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催化氧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08672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催化氧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净化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光催化氧化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净化污水,人们通常采用物理化学处理或者是生物处理,但是常规的物理化 学方法过程复杂,费用昂贵,且易造成二次污染,生物处理则不可控性大,易受外界因素影 响,效率较低。纳米TiO2光催化氧化技术作为一项新兴的光化学净水技术,其原理是在紫外光照 射下,纳米TiA表面会产生氧化能力极强的羟基自由基(· 0H),使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氧化 降解为无害的CO2和水,具有氧化有机物范围广,净化程度彻底,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近年 来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现有技术般采用悬浮式光催化氧化处理,利用光催化剂悬 浮粒子的非均向方式来净化各类有机污水,但存在纳米T^2催化剂表面易吸附饱和,降低 效率,催化剂易流失,回收困难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光催化氧
直 ο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光催化氧化装置,其组成有反应容器、进水管、侧板电极插槽、底板电极插槽、曝气 管、溢流管、放气管和玻璃填料;其中反应容器一侧与进水管相连通,另一侧靠上部设有一 个溢流管,在反应容器顶部与放气管相连通,反应容器底部设置有底板电极插槽,侧壁设置 有侧板电极插槽,在侧板电极插槽中安装玻璃填料,在反应容器底板电极插槽上方的内壁 上与曝气管相连通。所述的玻璃填料表面覆涂有纳米TiO2膜。本实用新型有以下几个优点,(1)玻璃填料表面覆涂有纳米TiO2膜,纳米TiO2表 面积巨大,反应更充分,降解速度快,一般只需几十分钟到几小时即可取得良好的废水处理 效果;(2)在紫外光照射下,纳米T^2表面会产生氧化能力极强的羟基自由基(·0Η),降解 无选择性,几乎能降解任何有机物,尤其适合于氯代有机物、多环芳烃等;C3)无需添加其 他酸碱物质,氧化反应条件温和,投资少,能耗低,在电极插槽上安装紫外线灯管产生紫外 光照射或暴露在阳光下即可发生光催化氧化反应;(4)无二次污染,有机物彻底被氧化降 解为(X)2和H2O ; (5)应用范围广,几乎所有的污水都可以采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光催化氧化装置,其组成有反应容器1、进水管2、侧板电极插槽3、底 板电极插槽4、曝气管5、溢流管6、放气管7和玻璃填料8。需净化污水经进水管2流入反 应容器1内,玻璃填料8放置在侧极电极插槽3之间,玻璃填料8表面覆涂有纳米T^2膜, 由于纳米TW2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与废水中的有机物充分接触,在紫外光照射下发生光 催化氧化反应,纳米TiO2表面会产生氧化能力极强的羟基自由基(· 0H),使水中的有机污 染物氧化降解为无害的CO2和水,经充分降解反应后从溢流管6流出,在反应过程中可通过 曝气管5打入曝气加速反应过程,气体从反应容器1顶部放气管7排出。具体实施例一本装置在处理有机磷农药废水中,采用纳米TW2 -SiO2负载型复合光催化剂,利用 其光催化活性及高效吸附性,能使有机磷农药在其表面迅速富集,随光照时间的延长,有机 磷农药的光解率逐渐升高,光照80min,可完全降解。具体实施例二 本装置在处理毛纺染整废水中,由于纳米TiO2具行巨大的比表面积,与废水中的 有机物接触更为充分,可将它们最大限度地吸附在其表面,并迅速将有机物分解成CO2和 H2O,处理效果优于生物处理和悬浮光催化氧化处理,COD去除率和脱色率均较高。催化剂能 连续使用,不需要分离回收,便于工业应用。具体实施例三本装置在处理氯代有机物废水中,纳米TW2光催化剂与臭氧联合处理池后,3-氯 酚的残留浓度已为0,用内表面涂覆纳米TiA光催化剂的陶瓷圆管处理5. 5mg/L苯酚和三 氯乙烯水溶液的试验表明,苯酚在1.证后完个分解,三氯乙烯也在池内完全分解。
权利要求1.光催化氧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反应容器底部设置有底板电极插槽,侧壁设置有侧 板电极插槽,在侧板电极插槽中安装玻璃填料,在反应容器底板电极插槽上方的内壁上与 曝气管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催化氧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玻璃填料表面覆涂有 纳米TiO2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净化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光催化氧化装置,其中反应容器一侧与进水管相连通,另一侧靠上部设有一个溢流管,在反应容器顶部与放气管相连通,反应容器底部设置有底板电极插槽,侧壁设置有侧板电极插槽,在侧板电极插槽中安装玻璃填料,在反应容器底板电极插槽上方的内壁上与曝气管相连通,玻璃填料表面覆涂有纳米TiO2膜,纳米TiO2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与废水中的有机物充分接触,在紫外光照射下发生光催化氧化反应,纳米TiO2表面会产生氧化能力极强的羟基自由基(·OH),使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氧化降解为无害的CO2和水,具有降解速度快、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文档编号C02F1/32GK201896090SQ201020592750
公开日2011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3日
发明者邵志军 申请人:邵志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