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流式斜管澄清反应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047237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旋流式斜管澄清反应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旋流式斜管澄清反应器。
【背景技术】
[0002]单独利用斜管沉淀池或旋流沉淀池进行水处理的方法是工业水处理技术中常用的方法。
[0003]斜管沉淀池是在平流式或竖流式沉淀池的沉淀区域内设置倾斜的平行管或平行板,利用倾斜的平行管或平行板将沉淀区域分割成一系列浅层沉淀层,废水中的水和被处理或沉降的杂质或沉泥在各沉淀层中相互运动并分离。
[0004]旋流沉淀池是当含有悬浮杂物的废水经管路沿切线方向进入圆筒型旋流管后,形成旋流,煤渣、悬浮物等杂质在离心力、自重力和筒壁作用下沿筒壁沉淀于下部,实现悬浮杂物快速分离的作用。
[0005]但实际运行中斜管沉淀池实现水与杂质的分离速度不高,通过增大每一沉淀层的容积可提高分离速度,但是相应的斜管沉淀池的结构也增大。此外,斜管在沉淀区域的安装也不方便。而旋流沉淀池虽然结构较小,占地面积较少,但在分离悬浮物浓度较高或悬浮物絮体结构不稳定时,处理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利用斜管沉淀池进行水处理的速度慢,和利用旋流沉淀池进行水处理的效果不理想的不足,提供一种旋流式斜管澄清反应器,融合利用旋流离心原理及斜管沉淀原理实现对高悬浮物废水进行快速高效的固液分离。
[0007]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8]一种旋流式斜管澄清反应器,包括内设空腔的筒体,所述空腔内设有旋流管,所述筒体上还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穿过筒体后沿旋流管切线方向与旋流管连通,所述出水管与所述空腔连通;在所述筒体与旋流管之间设有斜管沉淀区;液体经进水管进入旋流管,经旋流管进入筒体内的空腔,在空腔内穿过斜管沉淀区后从排水管排出筒体。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斜管沉淀区可设置一层或多层,如设置多层斜管沉淀区,每层之间需预留500mm以上的间距。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筒体顶部开口,所述筒体底部连接筒底。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筒底呈漏斗状。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筒底设有排污阀。
[00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斜管沉淀区下设有支撑管。
[00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支撑管沿筒体径向设置。
[00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包括至少8根支撑管。
[00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支撑管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旋流管与筒体之间。
[00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旋流管沿筒体中轴线设置。
[00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支撑管与旋流管、筒体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为法兰连接,方便斜管填料的装卸与更换。
[0019]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旋流离心沉降与斜管沉降相结合,通过旋流离心作用和斜管沉淀作用,实现对高悬浮物废水快速高效的固液分离,与斜管沉淀池相比,澄清速度更快,体积更小,便于安装与维护;与旋流沉淀池相比,处理效果更好,更稳定。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22]图3是支撑管的俯视图示意图。
[0023]图中标记:1-进水管,2-出水管,3-旋流管,4-斜管沉淀区,5-支撑管,6-支撑管法兰,7-筒体,8-支腿,9-锥形筒底,10-电动排污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5]实施例1
[0026]如图1所示,一种旋流式斜管澄清反应器,包括内设空腔的筒体7,所述空腔内设有旋流管3,所述筒体上还设有进水管I和出水管2,如图2所示,所述进水管穿过筒体后沿旋流管切线方向与旋流管连通,所述出水管与所述空腔连通;在所述筒体与旋流管之间设有斜管沉淀区4 ;液体经进水管进入旋流管,经旋流管进入筒体内的空腔,在空腔内穿过斜管沉淀区后从排水管排出筒体。
[0027]所述斜管沉淀区可设置一层或多层,如设置多层斜管沉淀区,每层之间需预留500臟以上的间距。
[0028]所述筒体顶部开口,所述筒体底部连接筒底,筒底为锥形或漏斗状,本实施例采用锥形筒底9。所述筒底设有电动排污阀10。
[0029]所述斜管沉淀区下设有支撑管5。如图3所示,所述支撑管沿筒体径向设置。包括至少8根支撑管。所述支撑管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旋流管与筒体之间。所述旋流管沿筒体中轴线设置。
[0030]下面再详述本实施例及其原理:
[0031]参考图1、图2、图3,本实施例列举的一种旋流式斜管澄清反应器,包括筒体7,筒体7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或方形,筒体7的上端为敞开式结构,在筒体7的下端连接有锥形筒底9且锥形筒底9与筒体7连接为一体,锥形筒底9为圆锥形或方锥形,锥形筒底7的底部连接有排污电动阀9,筒体I的下端设置有支腿8,用于支撑筒体7。筒体7的顶端相对的侧壁上设有进水管1、出水管2,进水管2穿过筒体I后与旋流管4切线连通,筒体7的中轴线上设有旋流管3,筒体与旋流管间中部环型区域内设有斜管沉淀区4 (斜管沉淀区根据需要可设置一个或多个,如设置多个的斜管沉淀区,每层之间需预留500mm以上的缓冲区域),斜管沉淀区4下方设有支撑管5,旋流管3的外壁通过支撑管5与筒体7内壁固定,支撑管5的数量至少为八只,用以支撑斜管沉淀区4并确保旋流管3在水力冲击下保持在筒体7的中轴垂直线位置。
[0032]工作原理:含有悬浮杂物的废水(如经过电絮凝处理后的高浓度悬浮物废水)在水泵和其他外加压力的作用下,通过进水管I以切线方向进入旋流管3后高速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固体颗粒杂物被抛向器壁,并随旋流下降到锥形筒底9内。旋流后的水从旋流管3的外侧缓慢上升,进入斜管沉淀区进行近一步的沉淀,剩余的固体颗粒杂物由于重力沉降作用沉降到锥形筒底9内,之后澄清的水通过出水管2后自流出反应器。锥形筒底9内沉积的固体颗粒杂物则通过排污电动阀排出。
[00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旋流式斜管澄清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设空腔的筒体,所述空腔内设有旋流管,所述筒体上还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穿过筒体后沿旋流管切线方向与旋流管连通,所述出水管与所述空腔连通;在所述筒体与旋流管之间设有斜管沉淀区;液体经进水管进入旋流管,经旋流管进入筒体内的空腔,在空腔内穿过斜管沉淀区后从排水管排出筒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式斜管澄清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管沉淀区可设置一层或多层,如设置多层斜管沉淀区,每层之间需预留500mm以上的间距。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式斜管澄清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顶部开口,所述筒体底部连接筒底。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流式斜管澄清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底呈漏斗状。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流式斜管澄清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底设有排污阀。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式斜管澄清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管沉淀区下设有支撑管。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流式斜管澄清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沿筒体径向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流式斜管澄清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8根支撑管。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流式斜管澄清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旋流管与筒体之间。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式斜管澄清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管沿筒体中轴线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旋流式斜管澄清反应器,括内设空腔的筒体,所述空腔内设有旋流管,所述筒体上还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穿过筒体后沿旋流管切线方向与旋流管连通。本实用新型将旋流离心沉降与斜管沉降相结合,通过旋流离心作用和斜管沉淀作用,实现对高悬浮物废水快速高效的固液分离,与斜管沉淀池相比,澄清速度更快,体积更小,便于安装与维护;与旋流沉淀池相比,处理效果更好,更稳定。
【IPC分类】B01D21/26, B01D21/02
【公开号】CN204699457
【申请号】CN201520372352
【发明人】欧群飞, 陈锋
【申请人】成都飞创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14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