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饮用水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17806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饮用水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饮用水净化装置,用于对管网供水的净化。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大量的污染物质排入地表水系,造成了水源的污染。日益增长的要求。传统的混凝、沉淀、砂滤、消毒等水处理能力有限,无法有效去除水中微量的污染物质,工艺难以有效去除水中超标的溶解性有机物及其他有害物质,已经无法满足我国日益提高的饮用水水质标准。为应对微污染水源及突发性污染情况,目前国内研究较多的是 “臭氧一生物活性炭”(03-BAC)工艺。该工艺对CODmn去除率仅为15_25%,几乎不能去除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A0C),且出水中不可避免夹带有活性炭微粒,这些微粒中带有大量的细菌,无法通过消毒彻底杀灭。另外,该装置建设成本高,运行技术复杂,不宜大范围推广。 因此,有必要开发出适用于现有水质状况的新型饮用水处理工艺,保障居民饮用水健康。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饮用水净化装置,可去除原水中的微量污染物质(如 CODmn, UV254、DOC等),提高出水水质,保证达到饮用水卫生标准。一种饮用水净化装置,包括混凝沉淀池、吸附反应池、超滤膜组件和清水池;所述超滤膜组件设有进水口、产水出口和浓水出口,混凝沉淀池通过管路与吸附反应池相连,所述吸附反应池的出口管路通过进水泵与超滤膜组件的进水口相连,超滤膜组件的产水出口通入清水池。所述混凝沉淀池包括混凝池和沉淀池,混凝池通过溢流槽与沉淀池相通。所述沉淀池上部设有溢流槽,由溢流槽通过管路与吸附反应池相连。所述混凝池设有搅拌器。所述混凝池内设有斜板填料,所述斜板填料分布有斜向通孔。所述超滤膜组件的进水口管路设有进水阀,产水出口管路上装有产水阀,浓水出口管路上装有错流阀。所述超滤膜组件的产水出口管路与清水池之间连有反洗进水管路,反洗进水管路上连有反洗水泵和袋式过滤器,所述超滤膜组件的进水管路设有反洗排放支路和反洗排放阀。超滤膜组件进水管路的进水阀两端并联一个正洗进水阀,浓水出口管错流阀两端并联一个正洗排放阀。本装置将粉末活性炭投加入常规工艺沉淀池出水中,在一定水力条件下完成吸附反应,将水中的污染物质从液相转移到固相;然后通过超滤装置进行过滤去除,达到水质净化目的。超滤膜组件采用PVDF中空纤维超滤膜,平均截留孔径为0. 03 μ m,单膜通量大,过滤精度高,使用寿命长。粉末活性炭结合超滤膜具有对细颗粒物及低分子杂质的高效截留功能,可去除水中溶解性有机物(C0Dmn、UV254、D0C等)、细菌、病毒等多种污染物质,实现饮用水的深度处理,水质提升明显,保证饮用水的安全。超滤膜组件拆卸安装简单,机动性高,检修方便。系统启动快、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运行成本低。

图1为本饮用水净化装置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是超滤膜组件内水及活性炭流向示意图。图中,1 一混凝池,1,一沉淀池,1-1、1-1’ 一溢流槽,2—活性炭吸附池,3—超滤膜组件,3-1—进水口,3-2—产水出口,3-3—浓水出口,4一清水池,5—搅拌器,6—斜板填料,7—进水泵,8—反洗水泵,9一袋式过滤器,10—壳体,11 一膜丝,12—粉末活性炭,Fl-F2—错流阀,F3—正洗排放阀,F4—反洗进水阀,F5—反洗排放阀,F6—进水阀,F7—正洗进水阀,PI 一就地压力表,PT—远传压力表,FI—就地流量计,FT—远传流量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饮用水净化装置结构。如图1所示,本饮用水精华装置包括混凝沉淀池、吸附反应池2、超滤膜组件3、超滤进水泵7和清水池4,混凝沉淀池1通过隔板隔离成混凝池1和沉淀池1 ’,二者分别设有溢流槽1-1和1-1,。原水放入混凝池1中,加入混凝剂,在搅拌器5搅拌下使原水中凝絮物和颗粒物混合,从溢流槽1-1流入沉淀池1,,沉淀池中的斜板填料6促使固体物聚集沉降至池底,上部较清的水通过溢流槽1-1 ’由管路送入吸附反应池2,吸附反应池2中加入少量粉末活性炭(约4 12 m g / L ),开启吸附反应池2的搅拌器5,吸附时间根据进水水质情况而定,可为20 30min。随后开启进水泵7,将水从进水口 3_1送入超滤膜组件3。如图2, 超滤膜组件3包括壳体10和成束安装在壳体内的膜丝11组成,膜丝11是PVDF中空纤维超滤膜。从A部放大可见,来自吸附反应池2的水进入超滤膜组件3的壳体10内,完成吸附反应的活性炭粉末12及大分子量杂质被滤除在膜丝11外,净水则透过超滤膜进入膜丝 11的中空管内,向上至产水出口 3-2输出(入清水池4),向管网供水;而含有活性炭12及低分子杂质的浓水则从膜丝之间的空间继续向上,从浓水出口 3-3排出。膜运行的每一周期,需要通过设定的正冲洗-反冲洗-二次正冲洗程序将附着于膜上的截留物及失效的粉末活性炭等物质冲洗出超滤膜系统,将原水作为膜正冲洗用水, 将产水作为反冲洗用水。如图1,超滤膜组件3与清水池4之间设置反洗泵8和袋式过滤器 9。冲洗过程如下a. 一次正冲洗一用原水冲洗开启进水泵7、正洗进水阀F7、正洗排放阀F3 ;持续时间10-20s;原水从进水口 3-1进入从膜组件3底部,在膜丝内侧冲刷膜壁,将膜丝内侧污染物由膜组件正洗排放口排出。b.上反冲一用净水冲洗开启反洗泵8、反洗进水阀F4、正洗排放阀F3 ;持续时间10_30s ;反洗泵8抽取清水池的水经袋式过滤器9、反洗进水阀F4从产水出口 3_2反向送入超滤膜组件3,反洗即为过滤的逆过程,滤后水通过反洗泵,由膜组件净水侧反向透过膜壁,将膜孔内污染物带出,通过膜组件正洗排放阀F3排出。c.下反冲一用净水冲洗开启反洗泵8、反洗进水阀F74、反洗进水阀F4 ;持续时间10_30s ;反洗泵8抽取清水池的水经袋式过滤器9、反洗进水阀F4从产水出口 3_2反向送入超滤膜组件3,反洗即为过滤的逆过程,滤后水通过反洗泵,由膜组件净水侧反向透过膜壁,将膜孔内污染物带出,通过膜组件反洗排放阀F5排出。d. 二次正冲一用原水冲洗开启进水泵7;启闭正洗进水阀F7、正洗排放阀F3 ;持续时间10_20s ;原水从正洗进水F7经进水口 3-1进入膜组件3底部,在膜丝11内侧冲刷膜壁,将膜丝内侧污染物由膜组件正洗排放阀F3排出。冲洗程序结束,继续下一个水净化处理周期。
权利要求1.一种饮用水净化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混凝沉淀池、吸附反应池(2)、超滤膜组件(3) 和清水池(4 );所述超滤膜组件(3 )设有进水口( 3-1)、产水出口( 3-2 )和浓水出口( 3-1),混凝沉淀池通过管路与吸附反应池(2)相连,所述吸附反应池(2)的出口管路通过进水泵(7) 与超滤膜组件(3)的进水口(3-1)相连,超滤膜组件(3)的产水出口(3-2)通入清水池(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用水净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混凝沉淀池包括混凝池(1) 和沉淀池(1’),混凝池(1)通过溢流槽(1-1)与沉淀池(1’)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饮用水净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沉淀池(1,)上部设有溢流槽 (1-1’),由溢流槽(1-1’)通过管路与吸附反应池(2)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饮用水净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混凝池(1)设有搅拌器(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饮用水净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混凝池(1)内设有斜板填料 (6),所述斜板填料(6)分布有斜向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饮用水净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超滤膜组件(3)的进水口管路设有进水阀(F6),产水出口管路上装有产水阀(F1),浓水出口管路上装有错流阀(F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饮用水净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超滤膜组件(3)的产水出口管路与清水池(4)之间连有反洗进水管路,反洗进水管路上连有反洗水泵(8)和袋式过滤器(9),所述超滤膜组件(3)的进水管路设有反洗排放支路和反洗排放阀(F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饮用水净化装置,其特征是超滤膜组件(3)进水管路的进水阀(F6)两端并联一个正洗进水阀(F7),浓水出口管错流阀两端并联一个正洗排放阀(F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饮用水净化装置,包括混凝沉淀池、吸附反应池、超滤膜组件和清水池;所述超滤膜组件设有进水口、产水出口和浓水出口,混凝沉淀池通过管路与吸附反应池相连,所述吸附反应池的出口管路通过进水泵与超滤膜组件的进水口相连,超滤膜组件的产水出口通入清水池。本装置可高效截留细颗粒物及低分子杂质,去除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细菌、病毒等多种污染物质,实现饮用水的深度处理,保证饮用水的安全。
文档编号C02F1/44GK202181241SQ20112032075
公开日2012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30日
发明者刘家胜, 刘文杰, 祖良 申请人:国电龙源南京膜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