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浮岛保护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42323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生物浮岛保护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净化装置,尤其是一种立体生物浮岛。
技术背景目前,水体富营养化是我国湖泊、水库、河道等天然水体面临的最严重的污染问题,我 国湖泊中营养盐背景浓度异常高、营养盐来源多、湖泊富营养化进展迅速。水体富营养化是 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 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现在解决 这一现象的最好办法是采用人工生物浮岛,它是采用在人工制作的浮岛上种植水生植物或改 良植物,使其水体中过剩的营养盐进行吸收。但是,现有的生物浮岛通常是在浮板上种植植 物,浮板在水面上的稳定性不高,容易受到风浪影响而导致倾覆,并且由于植物在浮板下方 的根部暴露在水中,容易受到水生动物的啃食,损害了植物的健康,容易导致植物死亡,对 浮岛生态产生了破坏。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浮岛保护框,它可以提高浮岛的稳定性,并保护浮 岛植物不受水生动物的侵害,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生物浮岛保护框,包括密封的空心管制成的漂浮框架,漂浮 框架为长管及短管组成的封闭框架,在漂浮框架的内侧设有连接扣;并在漂浮框架的底部连 接有保护网格。浮岛的浮板连接在漂浮框架上可以增加浮岛的稳定性,提高放浮岛防倾覆的 能力,并且通过安装在漂浮框架的底部的保护网格可以有效的阻止水生动物进入,以避免植 物的根部受到破坏。在长管的外侧设有接头管。这些接头管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漂浮框架之间用塑料管 连接起来,形成浮岛群。短管的长度为1.5 2m。短管的长度限制了浮岛组成的宽度,这样是为了保证人能从浮 岛的侧面伸手对浮岛上的所有植物进行有效的管理。在长管上每间隔4m设有一根支撑杆,长管与短管为塑料制成。在常规的情况下,塑料管 的标准长度为4m,因此在每根塑料管的连接处增加一根支撑杆可以有效的提高漂浮框架的结 构稳定性。3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一个可以包围在浮岛外 侧与之连接的漂浮框架,并在漂浮框架的底部安装上包围着植物根部的保护网格,以提高浮 岛使用的稳定性及浮岛上植物的寿命。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容易实施,使用 效果好。


附图l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生物浮岛保护框的结构如图l所示,先采用PVC制作出直径为110mm的密封的空心管,分别将这些密封的空心管制成长度为4m的长管2,以及长度为2m的短 管3,将长管2及短管3拼接制成封闭的矩形漂浮框架1;并在两个长管2的连接部分上安装一 根PVC制成的支撑杆7,在漂浮框架1的内侧安装固定连接扣5,连接扣5通过扎带可以与浮板8 进行连接,在长管2的外侧固定接头管6,在接头管6上安装连接管可以将两个漂浮框架1进行 连接;在漂浮框架1的底部通过扎带连接上PVC制成的保护网格4。漂浮框架l在本例中选用了PVC制作直径110mm的塑料管,这样既能保证漂浮框架l的浮力 能起到稳定浮岛的作用,又能节约加工成本,并且PVC管的使用寿命长,耐水、耐腐蚀性好 ;在漂浮框架1内侧安装的连接扣5数量与位置是根据浮板上的连接扣来决定的,同时,而安 装在长管2的外侧的接头管6则是根据漂浮框架1的长度来进行调整的,通过接头管6可以将两 个或两个以上的漂浮框架1从侧面连接起来。
权利要求1.一种生物浮岛保护框,包括密封的空心管制成的漂浮框架(1),其特征在于漂浮框架(1)为长管(2)及短管(3)组成的封闭框架,在漂浮框架(1)的内侧设有连接扣(5);并在漂浮框架(1)的底部连接有保护网格(4)。
2.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生物浮岛保护框,其特征在于在长管(2 )的外侧设有接头管(6)。
3.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生物浮岛保护框,其特征在于短管(3) 的长度为l. 5 2m。
4.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生物浮岛保护框,其特征在于在长管(2 )上每间隔4m设有一根支撑杆(7)。
5.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生物浮岛保护框,其特征在于长管(2) 与短管(3)为塑料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物浮岛保护框,包括密封的空心管制成的漂浮框架(1),漂浮框架(1)为长管(2)及短管(3)组成的封闭框架,在漂浮框架(1)的内侧设有连接扣(5);并在漂浮框架(1)的底部连接有保护网格(4)。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一个可以包围在浮岛外侧与之连接的漂浮框架,并在漂浮框架的底部安装上包围着植物根部的保护网格,以提高浮岛使用的稳定性及浮岛上植物的寿命。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容易实施,使用效果好。
文档编号C02F3/32GK201411392SQ20092030448
公开日2010年2月24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16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16日
发明者刘朝平, 凯 杨 申请人:贵州绿纯环境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