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蚯蚓处理猪粪的方法

文档序号:4813319阅读:8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利用蚯蚓处理猪粪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专利属于生物处理农业固体有机废弃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蚯蚓处理猪粪的方法。
背景技术
蚯蚓养殖技术在国内外已经相对成熟,蚯蚓养殖的成功与失败,饲料制作的好坏起着关键的决定性作用,而蚯蚓繁殖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又决定于饲料的质量。牛粪、马粪、猪粪、鸡粪等各种畜禽粪便经过合理配制和好氧发酵腐熟后蚯蚓均可吞食。在本发明之前,现有的畜禽粪便配制成蚯蚓饲料一般需要添加大量的碳素调节剂,好氧发酵的时间一般超过30天,同时需要翻堆2 4次。传统的蚯蚓饲料配制和腐熟的过程需要相当大的场地,也需要花费大量劳动力和时间,这就增加了蚯蚓养殖的成本,并且在发酵翻堆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臭气,严重污染环境。而且,猪粪具有臭气大、易生蝇蛆等缺点,直接投喂蚯蚓时,蚯蚓无法吞食,常常造成蚯蚓大量逃逸、死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缺陷,研制一种利用蚯蚓处理猪粪的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蚯蚓处理猪粪的方法,其主要技术步骤在于(1)构建蚯蚓生物床在一方型地块四周开挖深排水沟,在方型地块上建立蚯蚓生物处理床的基面,在基面上横向堆放蚯蚓生活基质,在堆放蚯蚓生活基质上按条垛间隔分大小行,在蚯蚓生活基质中接种蚯蚓,投入量为0. 5 1. ^g/m2,蚯蚓接种后在基质的表层后覆盖遮阳网;(2)猪粪的厌氧熟化处理将猪粪放入开口容器中,然后向容器中加入水,充分搅拌后让猪粪厌氧发酵,至猪粪颜色变成黑褐色;(3)蚯蚓生物床加料在蚯蚓生物床的长条垛上添加熟化处理后的猪粪,添加厚度2 5cm,在猪粪粪被消解60 70%时要立即加料,如此重复。本发明的优点和效果在于有效地解决了蚯蚓处理猪粪的技术瓶颈可以使蚯蚓安全的处理猪粪,基本杜绝蚯蚓逃逸、死亡现象发生,猪粪投喂后当日蚯蚓就能取食;在整个处理过程中无蛆蛹,几乎无臭气,环保安全,工作蚓生长情况好,产成品蚓量大,产卵多;消解效率高,日均消耗猪粪的量是蚯蚓体重的2 3倍,猪粪减量达到70 85% ;每亩地可以年处理300 400头猪粪。


图1——本发明的蚯蚓生物床结构横截面原理示意图。
图2——本发明的蚯蚓生物床结构俯视面原理示意图。图3——本专利蚯蚓处理猪粪技术与传统技术的数据比较示意图。其中,各标号表示内容为基面1、排水沟2、蚯蚓生活基质3、大行间隔4、小行间隔5、遮阳网6。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技术思路是蚯蚓养殖是从特种养殖的角度出发,其目的是为了获得蚯蚓,取得最大经济效益; 利用蚯蚓处理猪粪是从环境污染物治理的目的出发,其目的是付出最低的成本,取得高的消解效率与好的消解效果,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丰收。因此,本发明就是要利用蚯蚓处理猪粪,不但节约大量劳动力成本,而且避免了发酵翻堆过程对环境的污染。主要实施步骤分为(1)构建蚯蚓生物床;(2)猪粪的厌氧熟化处理;(3)蚯蚓生物床加料技术;(4)消解环境控制;(5)日常管理。下面具体说明本发明。构建蚯蚓生物床选取宽2 ^!、长不限的长方型地块,在四周开挖深50cm、宽40cm的排水沟,土地平整压实后,蚯蚓生物处理床的基面构建完成;在基面上横向堆放高5 10cm、宽30 50cm、长2 ^!的蚯蚓生活基质,可以是原有蚯蚓吞食饵料后产生的物质、也可以人工配置,条垛间隔分大小行,小行相隔10 20cm,大行间隔20 40cm ;然后在生活基质中接种蚯蚓,投入量为0. 5 1. 5kg/m2,蚯蚓接种后在基质的表层及时覆盖遮阳网,蚯蚓生物床构建完成。夏季高温季节(高于30°C )在生物床上方2. 5m处搭建遮阳棚,冬季低温季节(温度低于5°C )需在生物床上覆盖塑料布,生物床温度周年控制在10 30°C。确保生物床周年无积水,调控生物床中的蚓粪含水率在65 % 75 %以内。猪粪的厌氧熟化处理将猪粪放入深度超过lm,体积超过Im3的开口容器中,猪粪加入量不宜超过容器体积的3/5 ;然后向容器中加入水,加水量控制在猪粪体积的1/4 1/2,充分搅拌后让猪粪厌氧发酵3 20天后,猪粪臭气基本消除、颜色变成黑褐色时即可。蚯蚓生物床加料步骤采用上位薄层覆盖技术加料,在蚯蚓生物床的长条垛上添加熟化处理后的猪粪, 添加厚度2 5cm,加料时注意猪粪不要漫过长条垛四周,在猪粪粪被消解60 70%时要立即加料,如此重复即可。消解环境控制12月中旬——2月中旬(隆冬)约2个月时间,蚯蚓在自然界是冬眠期。在蚓床上盖2层遮阳网,再上盖一层塑料膜,在蚓床上搭建温室大棚,保证棚内温度不低于5°C,保证蚯蚓正常生长,甚至产卵。2月下旬-4月中旬(早春),近2个月时间。自然界蚯蚓已正常活动。在蚓床上盖一层遮阳网,上盖一层塑料膜,再上盖一层遮阳网,保证蚯蚓平稳活跃地生长,产卵。4月下旬-10月下旬(春夏秋)约6个月时间,采用遮阳网平棚下饲养。遮荫平棚
4的架设方法纵横间隔細立柱1根,纵横两向,拉起铁丝线,距地面2. 2m高,其上平铺并固定遮阳网一层。该平棚遮荫降温效果明显,造价低,而又方便管理。11月上旬-12月中旬(初冬),采用遮阳网-塑料膜-遮阳网覆盖,情形与早春相似。日常管理日常管理的关键主要是控温控湿,防治蚯蚓天敌。在连续高温干旱的天气条件下, 应及时浇水,浇时应在遮阳网外浇,浇水量以使蚓粪含水量不大于60% 70%为宜;连续下雨时应及时用塑料布覆盖,天晴后要及时揭去塑料布,防止温度过高导致蚯蚓死亡;生物床的温度控制在5°C 30°C内。平时要做好场地管理,强化病虫害和捕食蚯蚓的鸟、蟾蜍、 老鼠等生物危害的防治。本具体实施方式
的说明,并不局限于上述说明。在本发明启发下,也可以采用其他现有的技术实现消解环境控制和日常管理。本发明的具体效果在于如图3所示从图中可看出,将本发明与传统技术的定性和定量指标进行比较,总体来看,各项技术指标均优于传统技术。如本发明的猪粪预处理技术采用厌氧发酵,整个预处理过程无需翻堆,对环境几乎无不利影响,仅需添加水,搅拌后发酵时间3 20天,消耗劳力少、成本较低。而传统技术的猪粪预处理技术采用好氧发酵,发酵时需要翻堆、臭气重,对环境影响较大,发酵时需要添加活性发酵菌、秸秆、香精等物料,发酵时间1 2个月,需要翻堆2 4次,消耗劳力多、成本较高;又如采用本发明的蚯蚓日增重倍数为0. 148 0. 157、蚯蚓日繁殖倍数为0. 122 0. 141,而采用传统技术的蚯蚓日增重倍数仅为0. 140 0. 145、蚯蚓日繁殖倍数为0. 109 0. 127 ;再如采用本发明的猪粪减量率为77 85%、猪粪处理量为 300 400头猪粪 亩-1 ·年-1,而采用传统技术的猪粪减量率为58 65%、猪粪处理量为250 350头猪粪 亩-1 ·年人因此,本发明能够带来突出的技术和社会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利用蚯蚓处理猪粪的方法,其步骤在于(1)构建蚯蚓生物床在一方型地块四周开挖深排水沟,在方型地块上建立蚯蚓生物处理床的基面,在基面上横向堆放蚯蚓生活基质,在堆放蚯蚓生活基质上按条垛间隔分大小行,在蚯蚓生活基质中接种蚯蚓,投入量为0. 5 1. ^g/m2,蚯蚓接种后在基质的表层后覆盖遮阳网;(2)猪粪的厌氧熟化处理将猪粪放入开口容器中,然后向容器中加入水,充分搅拌后让猪粪厌氧发酵,至猪粪颜色变成黑褐色;(3)蚯蚓生物床加料在蚯蚓生物床的长条垛上添加熟化处理后的猪粪,添加厚度2 5cm,在猪粪被消解 60 70%时要立即加料,如此重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蚯蚓处理猪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构建蚯蚓生物床中,一方型地块为宽2 ^!、长不限的长方型地块,排水沟为深50cm、宽40cm,在基面上横向堆放蚯蚓生活基质,蚯蚓生活基质为高5 10cm、宽30 50cm、长2 細,条垛间隔分为大小行,小行间隔10 20cm,大行间隔20 4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蚯蚓处理猪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构建蚯蚓生物床中,当夏季高温季节即高于30°C时,在生物床上方2. 5m处搭建遮阳棚,当冬季低温季节即温度低于5°C时,在生物床上覆盖塑料布,生物床温度周年控制在10 30°C。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蚯蚓处理猪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猪粪的厌氧熟化处理中,猪粪加入量不超过容器体积的3/5,加水量控制在猪粪体积的1/4 1/2,让猪粪厌氧发酵3 20天后。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蚯蚓处理猪粪的方法。本发明在深排水沟的地块上建立蚯蚓生物处理床的基面,在其上横向堆放蚯蚓生活基质,生活基质上分大小行,且接种蚯蚓,投入量为0.5~1.5kg/m2,蚯蚓接种后在基质的表层后覆盖遮阳网;将猪粪放入开口容器中,然后向容器中加入水,充分搅拌后让猪粪厌氧发酵,至猪粪颜色变成黑褐色;在蚯蚓生物床的长条垛上添加熟化处理后的猪粪,添加厚度2~5cm,在猪粪粪被消解60~70%时要立即加料,如此重复。本发明解决了过去发酵翻堆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臭气,污染环境、易生蝇蛆等缺点。本发明使蚯蚓安全的处理猪粪,杜绝蚯蚓逃逸、死亡现象发生,无臭气,环保安全,消解效率高,日均消耗猪粪的量是蚯蚓体重的2~3倍。
文档编号C02F11/02GK102442752SQ20111033799
公开日2012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8日
发明者包文斌, 单玉华, 吴圣龙, 封克, 梁永晔, 王小治, 衡德茂, 赵海涛, 黄德荣 申请人:扬州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