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絮凝沉淀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84248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膜-絮凝沉淀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膜—絮凝沉淀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当代工业的迅猛发展,人工合成的有机物种类迅速增加。目前有机物的种类已达700多万种,而且正在以每年1000多种的速度递增。这些有机物中相当一部分是难以被生物降解和对生物有毒害作用的。传统的生物处理方法和物化处理方法很难达到污水处理排放标准。即便是作为强化生物技术的膜生物反应器,也多用于生活污水的处理。在工业废水的处理尤其是含难降解有机物的工业废水处理中,受制于大量难生化降解的物质的影响,单独采用膜生物反应器或者膜生物反应器与其他生物反应器的组合工艺的处理效率不够高,难以达到严格的排放标准(如一级标准)。因此,谋求传统膜生物反应器工艺的创新,研发高效简单的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系统已经成为世人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常规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工业废水中处理效率难以提高的问题,提供一种膜生物反应器与常规物化处理方式的组合工艺,从而使强化生化处理方法和物化处理方法得到互补,获得优质的出水。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膜—絮凝沉淀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由格栅和调节池组成的预处理装置经进水泵连于其内装有膜组件的膜生物反应器再经抽吸泵连于絮凝沉淀池,鼓风机与膜生物反应器相连。
本发明的污水处理系统是膜生物反应器+絮凝沉淀组合工艺,其特征在于首先采用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废水,处理出水再经絮凝沉淀工艺进行处理,从而使一般工艺难以处理达标的难降解废水达到处理要求。
所以本发明处理工业废水工艺流程如下工业废水→预处理→膜生物反应器→絮凝沉淀→达标排放通常认为,膜生物反应器出水清澈,悬浮物浓度很低,不需要采用沉淀工艺进一步处理。但是研究表明,对于难降解的工业废水处理,虽然膜生物反应器出水悬浮物浓度很低,在加入絮凝剂后,仍可出现明显的矾花沉降。同时出水的COD和色度在絮凝沉淀后也会出现明显的下降。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效率高,能达到污水的排放标准,获得优质的出水。


图1为膜—絮凝沉淀污水处理系统组成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1、格栅,2、调节池,3、进水泵,4、膜生物反应器,5、抽吸泵,6、加药装置,7、絮凝沉淀池,8、鼓风机。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所示为膜—絮凝沉淀污水处理系统示意图。本发明中,废水沿管道依次经格栅1、调节池2进行预处理后,经进水泵3进入膜生物反应器4,膜组件浸泡在膜生物反应器中。鼓风机8吸入空气在膜生物反应器内进行曝气,废水在膜生物反应器中和活性污泥反应后得到净化,废水再通过膜组件过滤,将固体悬浮物挡在膜生物反应器内,在抽吸泵5的抽吸下清水透过膜,经管道进入絮凝沉淀池7。加药系统6在膜生物反应器的出水中投加絮凝剂,混合废水进入絮凝沉淀池。进一步去除水中的胶体和大分子物质,达到系统出水指标的优异排放,并可回用到生产工艺中去。沉淀污泥经处理后外运处置。
本发明中预处理装置包含格栅,PH调整和水质水量调节池等,与通常污水处理工艺相同。
本发明中膜生物反应器(MBR),也称膜分离式活性污泥法,是在曝气反应槽中间安装设置有水处理中空纤维膜组件,或管式,板式膜组件,下方设有曝气装置,可以同时进行好氧生物分解和膜分离。根据废水水质、设计水力停留时间和排水量确定膜组件数量。其反应器内污泥浓度比一般活性污泥法可高3-5倍,所以MBR反应器可做到高容积负荷。废水经生化降解和膜组件过滤截留,使泥水得到分离。膜生物反应器具有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水质稳定,效果好等特点,对于工业废水的处理尤为适宜。
本发明中的絮凝沉淀池,采用投加无机或有机絮凝剂的方法,进一步去除废水中含有的有机物、金属离子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通过膜—絮凝沉淀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对难生化降解的废水可进一步提高处理效率,达到排放标准。对印染废水的试验结果表明,膜—絮凝沉淀污水处理系统和单纯的膜生物反应器系统处理COD总去除率可提高5-20%,色度总去除率可提高10-30%。且膜—絮凝沉淀污水处理系统加药量远远低于常规絮凝沉淀工艺,占地比常规工艺可减少30-50%,运行费用降低20-30%。出水可以满足回用要求。
权利要求
1.一种膜—絮凝沉淀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由格栅(1)和调节池(2)组成的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预处理装置经进水泵(3)连于其内装有膜组件的膜生物反应器(4)再经抽吸泵(5)连于絮凝沉淀池(7),鼓风机(8)与膜生物反应器(4)相连。
全文摘要
一种涉及膜—絮凝沉淀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由格栅(1)和调节池(2)组成的预处理装置,进水泵(3),膜生物反应器(4),抽吸泵(5),絮凝沉淀池(7)及鼓风机(8)所组成。本发明的特点就是应用膜生物反应器+絮凝沉淀的组合技术,首先采用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废水,再经絮凝沉淀工艺进行处理,从而使一般工艺难以处理达标的难解废水达到处理要求,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药剂投加量。因此,本发明能达到污水的排放标准,且效率高。
文档编号C02F1/52GK1644522SQ200410065889
公开日2005年7月27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24日
发明者陆继来, 夏明芳, 吴海锁 申请人: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