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孔径网格絮凝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08068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变孔径网格絮凝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絮凝反应是自来水处理等水净化过程的重要环节,其效率与效果直接影响建设投资、运行成本与出水水质的优劣。因此,提高絮凝反应效率与效果一直是水处理专业领域的重要课题。国内外在此方面不断创新提出一些新工艺,从早期的隔板、旋流、涡流、机械等絮凝反应形式,到近期的折板、波纹板、栅条、网格等絮凝工艺,处理效率与效果不断提高,但这些工艺通常只重视流体宏观水力条件,而对于湍流微结构对絮凝的动力学作用认识不足,因而效率与效果还不够理想,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发展的小孔眼网格等絮凝工艺在混凝动力学原理的应用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其网格仍沿袭了传统的孔眼尺寸均匀的模式,因而受边壁效应的影响较大,通道内水流在中间区域形成主流区,流速较高流量较大,而边壁附近形成缓流区,流量较小流速较低,这种不均衡现象严重影响絮凝效率与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技术内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变了网格尺寸的变孔径网格絮凝设备。
本实用新型是由隔墙、外池壁等组成,变孔径格网上的网格是由若干网条互相交织加工而成,交织的网条从内至外由密渐疏,所形成的网眼孔径由内到外逐渐增大。
本实用新型通过变孔径网格絮凝设备来调整均化通道内流量与流速的分布,同时使过网水流在全通道范围内形成大量高比例、高强度的微涡旋,增加了水中颗粒有效碰撞的几率,提高了反应效率,强化了絮凝效果,对快速形成密实、易沉淀的矾花具有积极作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变孔径网格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变孔径网格絮凝池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由隔墙1、外池壁2等组成,变孔径格网5上的网格3是由若干网条4互相交织加工而成,交织的网条4从内至外由密渐疏,互相交织所形成的网眼孔径也由网格内部向外逐步增大。网条4可由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或ABS、聚丙烯等无毒工程塑料制作加工而成。
将多组变孔径网格3按照设计计算,科学合理的布设在由隔墙1与外池壁2所构成的絮凝池中,即构成变孔径网格絮凝池。在絮凝池水流通道中,将每组变孔径网格与水流方向垂直布设,通过变孔径网格絮凝设备来调整均化通道内流量流速分布,消除流量流速分布不均衡的现象,同时使过网水流在全通道范围内形成大量高比例、高强度的微涡旋,通过微涡旋的动力作用,增加水中颗粒有效碰撞的几率,提高反应效率,强化絮凝效果。因此变孔径网格絮凝池与其它传统絮凝工艺比较,一般可以缩短反应时间30%以上,并节省基建投资30%左右。
权利要求一种变孔径网格絮凝设备,是由隔墙(1)、外池壁(2)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变孔径格网(5)上的网格(3)是由若干网条(4)互相交织加工而成,交织的网条(4)从内至外由密渐疏,所形成的网眼孔径由内到外逐渐增大。
专利摘要一种变孔径网格絮凝设备,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网格絮凝等设备的絮凝不均衡现象而影响絮凝效率与效果的进一步提高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变了网格尺寸的变孔径网格絮凝设备。本实用新型是由隔墙、外池壁等组成,变孔径格网上的网格是由若干网条互相交织加工而成,交织的网条从内至外由密渐疏。本实用新型通过变孔径网格絮凝设备来调整均化通道内流量与流速的分布,同时使过网水流在全通道范围内形成大量高比例、高强度的微涡旋,增加了水中颗粒有效碰撞的几率,提高了反应效率,强化了絮凝效果,对快速形成密实、易沉淀的矾花具有积极作用。
文档编号C02F1/52GK2560635SQ02274409
公开日2003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02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02年7月25日
发明者陈雷, 盛力 申请人:长春联创水务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