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废弃物的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30080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有机废弃物的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废弃物的处理装置,特别是关于处理厨余、污泥、家畜粪便等有机废弃物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家庭、食品加工厂、超市、餐厅等所产生的包含水分的厨余(例如过期的废弃食品、剩饭、菜屑、鱼头或内脏等)、畜产农家所产生的家畜粪便、地方政府经营管理的废弃处理场所产生的污泥等有机废弃物,由于其含水率较高而无法直接焚化处理,因此必须先利用干燥机进行干燥处理后,再以焚化炉进行焚化处理。最近,相继提出了有关如何将有机废弃物利用发酵处理转换成有机肥料的处理装置的发明。
常用的有机废弃物的处理装置,如日本国特开平6-312168号公报记载的厨余处理装置中,其揭示将处理槽内部利用隔壁隔开第一、第二及第三的发酵室,并在各发酵室的外侧设一个加热装置,且设有一个由贯通各发酵室内的旋转轴及突出于旋转轴的搅拌棒所构成的搅拌移送装置。厨余是在由加热装置控温60℃的第一发酵室中加温,并与事先投入的发酵菌一起由该搅拌棒搅拌,再移送至第二发酵室。再者,在由加热装置控温50℃的第二发酵室中,厨余亦被加温,且经由搅拌再移送至第三发酵室。再者,在由加热装置控温60℃的第三发酵室中,厨余也被加温且经由搅拌,以形成微细粉末而排出。被排出的微细粉末的处理物,其可作为有机肥料或土壤改良材使用。虽然,特开平6-312168号公报记载的厨余处理装置是由本案发明人所开发,然而从处理槽取出的处理物尚未完全干燥的状态下,取出后为了可立刻作为肥料使用,从投入到取出为止的处理,必须花费较长的时间及工夫,因此有必要改良上述常用厨余处理装置。
另一常用有机废弃物的处理装置,如日本国特开平7-204616号公报记载的发酵处理装置中,其是连续的设置一个发酵调整槽、自然发酵槽及干燥槽,并在该发酵调整槽及干燥槽的下侧配置第一及第二加热装置,且设有一个贯通该发酵调整槽、自然发酵槽及干燥槽的搅拌装置。投入发酵调整槽内的有机性废弃物,其是同时由第一加热装置加热及发酵,且利用搅拌装置搅拌后,再由移送用输送带运送至自然发酵槽。该有机性废弃物于该自然发酵槽中,以自然状态进行发酵。再者,干燥槽内的有机性废弃物是由第二加热装置进行干燥处理。然而,由于其具备自然发酵槽,与上述厨余处理装置不同,但实质上是属相同的构造。因此,该发酵处理装置与该厨余处理装置同样具有相同的缺点,而有改良上述常用发酵处理装置的必要。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用较少时间和工夫迅速的处理有机废弃物的有机废弃物处理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有机废弃物的处理装置,其包括一个废弃物发酵处理槽,其包含一个从投入口投入有机废弃物的前段处理室、一个中段处理室和一个后段处理室,且该前段处理室、中段处理室及后段处理室是连续状态并由各隔壁依序隔开;一个加热装置,其用以对所述各段的处理室内加热有机废弃物;及一个旋转搅拌移送装置,其可同时搅拌被加热的有机废弃物,并使有机废弃物从该前段处理室至后段处理室移动;所述的前段处理室是由第一处理室所构成,所述中段处理室至少由二室组成及第二和第三处理室所构成,所述的后段处理室是由第四及第五处理室所构成;在所述的前段处理室与中段处理室之间设有第一隔壁,在所述的中段处理室的第二处理室和第三处理室之间设有第二隔壁,在所述的中段处理室和后段处理室之间第三隔壁,在所述后段处理室的第四处理室及第五处理室之间设有第四隔壁,其中所述第三隔壁的内部设置有隔热材料;在所述的第一隔壁及第二隔壁的上端分别形成一个溢出用开口部,在所述的第二隔壁、第三隔壁及第四隔壁上分别形成数个移送用开口部,所述的移送用开口部是由沿隔壁的厚度方向呈贯通状态的贯通孔所构成,所述的各溢出用开口部是配置在比该各移送用开口部更高的位置;所述的前段处理室和中段处理室之间、所述的中段处理室的第二处理室及第三处理室相互间,分别互相由溢出用开口部形成贯通;所述中段处理室的第二处理室及第三处理室相互间、所述的中间处理室及后段处理室之间、所述的后段处理室的第四处理室及第五处理室相互间,分别互相由移送用开口部形成贯通;所述的旋转搅拌移送装置具有一个旋转轴及数个搅拌体,所述的旋转轴是可正反转的贯穿从该前段处理室至后段处理室的各处理室内,所述的搅拌体安装在所述的旋转轴而可搅拌该各处理室内的该有机废弃物,且可从所述的前段处理室至后段处理室移送该有机废弃物;及所述的加热装置是由加热该前段处理室及中段处理室的第一加热部及加热所述后段处理室的第二加热部所构成。
本发明中,作为处理对象的有机废弃物,除了上述食品加工厂、超市、餐厅、家庭等所产生的包含水分的厨余以外,业务用废弃物食品加工厂所产生的食品、残渣水处理后的污泥、公共团体等所经营管理的废弃处理场所产生的污泥、畜产农家所产生的粪便(牛粪、鸡粪等)及木材工厂所产生的树皮等含水分的废弃物。
再者,该中段处理室及后段处理室是相互由第三隔壁隔开成隔热状态,因此在其中一侧的中段处理室内进行的发酵处理可顺利的进行,而另侧的后段处理室中,可在不影响中段处理室的状态下进行高温的干燥处理。于后段处理室中,其是进行二段式干燥处理,首先于第四处理室进行一次干燥处理,的后于第五处理室进行二次干燥处理,以提高其干燥效果,并可有效的进行去除水分处理。


为了便于更明确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和附图,对本发明有机废弃物的处理装置作如下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有机废弃物的处理装置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面正视图。
图2为图1所示本发明有机废弃物的处理装置的II-II线的放大剖面图。
图3为图1所示本发明有机废弃物的处理装置的III-III线的放大剖面图。
图4为图1所示本发明有机废弃物的处理装置的IV-IV线的放大剖面图。
图5为图1所示本发明有机废弃物的处理装置的V-V线的放大剖面图。
图6为图1所示本发明有机废弃物的处理装置的VI-VI线的放大剖面图。
图7为图1所示本发明有机废弃物的处理装置的VII-VII线的放大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请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有机废弃物的处理装置具备一个废弃物发酵处理槽1、加热装置2及旋转搅拌移送装置3。
首先,就废弃物发酵处理槽1予以说明。请参照图1、图2所示,废弃物发酵处理槽1是配置在架台框架4内,且除了废弃物发酵处理槽1上端以外的外周是由保温材11覆盖。再者,废弃物发酵处理槽1内部是由四片及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的隔壁5a、5b、5c、5d连续的隔开成五室,及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的处理室6、7、8、9、10。
接着,就废弃物发酵处理槽1的处理室予以说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及第五的处理室6、7、8、9、10是由图1的右侧往左侧排列。第一处理室6是前段处理室,第二及第三处理室7、8是中段处理室,第四及第五处理室9、10是后段处理室。
根据图1的例示,废弃物发酵处理槽1是隔开成前段处理室1A、中段处理室1B及后段处理室1C;该前段处理室1A是由第一处理室6的单一室所构成,该中段处理室1B是由第二及第三处理室7、8的二室所构成,该后段处理室1C是由第四及第五处理室9、10的二室所构成。
在第一处理室6中,用以破碎从设在其上端的投入口12投入的有机废弃物,并进行水分调整、减量;在第二及第三处理室7、8中,除了具备与第一处理室6相同的任务以外,且利用供给室内的发酵菌进行发酵处理;在第四及第五处理室9、10中,主要是对在第二及第三处理室7、8中进行了发酵处理的有机废弃物进行干燥处理。
请参照图1所示,就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的隔壁5a、5b、5c、5d予以说明。第一隔壁5a设在前段处理室1A及中段处理室1B之间,即将第一处理室6及第二处理室7隔开。第一隔壁5a设有一个溢出用开口部5a11(请参照图3)。再者,请参照图1、图3所示,该溢出用开口部5a11形成在第一隔壁5a的上端。
第二隔壁5b设在中段处理室1B内的第二处理室7及第三处理室8之间。第二隔壁5b的上端设有一个溢出用开口部5b11(请参照图4)。再者,请参照图4所示,在第二隔壁5b上,其开口部5b11下方设有数个移送用开口部5b12。该各移送用开口部5b12是由沿隔壁厚度方向贯通第二隔壁5b的贯通孔所构成。
第三隔壁5c设在中段处理室1B及后段处理室1C之间,即将第三处理室8及第四处理室9隔开。第三隔壁5c是由内部配置隔热材5c1的隔热壁所构成。再者,为使中段处理室1B及后段处理室1C相互不会受到热的影响,该第三处理室5c是阻断双方的处理室。这样,可确实、有效率的进行中段处理室1B的发酵处理,以及后段处理室1C的干燥处理。
请参照图5所示,第三隔壁5c设有数个移送用开口部5c12。该各移送用开口部5c12与移送用开口部5b12相同,其皆是沿隔壁厚度方向贯通第三隔壁5c的贯通孔所构成。
第四隔壁5d设在后段处理室1C内的第四处理室9及第五处理室10之间。请参照图6所示,第四隔壁5d设有数个移送用开口部5d12。该各移送用开口部5d12与移送用开口部5b12相同,其皆是沿隔壁厚度方向贯通第四隔壁5d的贯通孔所构成。
第一处理室6及第二处理室7通过溢出用开口部5a11形成连接;第二处理室7及第三处理室8通过溢出用开口部5b11及移送用开口部5b12形成连接;第三处理室8及第四处理室9通过移送用开口部5c12形成连接;第四处理室9及第五处理室10通过移送用开口部5d12形成连接。再者,各溢出用开口部5a11、5b11及各移送用开口部5b12、5c12、5d12,其皆是形成使有机废弃物从第一处理室6移动至第五处理室10的通路。
请参照图1、图3所示,第一处理室6的上端具备一个漏斗状的有机废弃物的投入口12,而可从该投入口12将有机废弃物投入第一处理室6内。投入口12由盖13形成开闭。
第五处理室10具有一个可将完成发酵处理的有机废弃物排出废弃物发酵处理槽1外的排出口14(请参照图7)。请参照图1所示,该排出口14连接一向左下倾斜的排出管15的一端。
请参照图1所示,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及第五的处理室6、7、8、9、10上端设有一个排气室16,由该排气室16可将从处理中的有机废弃物排出的蒸汽及臭气排出处理室外。在位于中段处理室1B及后段处理室1C正上方的排气室16的侧壁上,其连接排气管17a、17b的一端。再者,该排气管17a、17b的另一端是连接排气扇18a、18b(请参照图2、图3)。其中一侧的排气扇18a是配置在废弃物发酵处理槽1一端(请参照图1右端)的外侧,而另一侧的排气扇18b是配置在废弃物发酵处理槽1另一端(请参照图1左端)的外侧。再者,图1所示的排气室16的顶棚部,与中段处理室1B及后段处理室1C分别对应的位置上,设有一个检查口19a、19b。
下面,就加热装置2予以说明。请参照图1至图7所示,加热装置2设在第一至第五的处理室6至10的外侧。加热装置2是由第一加热部20a及第二加热部20b所构成(请参照图1),而在图3及图6的例示中,其是由在四角形筒内配置电线的加热器所构成。第一加热部20a是以包围第一、第二及第三处理室6、7、8(前段处理室1A及中段处理室1B)的方式设在该第一、第二及第三处理室6、7、8的外侧,而第二加热部20b是以包围第四及第五处理室9、10(后段处理室1C)的方式设在该第四及第五处理室9、10的外侧。这样,第一加热部20a及第二加热部20b所产生的热,可针对在各处理室6至10内处理的有机废弃物,从包围有机废弃物的方向形成均等加热,以有效的进行室内的有机废弃物的干燥及促进细菌的繁殖。关键的是,为提高其干燥效率,第二加热部20b可针对第四、第五处理室9、10(后段处理室1C),将室温设定在例如100℃至130℃左右进行加热。
第一加热部20a及第二加热部20b是配置在第一至第五的处理室6至10的外侧面及保温材11之间。由该第一加热部20a及第二加热部20b所加热的第一至第五的处理室6至10的室温,由于各处理室6至10是由保温材11覆盖,因此可维持一定的室温。再者,加热装置2的构成,并不只限于图中的例示。再者,由第二加热部20b加热的第四、第五处理室9、10的室温可配合处理室的容积、所处理的有机废弃物种类等加以改变,并不只限定于前述的室温。
接着,就旋转搅拌移送装置3予以说明。请参照图1、图2所示,该旋转搅拌移送装置3具有一个贯通第一至第五的处理室6至10内的旋转轴21,及数个从该旋转轴21的周围突出的搅拌体22a、22b、22c、22d、22e、22f、22g、22h、22i、22j、22k、22l、22m,以及一个可驱动该旋转轴21旋转的驱动马达23。该旋转轴21,其两侧是可任意旋转的支撑在废弃物发酵处理槽1的二侧壁。旋转轴21的一端侧(图1右端侧)是延伸出第一处理室6的外侧,且其前端侧是装着一个链齿轮25。该链齿轮25与驱动马达23的链齿轮24之间,其是挂设一个链条26(请参照图2)。藉此,驱动马达23的驱动力可通过链齿轮24、链条26及链齿轮25传达至旋转轴21。旋转轴21的最前端部是由支承台27固定。
如图1、图2所示,各搅拌体22a至22k、22m,其是安装在第一至第五的处理室6至10内的旋转轴21上。各搅拌体22a至22m,其可同时搅拌置入在该第一至第五的处理室6至10内的有机废弃物,及从图1的右侧往左侧移送,且亦具备反方向的从左侧往右侧移送(逆送)的功能。
就图1所示的各搅拌体22a至22m的数量予以说明,第一处理室6内是配置三个搅拌体22a、22b、22c,第二处理室7内是配置三个搅拌体22d、22e、22f,第三至第五处理室8、9、10内是各配置二个搅拌体22g、22h、22i、22j、22k、22m。各搅拌体22a至22m的形状或数量可配合处理室的处理容积、处理能力及所处理的有机废弃物的种类等适当的选择,其并不受图中的例示所限定。
驱动马达23是可正逆转。这样,驱动该驱动马达23,则可使旋转轴21正转(例如图3箭头方向的旋转)或逆转(与箭头方向相反方向的旋转)。使旋转轴21正转,则利用搅拌体22a至22m,可使第一至第五处理室6至10内的有机废弃物通过溢出用开口部5a11、5b11及各移送用开口部5b12、5c12、5d12依序的从前段处理室1A往后段处理室1C移送。在图1的例示中,由于旋转轴21的正转,有机废弃物从第一处理室6往第二处理室7,从第二处理室7往第三处理室8,从第三处理室8往第四处理室9,从第四处理室9往第五处理室10移送。
再者,使旋转轴21的逆转,则利用搅拌体22g至22m,可使第三至第五处理室8至10内的有机废弃物通过各移送用开口部5b12、5c12、5d12依序的从后段处理室1C往中段处理室1B逆送。在图1的例示中,由于旋转轴21的逆转,有机废弃物分别从第三处理室8往第二处理室7,从第四处理室9往第三处理室8,从第五处理室10往第四处理室9逆送。
接着,就有机废弃物的处理方法予以说明。有机废弃物的处理是利用旋转轴21的搅拌体22a至22m,以使第一至第五处理室6至10内的有机废弃物移动而进行。有机废弃物的移动工程包含移送工程及逆送工程。所谓的移送工程,其是指使有机废弃物从图1右侧向左侧前进的工程。在移送工程中,旋转轴21是以如图3所示的箭头方向旋转(正转),而搅拌体22a至22m也皆形成正转。有机废弃物则利用搅拌体22a至22m的正转,从图1右侧往左侧方向移送,换句话而言从前段处理室1A往后段处理室1C移送。再者,所谓的逆送工程,其是指使有机废弃物从图1左侧向右侧后退的工程。在逆送工程中,旋转轴21是以如图3所示的箭头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逆转),而搅拌体22a至22m亦皆形成逆转。有机废弃物则利用搅拌体22a至22m的逆转,从图1左侧往右侧方向逆送,换句话而言从后段处理室1C往中段处理室1B逆送(逆方向移动)。但是,进行逆送的范围只限从第五处理室10至第二处理室7。
首先,就有机废弃物的移送工程予以说明。使旋转轴21正转,则搅拌体22a至22m亦形成正转(与图3箭头方向相同方向的旋转)。再者,第一处理室6内的有机废弃物同时由第一加热部20a加热,及由搅拌体22a至22c的搅拌而调整水分,以进行减量且同时进行破碎。由于第一处理室6内,重新由投入口12投入有机废弃物,因此超过第一处理室6内容积的分量的有机废弃物,其将通过溢出用开口部5a11往中段处理室1B的第二处理室7内移送。
于中段处理室1B内,进行如下的处理。首先,第二处理室7内的有机废弃物,其同时进行加热及由搅拌体22d至22f进行破碎,且进行水分的调整,其与第一处理室6内的处理相较之下,可更进一步的减量,且破碎的更细,以进行发酵处理。
第二处理室7内处理后的有机废弃物,其是藉由搅拌体22d、22e、22f通过设在第二隔壁5b的移送用开口部5b12以较少的量往第三处理室8移送。同时,处理后的有机废弃物是以超过第二处理室7内容积的分量,通过溢出用开口部5b11往第三处理室8移送。
第三处理室8内的有机废弃物,其同时进行加热及由搅拌体22g、22h进行破碎,且进行水分的调整,其与第一处理室6内的处理相较之下,可更进一步的减量,且破碎的更细,以进行发酵处理。
第三处理室8内处理后的有机废弃物,其是藉由搅拌体22g、22h通过设在第三隔壁5c的移送用开口部5c12以较少的量往后段处理室1C的第四处理室9移送。
第四处理室9内的有机废弃物,其同时由第二加热部20b进行高温加热及由搅拌体22i、22j进行搅拌,以进行一次干燥。已干燥处理后的有机废弃物,其是由设在第四隔壁5d的移送用开口部5d12以较少的量往第五处理室10移送。
第五处理室10中,其亦同时由第二加热部20b进行高温加热,及由搅拌体22k、22m进行搅拌,以进行二次干燥。
如此,有机废弃物从前段往后段移送的工程中,在第一至第五的处理室6至10内,早就被收容的有机废弃物及被投入或从相邻的处理室移送来的有机废弃物,其是同时进行搅拌及处理。
接着,就有机废弃物的逆送工程予以说明。使旋转轴21逆转,则搅拌体22a至22m亦形成逆转(与图3箭头方向相反方向的旋转)。再者,第一处理室6内的有机废弃物是与正转时相同,同时由第一加热部20a进行加热,及进行破碎、调整水分及减量。
第二处理室7内被发酵处理后的有机废弃物,其是往第一处理室6逆送。
第三处理室8内被发酵处理后的有机废弃物,其一部分是返回(逆送)第二处理室7。即,第三处理室8内的有机废弃物从移送用开口部5b12以较少的量往第二处理室7移送。
同样的,在第四及第五处理室9、10内进行干燥处理的有机废弃物,其一部分返回中段处理室1B。即,第四处理室9内的有机废弃物是从移送用开口部5c12往第三处理室8,而第五处理室10内的有机废弃物是从移送用开口部5d12往第四处理室9,分别以较少的量逆送。
这样,于逆转时,第二处理室7内部的有机废弃物是与正转时相同,通过由第一加热部20a的加热及搅拌体22d、22e、22f的搅拌,以进行除去水分的减量及破碎。同时在第二处理室7内,其是以增加从后段侧的第三处理室8逆送来的有机废弃物的状态进行处理。
再者,在第三至第五的处理室8至10中,同时搅拌有机废弃物,及进行使有机废弃物的一部分返回前段侧的处理室;同时,第三处理室8及第四处理室9中,从后段侧的处理室流入的有机废弃物也混合,一起进行处理。
这样,有机废弃物投入第一处理室6,到从第五处理室10处理完毕出来为止,于第二处理室7及第五处理室10之间重复前进及后退,同时进行发酵处理及干燥处理。
如前所述,本发明的处理方法是利用旋转轴21重复进行正逆转,且通过搅拌体22a至22m重复进行有机废弃物的移送及逆送,并不是使有机废弃物从第二处理室7往第五处理室10直线的移动,而是利用在移送工程中加入往前段侧的处理室返回的逆送工程,在处理室内进行较长时间的有机废弃物的搅拌及移动,以制造可从发酵到熟成、完熟及干燥的有机肥料。
接着,就本发明的实施例予以说明。首先,利用第一加热部20a的加热,分别将废弃物发酵处理槽1的前段处理室1A及中段处理室1B内的室温保持在70℃左右;且利用第二加热部20b的加热,后段处理室1C内的室温保持在120℃左右。
例如将约4吨的有机废弃物,从投入口12依序的投入废弃物发酵处理槽1的第一处理室6内。被投入的有机废弃物,其是于第一处理室6内同时进行加热,及利用搅拌体22a、22b、22c的正转、停止及逆转的重复进行而破碎,投入后经过24小时,则可去除含水量约20%,以进行减量。
投入经过24小时后,再将与前述等量的有机废弃物从投入口12投入第一处理室6,于第一处理室6内进行处理。由于有机废弃物的投入,超过第一处理室6内处理容积的分量的有机废弃物,其将从溢出用开口部5a11往第二处理室7内移送。
第二处理室7内的有机废弃物,其是进行水分调整、减量及发酵菌的发酵处理。当有机废弃物的量超过第二处理室7的处理量时,超过处理容积的分量的有机废弃物,其将从溢出用开口部5b11往第三处理室8内移送。第三处理室8内的有机废弃物,其亦进行水分调整、减量及发酵处理。
中段处理室1B中,由于第一加热部20a的加热,可去除有机废弃物的含水量约20%。
第四及第五处理室9、10内的有机废弃物,其是由加热及搅拌而进行干燥处理,以形成细粒状或粉末状的处理物。
中段处理室1C中,由于第二加热部20b的加热,可去除有机废弃物的含水量约90%。
搅拌体22a至22m的正转时间、停止时间及逆转时间是分别设定10分钟。因此,每10分钟重复的进行搅拌体22d至22m的正转、停止及逆转的操作。
投入经过24小时后,排出管15的排出量减量为投入量的1/3,含水量也变成约10%,而可连续的进行有机废弃物的发酵、熟成、完熟及干燥,以制成有机肥料。再者,由于该有机肥料包含发酵菌,因此使用时可在土壤中使发酵菌有效的作用,以成为有效的肥料。第二至第五的处理室7至10内被加热的有机废弃物,其利用搅拌体22d至22m的正逆转,而可在中段处理室1B及后段处理室1C的范围内同时进行加热及搅拌,并往复移动,因此可促进发酵菌的发酵,而可有效的进行熟成、完熟及干燥。再者,由于中段处理室1B及后段处理室1C是由隔热壁的第三隔壁5c隔开,可于后段处理室1C中进行高温处理,因此可提高有机废弃物的干燥效率。
该实施例中,可以每月24天的周期,连续处理日产量50kg至5吨的有机废弃物。
在图1的例示中,其中段处理室1B是由第二处理室7及第三处理室8所构成,但也可选择三室以上构成。
再者,驱动马达23也不必须使用正逆双向马达的必要,但使用正逆双向马达的话,即可如前所述,由于可重复的进行数间处理室之间的移送及逆送,因此可确保在有限的处理空间及时间内,进行较长时间的搅拌、发酵、干燥及移动距离,并可于充分的去除水分的状态下,进行发酵处理。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有机废弃物的处理装置,其中段处理室及后段处理室是由隔热壁所构成的第三隔壁隔开,而后段处理室是由第四及第五处理室所构成,因此可于中段处理室及后段处理室相互独立的进行有机废弃物的发酵处理及干燥处理,特别是可提高干燥效率。再者,由于可在后段处理室中进行二段处理,因此可更有效的进行发酵至熟成、完熟及干燥,因此与常用的处理装置相较下,可大幅的减少处理时间及工夫,而可迅速的进行有机废弃物的处理。
本发明可在不偏离主要的精神及特征下以其它不同的形式实施。因此,上述的实施例只是以举例的方式被举出,且不应将其视为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是由下面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而非由说明书的内容所定义。甚者,属于申请专利范围的等效的变化或修改都是落于本发明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有机废弃物的处理装置,包括一个废弃物发酵处理槽,其包含一个从投入口投入有机废弃物的前段处理室、一个中段处理室和一个后段处理室,且该前段处理室、中段处理室及后段处理室是连续状态并由各隔壁依序隔开;一个加热装置,其用以对所述的各段的处理室内加热有机废弃物;及一个旋转搅拌移送装置,其可同时搅拌被加热的有机废弃物,并使有机废弃物从所述前段处理室至后段处理室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段处理室是由第一处理室所构成,所述中段处理室至少由二室组成及第二和第三处理室所构成,所述的后段处理室是由第四及第五处理室所构成;在所述的前段处理室与中段处理室之间设有第一隔壁,在所述的中段处理室的第二处理室和第三处理室之间设有第二隔壁,在所述的中段处理室和后段处理室之间第三隔壁,在所述后段处理室的第四处理室及第五处理室之间设有第四隔壁,其中所述第三隔壁的内部设置有隔热材料;在所述的第一隔壁及第二隔壁的上端分别形成一个溢出用开口部,在所述的第二隔壁、第三隔壁及第四隔壁上分别形成数个移送用开口部,所述的移送用开口部是由沿隔壁的厚度方向呈贯通状态的贯通孔所构成,所述的各溢出用开口部是配置在比该各移送用开口部更高的位置;所述的前段处理室和中段处理室之间、所述的中段处理室的第二处理室及第三处理室相互间,分别互相由溢出用开口部形成贯通;所述中段处理室的第二处理室及第三处理室相互间、所述的中间处理室及后段处理室之间、所述的后段处理室的第四处理室及第五处理室相互间,分别互相由移送用开口部形成贯通;所述的旋转搅拌移送装置具有一个旋转轴及数个搅拌体,所述的旋转轴是可正反转的贯穿从该前段处理室至后段处理室的各处理室内,所述的搅拌体安装在所述的旋转轴上而可搅拌该各处理室内的该有机废弃物,且可从所述的前段处理室至后段处理室移送该有机废弃物;及所述的加热装置是由加热该前段处理室及中段处理室的第一加热部及加热所述后段处理室的第二加热部所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废弃物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段处理室是由第二处理室及第三处理室构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有机废弃物的处理装置,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有机废弃物处理时间较长而发明。其包含一个废弃物发酵处理槽、一个加热装置及一个旋转搅拌移送装置;该废弃物发酵处理槽的前段处理室的第一处理室、中段处理室的第二、第三处理室及后段处理室的第四、第五处理室是依序由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隔壁隔开形成连续状态;该加热装置是由第一加热部及第二加热部所构成,以于该各段的处理室内加热有机废弃物;该旋转搅拌移送装置是可同时搅拌有机废弃物,及使有机废弃物从该前段处理室至后段处理室通过开口部移动;而隔开第三处理室及第四处理室的第三隔壁是由隔热壁所构成。
文档编号B09B3/00GK1788864SQ20051000503
公开日2006年6月21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15日
发明者庄雄一 申请人:庄雄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