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若干流通管及翅片,所述流通管设置有流通孔,流通孔沿流通管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流通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连接,翅片设于相邻的流通管之间;所述第一集流管设有用于外接的第一接管,第一接管包括主体段、扩展段及用于连接二者的过渡段,扩展段至少部分插入第一集流管内,所述扩展段中流道的宽度大于主体段的流道的宽度,所述扩展段的流道的高度小于等于主体段的流道的高度。该换热器的有益效果是:微通道换热器中入口管设计相比圆形入口管,流到集流管两侧较远扁管内的制冷剂较多,制冷剂分配相对圆形入口管较均匀,而且比设置分配管或导流管的方式成本较低,适宜推广应用。
【IPC分类】F25B39/00
【公开号】CN205048791
【申请号】CN201520666810
【发明人】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人】杭州三花家电热管理系统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24日
【申请日】2015年8月3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