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流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30547阅读:19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涡流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涡流反应器,尤其涉及一种给水系统澄清水用涡流反应器。
在给水系统传统的澄清工艺中,包括各种旋流反应工艺、各种隔板反应工艺、机械搅拌反应工艺以及反应池中的折板、波纹板、网格等澄清技术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沉淀效率较低、反映出水形成的絮体(矾花)质量不高、出水水质不理想且不够稳定和混凝剂或助凝剂的消耗较大等缺点,从而加大了过滤池的压力,使其反冲洗时间间隙缩短,水消耗量大,造成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以替代折板、波纹板、网格等设备、结构简单、澄清效果好的涡流反应器。
本实用新型由中空球形壳体构成,球形壳体上开有若干通孔。
为了便于加工制造、提高澄清效果,球形壳体由两个半球形壳体组成,通孔形状为圆形或正多边形,且其表面开孔率为45-65%。
“涡流反应器”的作用原理主要是“涡流凝聚、接触絮凝”。1、当水流穿过涡流反应器壁面的大量孔洞时,形成无数小旋涡。按现代混凝理论,涡流是有利于凝聚脱稳的一种水流形态,特别是小旋涡流动,其流速梯度大,使水中胶体与细小絮体(矾花)颗粒碰撞机率提高,能量利用率与凝聚效率大大提高;2、由于涡流反应器为空心球体,内部流速小,部分较大粒径絮体(矾花)在球体内部积累并悬浮于水中,这些悬浮絮体称为泥渣,泥渣对水流中的胶体或细小絮体产生吸附作用,当絮体粒径充分大时,因水流对其作用力增大而被带出涡流反应器进入沉淀工艺。另外,涡流反应器本身具有很大的表面积,对水中细小颗粒也有吸附脱稳作用。这两类称之为接触絮凝的作用不但加快了反应的进行,且有利于絮体质量提高和减少混凝剂或助凝剂的消耗;3、除以上作用外,涡流反应器还具有防止水流短流,使水流均匀分布,提高流速梯度等作用。以上分析和工程实践表明,涡流反应器综合了传统反应沉淀工艺(凝聚脱稳)与澄清工艺(接触絮凝)的特点,而且两方面作用效率均较传统工艺有明显提高,从而使得一座反应池可以发挥两座反应池的功用。
“涡流反应器”具有以下特点1、在净水量不变的情况下,使反应出水形成的絮体(矾花)质量更高;2、在保证出水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净水量25-100%(与工艺有关);3、使出水质量更加稳定,抗冲击负荷(水量或浊度快速变化)能力提高;4、减少5-20%混凝剂或助凝剂的消耗;5、提高沉淀效率,减轻对滤池的压力,减少反洗水消耗。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无需安装,直接投入反应区即可发挥作用,使用该技术澄清池的出水浊度在5度以下,且使用寿命可长达50年以上。
附图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由两个完全相同的、ABS塑料制成的空心半球形组成的中空球形壳体1构成,球形壳体1上开有若干圆形通孔2,且其表面开孔率为50%。
权利要求1.一种涡流反应器,其特征在于由中空球形壳体(1)构成,球形壳体(1)上开有若干通孔(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流反应器,其特征在于球形壳体(1)由两个半球形壳体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涡流反应器,其特征在于通孔(2)形状为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涡流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壳体(1)表面开孔率为45-65%。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涡流反应器,其特征在于通孔(2)形状为正多边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给水系统澄清水用涡流反应器,由中空球形壳体构成,球形壳体上开有若干圆形或正多边形通孔,且其表面开孔率为45—6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无需安装,直接投入反应区即可发挥作用,使用该技术澄清池的出水浊度在5度以下,且使用寿命可长达50年以上。
文档编号C02F1/52GK2443950SQ0024908
公开日2001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00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1日
发明者方永忠 申请人:江西华东交大沃特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