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流型仿生生态湿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34069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径流型仿生生态湿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径流型高效仿生生态湿地系统,是由多种不同功能的单元湿地 串联组合而成的。对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来说,它由预处理(粗、细格栅、 沉砂池、厌氧池)—高效复合仿生生态多级湿地(一级湿地和二级湿地)— 净化自然多级湿地组成;对于城市生活污水,其代表性的湿地系统为原生 污水~>预处理(粗、细格栅、沉砂池、厌氧池)—高效复合仿生生态二级湿 地—养殖湿地—净化自然景观湿地4出水至受纳水体或回收再用,如农田灌 溉、养鱼、补充地下水等。这种污水处理湿地系统以其基建和运行费用便宜、 维护和运行简便、处理效能稳定可靠等优点,成为国内外广泛应用的污水处 理技术之一。但也存在如下明显的缺点1、常规的污水处理湿地系统,是 一种低负荷生物处理工艺,要使被处理污水在其中处理到较高的出水水质,
污水在其中需要停留很长的时间,如60 200天,相应需要占据和使用很大
面积的土地,这在城市可利用土地资源日趋短缺的情况下,严重限制了其发
展。2、常规的污水处理径流型人工湿地系统中仅仅依靠种植水生植物比如 戶等、声荻、香蒲、水葱、美人蕉等,没有增设仿生强化水草和曝气充氧设 备。因此,要想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必须增加水力停留时间、增加占地面 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的污水处理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需 要占据和使用很大面积的土地、必须增加水力停留时间的问题,提供一种径 流型仿生生态湿地。本实用新型的径流型仿生生态湿地包含布水管1、进水 布水渠2、进水的布水穿孔管栅3、水池4、纤维仿生水草5、出水的穿孔管 栅6、出水水渠7和曝气管10,进水的布水穿孔管栅3设置在水池4内的进 水一侧,出水的穿孔管栅6设置在水池4内的出水一侧,水池4内进水的布 水穿孔管栅3和出水的穿孔管栅6之间设有纤维仿生水草5,布水管1的出 水端与进水的布水穿孔管栅3相连通,进水布水渠2设置在进水的布水穿孔 管栅3 —侧的水池4的外侧,进水布水渠2与布水管1相连通,曝气管10 的进气端设置在水池4的外部,曝气管10的微孔出气端12设置在水池4内 纤维仿生水草5的根部处,出水水渠7设置在出水的穿孔管栅6 —侧的水池 4的外側,出水的穿孔管栅6与出水水渠7相连通,进水的布水穿孔管栅3 和出水的穿孔管栅6上均设有通水孔11。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穿孔管栅对进水、出水进行水力布设,改善水力流态, 确保在入水形成层流,出水形成多层溢流出水。使水池内不会出现水力短流 从而提髙了污水的处理效率。在水池内布设纤维仿生水草,用以提高微生物 量,对水体里的污染物也有较好的截滤作用。在纤维仿生水草的根部附近布 设微孔曝气管,为水体充氧,保证水体的溶解氧浓度〉3mg/L,为好氧微生物 提供充足的溶解氧,高浓度的溶解氧也能有效防止底泥区厌氧发臭,改善大 气环境。整体提高污水处理的生物量,对有机污染物的处理不仅仅依靠水生 植物的吸收、分解,还增加了人工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对污水进行更高效的 处理,使最后出水达到更高的水质标准(GB18918-2002中的2级或1B级标 准),可回收再用于农田灌溉、养鱼、浇洒绿地等。本实用新型减小了处理 污水需要占据和使用的土地面积、大大縮短了水力停留时间。


图l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图 3是本实用新型进水的布水穿孔管栅3 (出水的穿孔管栅6)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一(参见图1~图3)本实施方式的径流型仿生生态湿地 包含布水管l、进水布水渠2、进水的布水穿孔管栅3、水池4、纤维仿生水 草5、出水的穿孔管栅6、出水水渠7和曝气管10,进水的布水穿孔管栅3 设置在水池4内的进水一侧,出水的穿孔管栅6设置在水池4内的出水一侧, 水池4内进水的布水穿孔管栅3和出水的穿孔管栅6之间设有纤维仿生水草 5,布水管1的出水端与进水的布水穿孔管栅3相连通,进水布水渠2设置 在进水的布水穿孔管栅3 —侧的水池4的外侧,进水布水渠2与布水管1相
连通,曝气管10的进气端设置在水池4的外部,曝气管10的微孔出气端12 设置在水池4内纤维仿生水草5的根部处,出水水渠7设置在出水的穿孔管 栅6—侧的水池4的外侧,出水的穿孔管栅6与出水水渠7相连通,进水的 布水穿孔管栅3和出水的穿孔管栅6上均设有通水孔11。
污水通过进水布水渠,进入布水的穿孔管栅,进入水池,形成水力层流; 在水池内利用仿生纤维水草上附着的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尤其是难降解 的有机有害污染物,有一些是湿地植物难以吸收降解的污染物。同时利用湿 地植物一卢苇、芦荻、香蒲、水葱、美人蕉等吸收降解有机物、无机重金属 离子。截滤水体中加大颗粒的污染物,净化水体。工程应用时,根据处理的 污水量,可将多个水池多级串联或并联使用。使出水达到不同用途和排放的 国家标准。本实用新型将在现有人工湿地的基础上改善了水力流态,增加了 纤维仿生水草,引入了更为丰富的人工微生物菌群,利用丰富的微生物与湿 地植物构成的食物链降解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由于采取了 一系列强化和优 化措施,使得污水处理效率高、成本低。
具体实施方式
二(参见图2)本实施方式纤维仿生水草5的根部与水池 4的底部固定连接。这样可以更好的截滤水体中大颗粒的污染物,使水体净 化的更好。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三(参见图l)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二的不同点在 于,它增加了自然湿地池8和自然湿地池布水渠9,自然湿地池8的进水端 与出水水渠7相连通,自然湿地池8的出水端与自然湿地池布水渠9相连通。 本实施方式在出水水渠7的出水端增加了净化自然湿地池(或景观湿地池) 补充净化,最后出水可达1A排放标准,可作更高级的回用,如作电厂冷却 水、补充地下水。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
二相同。
权利要求1、一种径流型仿生生态湿地,它包含布水管(1)、进水布水渠(2)、进水的布水穿孔管栅(3)、水池(4)、纤维仿生水草(5)、出水的穿孔管栅(6)、出水水渠(7)和曝气管(10),其特征在于进水的布水穿孔管栅(3)设置在水池(4)内的进水一侧,出水的穿孔管栅(6)设置在水池(4)内的出水一侧,水池(4)内进水的布水穿孔管栅(3)和出水的穿孔管栅(6)之间设有纤维仿生水草(5),布水管(1)的出水端与进水的布水穿孔管栅(3)相连通,进水布水渠(2)设置在进水的布水穿孔管栅(3)一侧的水池(4)的外侧,进水布水渠(2)与布水管(1)相连通,曝气管(10)的进气端设置在水池(4)的外部,曝气管(10)的微孔出气端(12)设置在水池(4)内纤维仿生水草(5)的根部处,出水水渠(7)设置在出水的穿孔管栅(6)一侧的水池(4)的外侧,出水的穿孔管栅(6)与出水水渠(7)相连通,进水的布水穿孔管栅(3)和出水的穿孔管栅(6)上均设有通水孔(11)。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径流型仿生生态湿地,其特征在于纤维仿生 水草(5)的根部与水池(4)的底部固定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径流型仿生生态湿地,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 自然湿地池(8)和自然湿地池布水渠(9),自然湿地池(8)的进水端与出 水水渠(7)相连通,自然湿地池(8)的出水端与自然湿地池布水渠(9) 相连通。
专利摘要径流型仿生生态湿地,它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的污水处理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需要占据和使用很大面积的土地、必须增加水力停留时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进水的布水穿孔管栅设置在水池内的进水一侧,出水的穿孔管栅设置在水池内的出水一侧,水池内进水的布水穿孔管栅和出水的穿孔管栅之间设有纤维仿生水草。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穿孔管栅对进水、出水进行水力布设,改善水力流态,确保在入水形成层流,出水形成多层溢流出水。使湿地内不会出现水力短流从而提高污水的处理效率。纤维仿生水草用以提高微生物量,对水体里的污染物有较好的截滤作用。在纤维仿生水草的根部附近布设曝气管,为好氧微生物提供充足的溶解氧。
文档编号C02F3/32GK201065368SQ20072011581
公开日2008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23日
发明者丽 王 申请人:丽 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