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双向循环曝气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17558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复式双向循环曝气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曝气池,特别涉及一种复式双向循环曝气池。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的污水处理系统是由初级沉淀池、曝气池、二次沉淀池、污泥回流系统及污泥处理系统等几部分用管道及相关设备连接而成。污水进入初次沉淀池沉淀后上清液进入曝气池曝气处理,污泥进入污泥处理系统,通过曝气处理的污水进入二次沉淀池沉淀,二次沉淀池中的上清液进入下一道工序消毒后回用或外排,二次沉淀池污泥有部分通过污泥回流系统返回曝气池,另一部分进入污泥处理系统。这种污水处理系统投入设施太多,造成投资成本高,占地面积大,运行成本高,操作复杂。专利申请号为02223176. 5公开了一种《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的实用新型,该专利披露了一种将曝气池、二次沉淀池、 污泥回流系统几部分设置在同一池体内,用隔板把池体分成沉降区和曝气区三部分,其沉降区底部设计成55 35度角,以实现污泥自然回流,不需增加动力。但这种装置存在污泥的混合不均,导致污泥腐败上浮的现象,影响出水水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使污泥充分混合、运行成本低的曝气池。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式双向循环曝气池,包括池体、隔板,所述隔板将池体分为三条廊道,其中中间一条廊道为主曝气区,两侧廊道为沉淀区,内设斜管填料。所述三条廊道池底均设置曝气装置,三套曝气装置分别控制,中间廊道始终曝气,两侧廊道则沉淀、曝气交替运行。所述进水在收尾交替往复进行。每个单体曝气池可单独使用,也可多个单体并联使用。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两侧沉淀区可沉淀、曝气交替进行, 即有SBR工艺的优点,节省了污泥回流系统,又避免了 SBR工艺间歇排水的缺点,且不需要排水设备。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A-A剖视图。图中1池体、2隔板、3主曝区、4沉淀区、5曝气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0013]本实用新型包括池体1、隔板2,所述隔板2将池体1分为三条廊道,其中中间一条廊道为主曝气区3,两侧廊道为沉淀区4,内设斜管填料。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A-A剖视图。所述三条廊道池底均设置曝气装置5,三套曝气装置分别控制,中间廊道始终曝气,两侧廊道则沉淀、曝气交替运行。所述进水在收尾交替往复进行。每个单体曝气池可单独使用,也可多个单体并联使用。本实用新型即有SBR工艺的优点,节省了污泥回流系统,又避免了 SBR工艺间歇排水的缺点,且不需要排水设备。
权利要求1.一种复式双向循环曝气池,包括池体(1)、隔板(2),所述隔板(2)将池体(1)分为三条廊道,其中中间一条廊道为主曝气区(3),两侧廊道为沉淀区(4),内设斜管填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条廊道池底均设置曝气装置(5),三套曝气装置分别控制,中间廊道始终曝气,两侧廊道则沉淀、曝气交替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式双向循环曝气池,其特征在于每个单体曝气池可单独使用,也可多个单体并联使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式双向循环曝气池,包括池体、隔板,所述隔板将池体分为三条廊道,其中中间一条廊道为主曝气区,两侧廊道为沉淀区,内设斜管填料。所述三条廊道池底均设置曝气装置,三套曝气装置分别控制,中间廊道始终曝气,两侧廊道则沉淀、曝气交替运行,所述进水在收尾交替往复进行。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两侧沉淀区可沉淀、曝气交替进行,既有SBR工艺的优点,节省了污泥回流系统,又避免了SBR工艺间歇排水的缺点,且不需要排水设备。
文档编号C02F3/12GK202193657SQ20112028851
公开日2012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0日
发明者周雯雯, 孙伟, 孙凯 申请人:孙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