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形圆角组合式化粪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47601阅读:6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矩形圆角组合式化粪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矩形圆角组合式化粪池。
背景技术
化粪池通常位于建筑物旁,建筑物内人们清洗使用过的污水通过管道排入 化粪池中,污水中的污物沉淀于池底,清水则排离化粪池,化粪池通常由人工建 造,用人工挖坑,然后砌砖封顶,这种建池方法工期长、施工繁多麻烦、质量差、 排污不达标准,施工成本高。为此,组合式化粪池逐渐替代砌砖式化粪池,组合 式化粪池由机械化工厂集中生产使混凝土化粪池的各组件,在施工工地预制组 合式拼装建造化粪池,具有工期短,施工简便的优点。但仍存在不足,如各化粪池 组之间不能紧凑相并连接,各个相邻化粪池上的通气口侧置,很难对齐安装, 池盖与池体分体制造,制造程序繁索复杂,安装麻烦,各池体易错位,造成污 水向池外倾泄,时间一长会污染整个地下水,不仅排污不达标准,而且大大破 坏了人们的居住环境。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矩形圆角组合式化粪,使其具有矩形圆角形, 能实现紧凑相并连接,密封严实,盖池一体,制造程序简单,施工速度快,成 本低和经久耐用的优点。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顶池、围池和下池的外壁形状为 矩边圆角形,顶池上端向上斜向收口形成伞形盖,排气口位于伞形盖的斜面上。 上述结构达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采用具有矩形圆角形,使各个相邻的化粪池组之间能 实现紧凑相并连接,密封严实,盖池一体,制造程序简单,成本低,经久耐用, 节省了占用空间,提高了化粪池的强度。盖池一体且排气口上置,便于对齐排气 口,除施工简便、施工速度快外,还可便于通过管连通各排气口将沉淀池中的 沼气引出供燃料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排污标准质量好、制造施工成本低和 经久耐用的优点。

图l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围池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2所示, 一种矩形圆角组合式化粪池,主要由顶池5、围池7和下池 8所组成。顶池、围池和下池的外壁形状为矩边圆角形,顶池上端向上斜向收口 形成伞形盖l,伞形盖与顶池同为一体,排气口2位于伞形盖的斜面上。下池带 有底,防止污水渗入地下,污染环境。
所述的围池串联数量为1 6个。根据所需池容量设计。所述的围池或下池 侧壁上设有贯通口10。所述的顶池、围池和下池之间的连接部设有凹凸连接部6。
所述的伞形盖中部设有盖口3,盖口上设有铸铁盖或盖。 一个上池、 一个或 数个围池和-一个下池组成一化粪池单元,二个以上的化粪池单元能并排组合或 串联组合。相邻的化粪池单元的贯通口通过贯通管互相连通, 一化粪池单元的上 池边上设有进水口ll,另一化粪池单元的上池边上设有出水口4。下池和围池顶 部设有凹连槽,上池和围池底部设有与凹连槽对应的凸插边,其作用是方便各 池的拆卸和组装,并使其对齐密封。上池、围池和下池通过凹连槽和凸插边形 成的连接部彼此固接成一体。池、围池和下池的池壁,由钢筋混凝土制成。
使用时,在水泥制品厂完成混凝土化粪池的各组件,在施工工地组合式拼装 建造混凝土化粪池,化粪池可为单组或数组串连和并联,根据建筑物内污水排量 选用不同容量的化粪池的各组件和决定化粪池单元的数量,将各化粪池单元置 在预设的坑中固定,彼此通过管连通排气口和贯通口后,将上池边上的进水口与 建筑物内污水排管相接,串联设置的最后一化粪池单元的上池边上设出水口与 城市总排污糸统相通而后掩埋化粪池即可。污水进入一化粪池单元后其内污物 先沉淀在该单元的沉淀池9中,清水则顺贯通管流入相邻的另一化粪池单元后再 沉淀,经多次沉淀其污水可达到标准排放。打开铸铁盖或盖可对各池清污物。
总之,本实用新型具有紧凑相并连接,密封严实,软连接组合质量好,施工 成本低和经久耐用的优点。
权利要求1、一种矩形圆角组合式化粪池,主要由顶池、围池和下池所组成,其特征在于顶池、围池和下池的外壁形状为矩边圆角形,顶池上端向上斜向收口形成伞形盖,排气口位于伞形盖的斜面上。
2、 按权利要求l所述的矩形圆角组合式化粪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围池 串联数量为1 6个。
3、 按权利要求l所述的矩形圆角组合式化粪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围池 或下池侧壁上设有贯通口。
4、 按权利要求l所述的矩形圆角组合式化粪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池、 围池和下池之间的连接部设有凹凸连接部。
5、 按权利要求l所述的矩形圆角组合式化粪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伞形 盖中部设有盖口,盖口上设有铸铁盖或盖。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矩形圆角组合式化粪池,采用顶池、围池和下池的外壁形状为矩边圆角形,顶池上端向上斜向收口形成伞形盖,排气口位于伞形盖的斜面上。本实用新型具有矩形圆角形,能实现紧凑相并连接,密封严实,盖池一体,制造程序简单,施工速度快,成本低和经久耐用的优点。
文档编号C02F11/04GK201258288SQ20082011867
公开日2009年6月17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2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2日
发明者仰大宇 申请人:仰大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