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水补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33898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来水补碘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高自来水水碘含量的装置。
公知技术中,通过提高自来水水碘含量进行补碘的实现方式的技术方案较少,即采用罐体全密封装置,进液管和出液管分别安装在输水管阀门的前后部位,利用阀门的前后压差,驱动补碘,其不足在于不能直观察看流速并适时调节补碘量;压差控制不能达到精度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够保证输水管均衡、为两、长期供碘的自来水补碘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实现的箱体内部底面上分别固定进水管和出水管,箱体顶部开有加料口。
以下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1箱体1内部底面上分别固定进水管2和出水管3,箱体1顶部开有加料口7。进水管2和出水管3在箱体1外的部分分别连接有控制阀4。
实施例2箱体1采用不锈钢铁皮制作,高35厘米,宽20厘米,长40厘米,加料口7长宽各10厘米,箱体1上部后壁上固定两个固定座8,可通过固定座8将箱体1固定在墙壁上,进水口3在箱体1内的部分为360°弯管,升支高18厘米,横支长10厘米,垂支长15厘米;出水管2在箱体1内的部分为垂直泄液管,高18厘米。将碘药液由加料口7加入箱体内,在存在饱和碘水的箱体1中,由360°弯管进水管3进水后直接注入箱体1内底部,由箱体1内碘饱和液体上部经出水管2在箱体1内部分泄液管上口出水,在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形成动水位,进水管3的进水口和出水管2的出水口之间保持间距25厘米,动水位经过不停的微流作用,使饱和碘溶液通过离子扩散达到动态平衡,在保证进出水均衡的基础上,保证箱体1内的液体和输出液体的均匀性。
实施例3出水管2在箱体1外的部分通过控制阀4连接有流速监测器5。
实施例4流速监测器5可以是透明滴管,可以直接定性地观测滴加速度。
实施利5流速监测器5可以是数字式的流速表,可以定量地观测滴加速度。
实施例6出水管2在箱体1外的部分通过控制阀4、流速监测器5连接有射水器6,射水器6连接在输水管线中,通过射水器功能,不需要调节主管压力,就可把药液无损失地带入输水管中,从而解决了碘液进入输水管的难点。
本实用新型的自来水补碘装置,箱体1液面可见和流速可控,利用射水器原理将药液带入输水管,当输水管送水时输水管内的流动压力驱使药液流出并经过控制阀4量化调节后由射水器6带入输水管。也可用于蓄水池二次供水系统的碘液添加。定量准确,流速稳定,不增供水设备负担和磨损,便于监测和补充药液,可悬挂与墙壁,美观大方液可用于向供水系统添加其他药剂,解决公共卫生问题。
权利要求1.一种自来水补碘装置,其特征在于,箱体(1)内部底面上分别固定进水管(2)和出水管(3),箱体(1)顶部开有加料口(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来水补碘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水管(2)和出水管(3)在箱体(1)外的部分分别连接有控制阀(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来水补碘装置,其特征在于,箱体(1)高35厘米,宽20厘米,长40厘米,加料口(7)长宽各10厘米,箱体(1)上部后壁上固定两个固定座(8),进水口(3)在箱体(1)内的部分为360°弯管,升支高18厘米,横支长10厘米,垂支长15厘米,出水管(2)在箱体(1)内的部分为垂直泄液管,高18厘米,进水管(3)的进水口和出水管(2)的出水口之间保持间距25厘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来水补碘装置,其特征在于,出水管(2)在箱体(1)外的部分通过控制阀(4)连接有流速监测器(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来水补碘装置,其特征在于,流速监测器(5)是透明滴管。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来水补碘装置,其特征在于,流速监测器(5)可以是数字式的流速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来水补碘装置,其特征在于,出水管(2)在箱体(1)外的部分通过控制阀(4)、流速监测器(5)连接有射水器(6),射水器(6)连接在输水管线中。
专利摘要一种自来水补碘装置,箱体1内部底面上分别固定进水管2和出水管3,箱体1顶部开有加料口7。箱体1液面可见和流速可控,利用射水器原理将药液带入输水管。也可用于蓄水池二次供水系统的碘液添加。定量准确,流速稳定,不增加供水设备负担和磨损,便于监测和补充药液,可悬挂于墙壁,美观大方液可用于向供水系统添加其他药剂,解决公共卫生问题。
文档编号C02F1/68GK2463384SQ0120147
公开日2001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01年2月15日 优先权日2001年2月15日
发明者王锋锐, 谢伯良, 蒋继勇, 马文林, 杨成忠, 马丽, 海啸, 古丽娜, 莎尼亚, 阿木提 申请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病防治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