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油污水再生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31556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含油污水再生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城市杂用废水、洗车场废水、酒楼废水等含油污水的再生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人类社会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日益加剧,水污染现象日趋严重。很多城市杂用废水、洗车场废水、酒楼废水等未经处理过的污水被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泊,使江河湖泊慢慢失去自净能力,形成以营养元素超量污染为代表的水污染。随着国家新的《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2003年5月)的颁布,国内许多城市如北京、上海、天津、青岛、深圳、广州等纷纷出台自己的污水再生利用政策,强制城市杂用废水、洗车场废水、酒楼废水须安装再生水利用系统。
目前,传统的水处理技术领域,水质的净化、污泥的浓缩,最经典的方法是直接采用反应池、沉降池、过滤池(罐)、污泥浓缩池(机)、脱水机、压滤机等等一系列构筑物和设备,处理后的出水基本可达到要求,但存在着整个工程占地面积大、投资费用高,致使工艺的经济效益不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一般中小企业难以承受,这也是环保水处理工作难以推进的重要原因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目前城市杂用废水、洗车场废水、酒楼废水的净水设备占地面积大、投资费用和运行费用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采用吸油过滤、UF超滤、臭氧氧化工艺集成一体的一体化含油污水再生利用装置,该装置体积小,工作效率高,成本低,且可实现全天候自动控制。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含油污水再生利用装置,包括一可移动之集成箱体,所述集成箱体内设有相互连接之吸油过滤箱、超微处理箱和污水箱,其中吸油过滤箱侧壁设有进水管,其内腔至少设有一个吸油过滤袋,与进水管连通,出水口设于超微处理箱底部,超微处理箱内腔排列有至少一个UF超滤器组件,该UF超滤器组件两端分别与吸油过滤箱和污水箱连通,排污口设于污水箱上;
所述超微处理箱内设有臭氧混合管;所述吸油过滤袋水平放置,与吸油过滤器排污口连通;所述UF超滤器组件竖直排列,与吸油过滤袋垂直;所述超微处理箱箱壁上设置有液位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技术效果1)净化处理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常规絮凝反应、沉降、过滤等水质净化工艺流程由于絮凝物的沉降、上浮的速度缓慢,加之滤质的阻力致使固液分离达到水质清澈时需耗时至少2个小时以上。而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吸油过滤袋自动过滤、UF超滤以及臭氧氧化工艺,与传统方法相比,省略了絮凝体的沉降、上浮的时间,又由于絮凝泥团从水中的脱除是通过自动过滤器和自动高效微滤,耗时甚少,因此,整个水处理的时间就大大缩短,净化效率高,从污水进入装置到清水流出机组,整个反应和固液分离的过程只需3分钟。
2)自动控制本实用新型通过液位计实现对处理后水的显示、记录与控制。而且通过定时打开吸油过滤器排污口和污水箱排污口,可分别实现对吸油过滤袋和超滤组件自动清洗。解决了传统需专人操作管理的问题。
3)水处理能力强,体积小本实用新型装置由于只需从流体力学及光化学反应方面考虑装置的反应时间,3分钟流量的容积就是整台机组的体积。一台日处理48m3/d(2m3/h)的机组,占地面积<0.5m2,是传统工艺所占面积的1/10,且高度仅1米左右;设备投资额为2万元,是传统工艺耗资的50%左右;吨水运行费用是0.2元,比传统的低50%。解决了传统中水再生装置的占地面积大、工程造价高、运行成本高问题。
4)机动灵活性强由于本实用新型装置体积小,电功耗小,一台2m3/h的机组耗电为1千瓦,可做成车载、船载形式,随时随地到现场就近、临时、应急处理。
本实用新型采用吸油过滤、UF超滤、臭氧氧化工艺集成对含油废水污染物进行多级净化处理,实现对BOD5、COD、SS、NH3-N、细菌、病毒等有机物达到去除或无机化,使出水达到或超过2003年5月颁发的国家GB/T18920-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标准。
本实用新型支持城市杂用废水,洗车场废水,酒楼废水的再生回用,人工湖、喷泉、景观鱼池等水体消毒杀菌、去除藻类等。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之A-A视图。
图中1-进水管;2-污水箱排污口;3-吸油过滤袋;4-UF超滤器组件5-臭氧进口;6-臭氧混合管;7-吸油过滤器排污口8-出水口9-吸油过滤箱;10-联结螺栓; 11-液位计; 12-超微处理箱;13-污水箱; 14-移动支撑架 15-集成箱体。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展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应用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它由一集成箱体15构成,该集成箱体15底部设有移动支撑架14,架上安装有滚轮,可使整个箱体平行移动,使用时机动、灵活。所述集成箱体15包括有吸油过滤箱9、超微处理箱12和污水箱13,三者相互连接,其中吸油过滤箱9、超微处理箱12通过联接螺栓10联接,而超微处理箱12和污水箱13做成一个整体。所述吸油过滤箱9侧壁设有进水管1,待处理之污水由此进入,其内腔安装有水平放置的吸油过滤袋3,进水管1与之连通,吸油过滤袋3末端设吸油过滤器排污口7,且与之连通,吸油过滤袋3为吸油布制成,过滤精度为0.5-1微米的过滤,可彻底将大于1微米的污物截留。待处理污水由进水管1进入后可通过吸油过滤袋3过滤,将污物截留后由吸油过滤器排污口7排出,同时当吸油过滤袋3到该清洗滤网时,打开吸油过滤器排污口7,即可以实现自动冲洗的功能。
所述超微处理箱12位于吸油过滤箱9正下方,其内设置有与吸油过滤袋3垂直之竖直放置的UF超滤器组件4,UF超滤器组件4设至少一个,可成行且多层排列,与吸油过滤箱9连通。超滤(简称UF)是一种膜分离技术。它是以UF膜两侧压力差为动力,以机械筛分原理为基础的一种溶液分离过程。使用压力通常为0.1~0.6Mpa,分离孔径1nm~0.1μm,截留分子量500~1000000左右。经吸油过滤箱9处理后的水可由自身重力形成压力将水压进UF超滤器组件4而工作,含有小于1微米污染物的污水通过UF超滤器组件4时可对污水中的残余悬浮杂物再进一步净化,使水变得清澈、透明。在超微处理箱12内,还设置有臭氧混合管6,该管顶部设有臭氧进口5,臭氧可从此进口投入,以对经超滤处理后的水进一步做臭氧氧化处理。臭氧是一种广谱、高效、快速杀菌剂,具有很强的氧化力,它对于使人和动物致病的病菌、病毒和微生物有很强的杀灭作用。氧化能力比氯高一倍,灭菌速度比氯快60~3000倍,甚至可在几秒钟内杀死细菌,在几分钟内可氧化大部分有机物。臭氧的重要优点是不残留任何对人体有害的二次污染物质。臭氧还能与一些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一氧化硫、芥子气等氧化而失去毒效。臭氧溶于水中除了杀菌消毒灭微生物外,还可以氧化分解水中的污染物与杂质,除去水中的锰、硫化物、酚氰、农药、洗涤剂、亚硝酸盐,降低氯气处理水中的致癌物质氯仿、氯甲烷、四氯化碳等,还可以脱色、去藻、除味、清除浊物。在超微处理箱12底部,设有一出水口8,经超滤、臭氧处理后的净化水可由此排出。
所述污水箱13设于超微处理箱12侧面,与UF超滤器组件4出口连通,可吸纳经超滤处理后之污物,污水箱13侧壁设有一污水箱排污口2,UF超滤器组件4需要清洗时,打开污水箱排污口2,可以实现自动冲洗。
在超微处理箱12箱壁上,还设置有液位计11,可以实现对处理后水的显示、记录与控制。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当含油废水以适当的流速从进水管1进入吸油过滤箱9内时,通过吸油过滤箱9内吸油过滤袋3可进行吸油及过滤处理,该过滤为一粗略过滤,然后含有小于1微米污染物的污水通过UF超滤器组件4时可对污水中的残余悬浮杂物再进一步净化,经过超滤处理后的水进入超微处理箱12,设在超微处理箱12的臭氧混合管6对超滤处理后的水进行臭氧氧化处理。经过臭氧氧化处理的水,从出水口8流出,即完成再生水的杀菌过程。处理完毕后的污泥从污水箱排污口2排出。
权利要求1.一种含油污水再生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可移动之集成箱体(15),所述集成箱体(15)内设有相互连接之吸油过滤箱(9)、超微处理箱(12)和污水箱(13),其中吸油过滤箱(9)侧壁设有进水管(1),其内腔至少设有一个吸油过滤袋(3),与进水管(1)连通,出水口(8)设于超微处理箱(12)底部,超微处理箱(12)内腔排列有至少一个UF超滤器组件(4),该UF超滤器组件(4)两端分别与吸油过滤箱(9)和污水箱(13)连通,排污口(2)设于污水箱(1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污水再生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微处理箱(12)内设有臭氧混合管(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污水再生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过滤袋(3)水平放置,与吸油过滤器排污口(7)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油污水再生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F超滤器组件(4)竖直排列,与吸油过滤袋(3)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含油污水再生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超微处理箱(12)箱壁上设置有液位计(1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含油污水再生利用装置,它提供了一种采用吸油过滤、UF超滤、臭氧氧化工艺集成一体的一体化含油污水再生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可移动之集成箱体,所述集成箱体内设有相互连接之吸油过滤箱、超微处理箱和污水箱,其中吸油过滤箱侧壁设有进水管,其内腔至少设有一个吸油过滤袋,与进水管连通,出水口设于超微处理箱底部,其内腔排列有至少一个UF超滤器组件,该UF超滤器组件两端分别与吸油过滤箱和污水箱连通,排污口设于污水箱上。本实用新型净化处理速度快、净化效果好,效率高,体积小,流程短,成本低,可实现全天候自动控制,同时可灵活移动。
文档编号C02F1/40GK2791035SQ20052005764
公开日2006年6月28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29日
发明者彭云龙 申请人:彭云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