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收集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16497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淡水收集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净化装置,具体涉及淡水收集桶。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通常人们能够直接饮用的淡水一般都来自自来水公司或者饮料公司生产的瓶装水、桶装水,这些饮用水需要经过复杂的净化工艺。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场合需要简单地获得饮用淡水,例如野外钓鱼、野外探险、在海边、岛屿或河边休憩或者自然灾害的求援现场,可是现有的小型淡水净化装置成本太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小型淡水净化装置成本高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淡水收集桶, 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第二桶体和扣装在所述第一、第二桶体上的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桶体和第二桶体的上沿自第一桶体向第二桶体呈向上倾斜设置的斜面状。在上述方案中,还包括底座,所述第一桶体和所述第二桶体卡装在所述底座上。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桶体和所述第二桶体为一体结构。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桶盖的底面上设有向下凸出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位于所述第一桶体的上方。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桶盖下表面的外沿处设有环形内翻边形成的导流槽,所述内翻边上设有若干开口,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第一桶体的上方。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桶盖的底面呈上凹的弧面状。本实用新型,在上沿向上倾斜设置的第一、第二桶体上扣装桶盖,在阳光的照射下,第二桶体内盛装的未净化水蒸发,在桶盖的下表面凝结为淡水水滴,淡水水滴沿桶盖下滑,落入第一桶体内,因此,在第一桶体内获得可饮用的淡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桶盖的仰视图;图3为图2中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淡水收集桶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第二桶体11、12 和扣装在第一、第二桶体上的桶盖2,第一桶体11和第二桶体12的上沿自第一桶体向第二桶体呈向上倾斜设置的斜面状,并卡在桶盖2底面周边上的环形凹槽25内(参见图3),第
3一桶体11和第二桶体12卡装在底座3上,桶盖2的顶面上设有扣手21,用于打开桶盖2。 第一桶体11和第二桶体12也可以直接放置在地上或制成一体结构,从而省略底座3。在野外环境中,将需要净化的水,如河水、湖水、雨水或海水等装入第二桶体12 内,阳光的照射下,第二桶体12内盛装的未净化水蒸发,在桶盖2的下表面凝结为淡水水滴,淡水水滴沿桶盖下滑,落入第一桶体11内,于是,在第一桶体11内可获得可饮用的淡水。桶盖2适宜选用较深颜色的塑料,第一、二桶体11、12可以采用塑料或金属制成。如图2、图3所示,为了使便于淡水水滴下流,本实用新型中桶盖2的底面上设有向下凸出的凸出部23,凸出部23位于第一桶体11的上方,这样,凝结的淡水水滴流到凸出部 23时,顺凸出部23滑落至第一桶体11内,避免流到第一桶体11的外面,造成浪费。进一步地,桶盖2底面呈上凹的弧面状,且外沿处设有由环形内翻边22形成的导流槽,内翻边22上设有若干开口 24,开口 M位于第一桶体11的上方,凝结的淡水水滴沿桶盖2上凹的弧面流向桶盖2的外沿,并在环形内翻边22与桶盖2底面形成的水道向下流动,从开口 M滑落至第一桶体11内,从而避免了淡水经桶盖2与第一、第二桶体11、12之间的间隙流到桶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合于野外钓鱼、野外探险、在海边或河边休憩或者自然灾害的求援现场使用。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淡水收集桶,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第二桶体和扣装在所述第一、第二桶体上的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桶体和第二桶体的上沿自第一桶体向第二桶体呈向上倾斜设置的斜面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淡水收集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所述第一桶体和所述第二桶体卡装在所述底座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淡水收集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桶体和所述第二桶体为一体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淡水收集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桶盖的底面上设有向下凸出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位于所述第一桶体的上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淡水收集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桶盖下表面的外沿处设有由环形内翻边形成的导流槽,所述内翻边上设有若干开口,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第一桶体的上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淡水收集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桶盖的底面呈上凹的弧面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淡水收集桶,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第二桶体和扣装在所述第一、第二桶体上的桶盖,所述第一桶体和第二桶体的上沿自第一桶体向第二桶体呈向上倾斜设置的斜面状。本实用新型,在上沿倾斜设置的第一、第二桶体上扣装桶盖,在阳光的照射下,第二桶体内盛装的未净化水蒸发,在桶盖的下表面凝结为淡水水滴,淡水水滴沿桶盖下滑,落入第一桶体内,因此,在第一桶体内获得可饮用的淡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
文档编号C02F1/14GK202080915SQ201120189248
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8日
发明者舒东风 申请人:舒东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