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流沉淀高速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17962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流沉淀高速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设备,特别是一种旋流沉淀高速过滤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工业循环水处理工艺过程中沉淀和过滤是两个主要工艺流程。沉淀工艺一般采用沉淀池来完成,过滤工艺一般采用80年代引进的高速过滤器(80年代随热轧和连铸设备一起引进的)完成。工业废水处理的沉淀工艺多采用两级沉淀,一级沉淀设施大部分采用铁皮坑或旋流沉淀池,二级沉淀设施主要以平流沉淀池或斜板沉淀池为主。二级沉淀后的净水通过提升泵输送到高速过滤器进行过滤,使废水得到再生利用。平流沉淀池或斜板沉淀池占地面积较大,要配备排泥设备,生产过程中排泥设备故障高,检修维护量大,成本也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将沉淀与过滤实现一体化的旋流沉淀高速过滤器。
为了现实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拟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有罐体、出水管、排污管、排空管、进气管、排气管、过滤层、滤头、配水槽、人孔,独特之处在于在配水槽10的周围设置一个旋流室7,它与进水管1相接,旋流室7下方设有分离室8,旋流室与分离室之间设有导流孔板13;旋流室7的上部设有贮油腔14,其内设有一个环状稳流板;分离室8的下方设有一个中心挡板9,其下方与排污管3相连接。
上述进水管1是以切线方向与旋流室7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它将沉淀和过滤两个水处理工艺实现了一体化。减少了水处理工艺过程中的沉淀池和沉淀池的提升泵,可使水处理工艺设施费用和能耗大大降低。由于该设备可取代沉淀池及沉池池上的排泥机等设施,因此减少了管理环节,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本设备的离心分离装置(旋流子)对进水浊度和悬浮物颗粒粒径没有要求,因此本装置可处理废水范围广、效率高。本设备没有运动部件,故无磨损,维修费用少,设备的沉淀、过滤和反洗均为管道阀门控制,所以设备的运行程序是自动控制的。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所公开的结构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图中,1为进水管,与旋流室切线方向联结;2为出水管,处理后的清水的出水管和反洗时作为反洗水的进水管;3为反洗排污管,运行时贮存离心分离出来的粗颗粒,反洗时污水将分离出来的粗颗粒一起排走;4为反洗压缩空气管,反洗时向过滤器通入压缩空气,以用来磋动滤料;5为排空管,检修及更换滤料时用来排空设备内的存水;6为排气管,用于反洗和反洗后向过滤器供水时排除罐内空气;7为旋流室,使废水产生旋流作用;8为分离室,通过离心作用,分离废水中的悬浮物;9为中心挡板,起折返净水和稳定沉淀污泥的作用;10为过滤器分配槽,对过滤器进行均匀布水;11为过滤器滤头,反洗时起均匀布水布气的作用;12为人孔,用于检修和更换滤料;13为导流孔板,促进水流的旋流作用;14为贮油腔及其稳流板,贮存水中分离出来的浮油;15为滤料,由石英砂及无烟煤组成;本实用新型就是将工业循环水处理工艺中的二级沉淀和过滤两个工艺过程在一台设备中完成。设计的主要思路是将原高速过滤器的配水槽10进行改造,变成一个旋流子(旋流离心分离器),通过旋流子的旋流离心作用将废水中的油、水、渣进行分离,实现水处理工艺中的二级沉淀工艺过程。
旋流子的旋流室7和分离室8之间设计安装了一个导流孔板13,使废水进入旋流室后产生的旋流通过导流孔进入分离室8,以防止水流直接进入分离室,影响旋流效果。在旋流室上部的贮油腔14内设计安装了一个稳流板,用来防止分离出来的浮油产生涡流再进入废水中。
本设备改变了原高速过滤器的进水管和反洗排污管共管的结构形式,采用进水管单独由高速过滤器上部接入,并与旋流室切线连接。反洗排污管同时起到旋流分离出来的污泥贮仓。
权利要求1.一种旋流沉淀高速过滤器,包括有罐体、出水管、排污管、排空管、进气管、排气管、过滤层、滤头、配水槽、人孔,其特征在于在配水槽(10)的周围设置一个旋流室(7),它与进水管(1)相接,旋流室(7)下方设有分离室(8),旋流室与分离室之间设有导流孔板(13);旋流室(7)的上部设有贮油腔(14),其内设有一个环状稳流板;分离室(8)的下方设有一个中心挡板(9),其下方与排污管(3)相连接。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进水管(1)是以切线方向与旋流室(7)相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旋流沉淀高速过滤器,主要解决现有的过滤器所用设备多、占地面积大、成本较高等问题。它在配水槽的周围设置一个旋流室,其与进水管相接,旋流室下方有分离室,二室之间设有导流孔板;旋流室的上部设有贮油腔,其内设有环状稳流板;分离室的下方设有中心挡板,其下方与排污管相接。本实用新型是将工业循环水水处理工艺中的二级沉淀和过滤两个工艺过程在一台设备中完成,减少了所用设备和占地面积,也大大降低了成本。
文档编号C02F1/38GK2597462SQ03235438
公开日2004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03年2月8日 优先权日2003年2月8日
发明者魏科, 科 魏 申请人:魏科, 科 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