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向流沉淀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11689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同向流沉淀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沉淀器,特别是倾斜式同向流沉淀器。
CN86107912公开了一种同向流浅层斜板沉淀器,该沉淀器用管式集水的技术和二次沉泥导流技术,解决澄清水分离时产生紊流和在沉淀装置中淤积污泥的难题,但该沉淀器用若干细管取出清水,很容易造成堵塞,而且制造困难。由于同向流式斜板沉淀器的清水收集困难,清水及泥渣收集装置容易堵塞,限制了同向流式斜板沉淀器的推广应用。
本申请人的CN99127166.1针对上述专利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进,解决了清水收集装置的堵塞问题。但该专利的清水收集腔的开口面积过大,配水不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配水均匀的同向流沉淀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了制造容易的同向流沉淀器。
用于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一种同向流沉淀器,具有一壳体,安装在壳体上的一进水管、一出水管和一排泥管,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至少一组倾斜引导部件,每一倾斜引导部件具有一进水端和一排出端,在每一倾斜引导部件的排出端设置一收集装置,收集装置包括一置于排出端的分水板和一与分水板连接的回折板,以及在倾斜引导部件两侧边的侧堵板,在分水板和回折板之间形成一收集空间,在分水板和相邻的另一收集装置的回折板之间形成一通道,该通道与设置在倾斜引导部件下游的第一收集室连通,在封堵倾斜引导部件两侧边的侧堵板上开有分别与各自的收集空间连通的开孔,每一开孔与在壳体内设于倾斜引导部件侧面的第二收集室连通,回折板的末端向分水隔板方向翻折,在回折板的末端和分水隔板之间形成节流口。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解决方案为
回折板与自身分水隔板间形成节流口;回折板与相邻收集装置的分水隔板间形成节流口;在每个收集空间内设置滑泥板;在每个通道内设置滑泥板;壳体为垂直设置的矩形体;壳体的轴线与倾斜引导部件平行,在所说壳体的侧壁设置支架。
本实用新型沉淀器具有配水均匀制造容易的特点。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具有局部剖视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具有局部剖视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具有局部剖视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侧视图。
本实用新型是对CN99127166.1号申请的改进,除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以外,该专利的结构完全适用与本实用新型,在此引用该专利,以便参考。
图1为回折板末端向内回折与自身分水隔板形成节流缝隙示意图,参见图1所表示的第一实施例,该实施例为分水板与水平面垂直且泥渣直排(清水侧排)的情形。
在该实施例中,沉淀器主要包括壳体4、在壳体4上的进水管1、清水出水管16、排泥管19、排气管20,与进水管1连接的絮凝反应室11的出口连通配水装置2,絮凝反应室11和配水装置2处于上隔板3上。在壳体4内的上隔板3和下隔板17之间设置一组由倾斜引导部件5构成的斜板沉淀装置22,倾斜引导部件5可以是斜板或斜管,以下统称斜板。每一斜板5具有一进水端和一排出端,在每一斜板的排出端设置一收集装置23,收集装置23包括一置于排出端的分水板7和一与分水板连接的逆时针方向往回折转的回折板6,以及在斜板两侧边的侧堵板30。分水板7和回折板6平行,在分水板7和回折板6之间形成一收集空间或称收集腔8,在分水板7和相邻的另一收集装置的回折板6之间形成一通道或称泥渣收集腔9,该通道9与设置在壳体4下部的第一收集室24连通,在封堵斜板5两侧边的侧堵板30上开有分别与各收集空间8连通的开孔38,封堵通道9的是标号为31的侧堵板,每一开孔38与在壳体4内设于斜板30侧面的第二收集室21连通。第一收集室用于收集泥渣的泥渣室24,第二收集室用于收集清水清水室21。在泥渣室24的底部设置排泥装置18,在壳体4的外部还设有回流系统,该系统包括回流管12、流量计13、泵14、阀15。回折板6的末端60翻折设置,使其与分水隔板7间形成节流口61,也可称为节流缝隙或节流孔。该节流口61能使配水均匀,回折板6末端的回折角度相对水平面倾斜一定的角度,如+40~60度或-40~60度,避免积泥。
本发明提供的同向流斜板沉淀器的工作原理待处理的原水由进水管1进入沉淀器的絮凝反应室11(絮凝反应室也可以在沉淀器外单设),再由配水装置2进入斜板沉淀装置22,水沿斜板5平稳流动,泥渣沉淀在斜板5底部并在重力及水流推力作用下向下滑动,清水在斜板5上部向下流动,到清水和泥渣收集装置23,从斜板5上层滑离的组分为清水,清水通过节流口61流入清水收集腔8,再由清水收集腔8两侧汇集到清水室21(见图4),最后由清水出水管16流出;从斜板5下层滑离的组分为泥渣10,泥渣10滑入泥渣收集腔9,再由泥渣收集腔9汇集到泥渣室24,再通过排泥装置18由排泥管19排出。为使泥渣在清水(泥渣)收集装置23内得到顺利、彻底收集并顺利排出而不被清水带走,可使一部分水从泥渣收集腔9随泥渣流入泥渣室24,沉淀后清水经回流管12、阀15、泵14、流量计13流回进水管1。
在本发明中,作用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标号表示。
图2是回折板末端向外折与相邻分水隔板形成节流缝隙示意图。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表示分水板与水平面垂直且清水直排(泥渣侧排)的情形。该实施例与图1所示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清水和泥渣的回收方式。在该实施例中,回折板6顺时针方向往回折转,在分水板7和回折板6之间形成的收集空间是泥渣收集腔9,在分水板7和相邻的另一收集装置的回折板6之间形成的通道为清水收集腔8,泥渣收集腔9与泥渣室24连通,泥渣室24与排泥管19连接,清水收集腔8与清水室21连通,清水室21与清水出水管16连接。回折板6与相邻收集装置的分水隔板7间形成节流口61。
该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与图1所示实施例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从斜板5上层滑离的清水通过节流口61流入清水收集腔8,再由清水收集腔8汇集到在其下面的清水室21,最后由清水出水管16流出;从斜板5下层滑离的泥渣滑入泥渣收集腔9,再由泥渣收集腔9两侧汇集到泥渣室24,再由排泥管19排出。
图3和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该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与图4所示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在清水收集腔8内设置滑泥板90,以防止清水收集腔8泥渣积累、堵塞,并有利于积泥滑离狭窄的清水收集腔8。滑泥板90可以是一斜板或人字斜板等倾斜部件。滑泥板的倾斜角度一般可以在40~60度范围。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为便于制造,与图1的壳体为垂直设置的矩形体不同,该实施例的壳体4的轴线与倾斜引导部件平行,在壳体4的侧壁设置支架50,以保持沉淀器倾斜姿势,容器倾斜一定角度,如40~60度。
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的轴线与倾斜引导部件平行设置方式同样适用于异向流、侧向流等各种斜板或斜管沉淀器。
壳体4可以是敞开的即重力式的,也可以是密闭的即压力式的。
权利要求1.一种同向流沉淀器,具有一壳体,安装在壳体上的一进水管、一出水管和一排泥管,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至少一组倾斜引导部件,每一倾斜引导部件具有一进水端和一排出端,在每一倾斜引导部件的排出端设置一收集装置,所说收集装置包括一置于排出端的分水板和一与所说分水板连接的回折板,以及在倾斜引导部件两侧边的侧堵板,在所说分水板和回折板之间形成一收集空间,在分水板和相邻的另一收集装置的回折板之间形成一通道,该通道与设置在倾斜引导部件下游的第一收集室连通,在封堵所说倾斜引导部件两侧边的侧堵板上开有分别与所说各自的收集空间连通的开孔,所说每一开孔与在壳体内设于倾斜引导部件侧面的第二收集室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说回折板的末端向所说分水隔板方向翻折,在所说回折板的末端和所说分水隔板之间形成节流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器,其特征在于,所说回折板与自身分水隔板间形成节流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器,其特征在于,所说回折板与相邻收集装置的分水隔板间形成节流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沉淀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说每个收集空间内设置滑泥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沉淀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说每个通道内设置滑泥板。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沉淀器,其特征在于,所说壳体为垂直设置的矩形体。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沉淀器,其特征在于,所说壳体的轴线与倾斜引导部件平行,在所说壳体的侧壁设置支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同向流沉淀器,具有一壳体,一进水管、一出水管和一排泥管,至少一组倾斜引导部件,每一倾斜引导部件具有一进水端和一排出端,在每一倾斜引导部件的排出端设置一收集装置,收集装置包括一置于排出端的分水板和一与分水板连接的回折板,在分水板和回折板之间形成一收集空间,在分水板和相邻的另一收集装置的回折板之间形成一通道,在封堵倾斜引导部件两侧边的侧堵板上开有分别与各自的收集空间连通的开孔,每一开孔与在壳体内设于倾斜引导部件侧面的第二收集室连通,回折板的末端翻折设置,使其与分水隔板间形成节流口。
文档编号C02F1/52GK2425695SQ0020917
公开日2001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00年4月17日 优先权日2000年4月17日
发明者刘澄清 申请人:刘澄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