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造流曝气生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89180阅读:8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人工造流曝气生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化水处理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河流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以及有机废水生化治理的人工造流曝气生化装置,属于水处理设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生化水处理设施迅速发展起来。据申请人了解,现有较先进的此类处理装置主要由液上马达、外套管、长传动轴、螺旋浆组成。外套管的上下两端装有轴承,轴承中心装有长传动轴,长传动轴的上端通过连轴结构与液上马达的动力输出轴连接,下端通过并紧结构与螺旋桨连接。虽然这种现有装置可以在工作时满足水处理所需的水下造流要求,但长轴结构对材质和加工精度要求高,造价昂贵,液上马达影响景观,并且使用深度和造流方向均受到一定限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性能良好、对材质和加工精度要求较低、并且不影响水面景观、使用深度和造流方向不受限制的人工造流曝气生化装置。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人工造流曝气生化装置包括马达、外套管、传动轴、螺旋浆,所述外套管的下端装有轴承,轴承中心装有传动轴,所述马达为潜水马达,所述传动轴的上端通过连轴结构与潜水马达的动力输出轴连接,下端通过并紧结构与螺旋桨连接。所述外套管上制有进气孔,所述传动轴为制有进气槽的空心轴。
使用时,潜水马达置于水下,通过中心传动轴带动螺旋桨旋转工作,在外套管的进气孔处接引至水面的送气管,空气由送气管进入外套管,并通过空心轴输送到螺旋桨端,在螺旋桨的高速旋转作用下混合在水中。这样传动轴的长度大大缩短,不仅降低了对材质和加工精度的要求,而且不影响水面景观,具有制造成本经济,工作噪音小等优点。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人工造流曝气生化装置如
图1所示,主要由潜水马达1、外套管2、空心传动轴3、螺旋浆4组成。外套管2的上下两端装有轴承,轴承中心安装空心传动轴3。下轴承6为四氟石墨材质的自润滑轴承,衬装在外套管2的下端。
空心传动轴3的上端与下法兰3-1焊接固连,潜水马达的动力输出轴1-1与上法兰3-2通过销以及端头螺母固定连接,上、下法兰3-1和3-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从而实现空心传动轴3上端与潜水马达动力输出轴1-1的连接。螺旋桨4套装在空心传动轴3的下端,并通过并紧螺母5固定连接。
外套管2的上端制有径向进气孔2-1,空心传动轴3对应进气孔的位置制有进气槽3-3。进气孔2-1和进气槽3-3除了与外接送气管共同起将水面空气引至螺旋桨4的作用外,还可以在装配时插入周向定位工具,便于螺旋桨的装拆,起装配工艺孔的作用。
工作时,整个装置安置在水下,空气由送气管进入外套管2,并通过空心轴3输送到螺旋桨4一端,在螺旋桨4的高速旋转作用下混合在水中。实践证明,由于传动轴的长度大大缩短,因此降低了对材质和加工精度的要求,制造成本经济,并且传动效率高,工作可靠;而安置在水下,则既有利于减小工作噪音,工作位置和造流方向更为灵活,又不影响水面景观。此外,当工作深度较深时,可以补加增压气泵之类的增压装置,以保证人工造流曝气生化装置在深水处也能正常工作。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人工造流曝气生化装置,包括马达、外套管、传动轴、螺旋浆,所述外套管的下端装有轴承,轴承中心装有传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为潜水马达,所述传动轴的上端通过连轴结构与潜水马达的动力输出轴连接,下端通过并紧结构与螺旋桨连接,所述外套管上制有进气孔,所述传动轴为制有进气槽的空心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人工造流曝气生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的下端衬装有自润滑轴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人工造流曝气生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传动轴的上端与下法兰固连,所述潜水马达的动力输出轴与上法兰固连,所述上、下法兰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人工造流曝气生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的上端制有径向进气孔,空心传动轴对应进气孔的位置制有进气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河流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以及有机废水生化治理的人工造流曝气生化装置,属于水处理设施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马达、外套管、传动轴、螺旋桨,所述外套管的上下两端装有轴承,轴承中心装有传动轴,所述马达为潜水马达,所述传动轴的上端通过连轴结构与潜水马达的动力输出轴连接,下端通过并紧结构与螺旋桨连接。所述外套管上制有进气孔,所述传动轴为制有进气槽的空心轴。使用时,潜水马达置于水下,在外套管的进气孔处接引至水面的送气管,这样传动轴的长度大大缩短,不仅降低了对材质和加工精度的要求,而且不影响水面景观,具有制造成本经济,工作噪音小等优点。
文档编号C02F7/00GK2673857SQ20042002414
公开日2005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4年1月9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9日
发明者李瑛瑞 申请人:李瑛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