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17805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解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电解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绝缘层与电极层相互叠合的结构设计的电解装置。
背景技术
水为一般生物体中的主要组成,更是人类赖以生活所不可或缺的一项主因,因此为世界上极重要的天然资源。就日常生活用水而言,其源头大多来自于海洋、溪水、湖水、 河川等区域,然于该些地区,均具有大量水中生物,亦同时伴随如病毒、细菌(如大肠菌)、 花粉(如甘草)、单细胞生物(如阿米巴原虫)、藻类(如绿藻)、尘蹒或虱子等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存于水中。再者,自工业发展以来,人口数量不断的增加,对于工业盛行的区域来说,工厂运作所排放的废水更对水质造成严重污染,使水中含有例如油污、漆屑、杀虫剂、戴奥辛或塑料等有机污染物、或是金属、矿物等物质,一旦未经妥善处理而流入日常生活所使用的范围内,将可能使人体发生各种病变,此外,不管是生活上或是工业生产的过程中都会产生非常多废水,将使用过的废水回收再利用能使地球资源充分地被使用,并符合环保。凿此,水质净化为当前重要的卫生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以传统用以净化废水的净化装置为例,净化装置包含污水处理槽内容置多个过滤薄膜,而过滤薄膜是由具有厚度的不织布材质所构成,当污水经过该过滤薄膜,污水中的悬浮固体会被挡止于过滤薄膜之外,而干净的水则留存于该过滤薄膜内部,并再将净化过后的水流出使用,进而达到水资源回收再利用的效能。然而,由于过滤薄膜一般为不织布材质,因此过滤薄膜具有多纤维孔,当污水通过过滤薄膜时,污水内的悬浮固体就会逐渐卡附于过滤薄膜的纤维孔上,由于在净化过程中未装有可使悬浮固体难以附着在过滤薄膜的电解装置,故,久而久之,当越来越多的悬浮固体卡附于纤维孔上,纤维孔受到脏污的阻塞,就会使得过滤薄膜的净化效果越来越差,当过滤薄膜的过滤效果降低时,就必须将过滤薄膜取出以化学药液进行清洗,或是在污水处理槽内装设曝气是统或反冲洗装置,使得净化污水的成本提高许多,且当过滤薄膜每次进行清洗,过滤薄膜受到化学药剂的清洗腐蚀,因而缩短过滤薄膜的使用寿命,同时也会增加了净化装置的维护成本,使得消费者的使用意愿低落,造成无法有效产生污水处理再利用的环保功效。此外,虽然业界存有许多针对不同使用环境及领域的各种电解装置,但因使用目的及环境不同,其设备参差不齐,有的组成构件复杂、使用手续繁琐、维修不易、有的则是价格昂贵但未必有好的净化效果。故,综合观之,市面上并未出现有组成构件相对简单、可同时适用于不同使用环境(如家庭用水处理或工业用水处理)、及易于操作及维护的电解净
直 ο[0007]缘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是提供一种电解装置,用以改善现有技术中所存有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为一种电解装置,用以设置在一待电解的流体中,该电解装置包含一多孔隙流体进出构件、一第一绝缘层、一第一导电分解层、一第二绝缘层、一第二导电分解层及一第三绝缘层。多孔隙流体进出构件包括一第一进/出水口、一第二进/出水口、及一形成在第一进/出水口及第二进/出水口之间的流动空间;第一绝缘层是圈围在多孔隙流体进出构件的外侧,其中第一绝缘层是由一绝缘材料所构成;第一导电分解层圈围在第一绝缘层的外侧,且电性连接一第一正极/负极供电端;第二绝缘层圈围在第一导电分解层的外侧,其中第二绝缘层是由绝缘材料所构成;第二导电分解层圈围在第二绝缘层的外侧,且电性连接一第二正极/负极供电端;第三绝缘层圈围在第二导电分解层的外侧,其中第三绝缘层是由绝缘材料所构成。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绝缘材料为一塑料网状材料、一软性可通水绝缘材料、一亲水性可通水绝缘材料、一疏水性可通水绝缘材料、或一涂布有不导电可通水材质的材料。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分解层及第二导电分解层分别为一铁丝网、一白铁丝网、一银丝网、一白金丝网、一铜网、一具有冲孔的铁板、或一涂布有可导电介质的绝缘材料。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正极/负极供电端及第二正极/负极供电端电性耦接一供电装置,当供电装置输出一正极电位至第一正极/负极供电端时,第二正极/负极供电端接收一负极电位,当供电装置输出一正极电位至第二正极/负极供电端时,第一正极/负极供电端接收一负极电位。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分解层及第二导电分解层的表面还别涂布一钛金属、一二氧化钛、一石墨材料、或一导电材料。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多孔隙流体进出构件包括一分别连通第一进/出水口及第二进/出水口的中空连接件,中空连接件的侧壁还设置有多个供流体进出的进出孔。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所采用的次一技术手段是为一种电解装置,用以设置在一待电解的流体中,电解装置包含一多孔隙流体进出构件、一绝缘层及一导电分解层。多孔隙流体进出构件包括一第一进/出水口、一第二进/出水口、及一形成在第一进 /出水口及第二进/出水口之间的流动空间;绝缘层圈围在多孔隙流体进出构件的外侧,其中绝缘层是由一绝缘材料所构成;导电分解层圈围在绝缘层的外侧或绝缘层及多孔隙流体进出构件之间,其中导电分解层是电性连接一供电端。在本实用新型的次一实施例中,绝缘材料为一塑料网状材料、一软性可通水绝缘材料、一亲水性可通水绝缘材料、一疏水性可通水绝缘材料、或一涂布有不导电可通水材质的材料。在本实用新型的次一实施例中,导电分解层为一铁丝网、一白铁丝网、一银丝网、 一白金丝网、一铜网、一具有冲孔的铁板、或一涂布有可导电介质的绝缘材料。[0019]在本实用新型的次一实施例中,供电端电性耦接一用以提供电位的供电装置。在本实用新型的次一实施例中,导电分解层的表面还涂布一钛金属、一二氧化钛、 一石墨材料、或一导电材料。在本实用新型的次一实施例中,多孔隙流体进出构件包括一分别连通第一进/出水口及第二进/出水口的中空连接件,中空连接件的侧壁还设置有多个供流体进出的进出孔。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间题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手段是为一种电解装置,用以设置在一待电解的流体中。电解装置包含有一第一进/出水口及一第二进/出水口,且在第一进/出水口及第二进/出水口之间自第一进/出水口至第二进/出水口的方向依序包括有一第一绝缘层、一第一导电分解层、一第二绝缘层、一第二导电分解层及一第三绝缘层。第一绝缘层是邻近设置于第一进/出水口,其中第一绝缘层是由一绝缘材料所构成;第一导电分解层是邻近设置于第一绝缘层,且电性连接一第一正极/负极供电端;第二绝缘层是邻近设置于第一导电分解层,其中第二绝缘层是由绝缘材料所构成;第二导电分解层是邻近设置于第二绝缘层,且电性连接一第二正极/负极供电端;第三绝缘层是邻近设置于第二导电分解层及第二进/出水口之间,其中第三绝缘层是由绝缘材料所构成。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绝缘材料为一塑料网状材料、一软性可通水绝缘材料、一亲水性可通水绝缘材料、一疏水性可通水绝缘材料、或一涂布有不导电可通水材质的材料。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分解层及第二导电分解层分别为一铁丝网、一白铁丝网、一银丝网、一白金丝网、一铜网、一具有冲孔的铁板、或一涂布有可导电介质的绝缘材料。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正极/负极供电端及第二正极/负极供电端是电性耦接一供电装置,当供电装置输出一正极电位至第一正极/负极供电端时,第二正极/负极供电端接收一负极电位,当供电装置输出一正极电位至第二正极/负极供电端时, 第一正极/负极供电端接收一负极电位。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分解层及第二导电分解层的表面还分别涂布一钛金属、一二氧化钛、一石墨材料、或一导电材料。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所采用的再一技术手段为一种电解装置,用以设置在一待电解的流体中,电解装置包含有一第一进/出水口及一第二进/出水口,且在第一进/出水口及第二进/出水口之间自第一进/出水口至第二进/出水口的方向依序包括有一绝缘层及一导电分解层。绝缘层是邻近设置于第一进/出水口,其中绝缘层是由一绝缘材料所构成;导电分解层是邻近设置于绝缘层及第二进/出水口之间,且电性连接一供电端。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中,绝缘材料为一塑料网状材料、一软性可通水绝缘材料、一亲水性可通水绝缘材料、一疏水性可通水绝缘材料、或一涂布有不导电可通水材质的材料。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中,导电分解层分别为一铁丝网、一白铁丝网、一银丝网、一白金丝网、一铜网、一具有冲孔的铁板、或一涂布有可导电介质的绝缘材料。[0032]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中,供电端电性耦接一用以提供电位的供电装置。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中,导电分解层的表面更分别涂布一钛金属、一二氧化钛、一石墨材料、或一导电材料。本实用新型对照先前技术的功效经由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可有效改善传统净化装置的悬浮固体会卡附于纤维孔上,而使得过滤薄膜的净化效果越来越差的缺点。通过绝缘层、导电分解层与多孔隙流体进出构件的结构设计,不仅具有组成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及维护、及构件价格相对较低等优点外,本装置更可依照使用环境及需求(如家庭用水处理或工业用水处理)而改变整体结构的大小、材料或是其串接的数量,例如,本实用新型的电解装置中的绝缘层与导电分解层可以是二层、五层或是多层的组合形式存在;多孔隙流体进出构件可以是圆柱形、椭圆形、方形或多边形的形态;在家庭用水处理上可以只使用“一个”本实用新型的电解装置即可,而在工业用水处理上,则可同时串接“多个”本实用新型的电解装置以应付大量工业用水的净化处理。再者,本实用新型亦可仅以绝缘层与导电分解层卷束的形态而在其中心处形成像是多孔隙流体进出构件的流体空间的结构,或者,绝缘层与导电分解层可以平行叠置、重复折叠或其它可弯折的形状呈现,所以,本实用新型的电解装置不管有无多孔隙流体进出构件的配置都可以依照使用需求及目的作模块化的改变而达到同样“电解净化”的效果。此外,多孔隙流体进出构件可依照流体进流与出流的方向,适当且平均开设多个大小不一的进出孔,由此来平衡流体进出本实用新型的电解装置中的平均流量与流速,达到稳定持续作用的效果。

图1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显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各个绝缘层与导电分解层卷绕多孔隙流体进出构件的示意图。
-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实施例的电解装置在流体中的剖面示意图。 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第-图4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第-图5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第 图6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第J 图7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电解装置多孔隙流体进出构件 IUllb第一进/出水口
12、12b第二进/出水口
13流动空间
14中空连接件 141 进出孔
2,2a,2b,2c 第一绝缘层
100、100a、100b、IOOc Ula
8[0054]3、3a、3b、3c4、4a、4b、4c5、5b6、6b
第一导电分解层第二绝缘层第二导电分解层DElE2
第三绝缘层供电装置
第一正极/负极供电端第二正极/负极供电端V+V-W II、12
流动方向正极电位负极电位流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具体实施例,将通过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同时参阅图1至图4所示,图1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 2是显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各个绝缘层与导电分解层卷绕多孔隙流体进出构件的示意图,图3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电解装置在流体中的剖面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电解装置100如图所示由内至外依序包括一多孔隙流体进出构件 1、一第一绝缘层2、一第一导电分解层3、一第二绝缘层4、一第二导电分解层5及一第三绝缘层6。多孔隙流体进出构件1包括一第一进/出水口 11、一第二进/出水口 12、及一形成在第一进/出水口 11及第二进/出水口 12之间的流动空间13,多孔隙流体进出构件1 包括一分别连通第一进/出水口 11及第二进/出水12的中空连接件14,该中空连接件14 的材质可以为金属、导体或绝缘体,且该中空连接件14以中空圆柱状为主,当然,亦可为中空椭圆柱状、方形中空状、或多边形中空状等。再者,在本实施例中,中空连接件14的侧壁设置有多个供流体进出的进出孔141,中空连接件14可依照流体进流或出流的方向适当且平均地开设多个大小不一的进出孔141,由此来平衡流体进出的流量与流速,此外,中空连接件14还具有可由内向外经由该些进出孔141来平均分散流量与平衡流速,也可由外向内经由特定的进出孔141将流体收集至中空连接件14内的功效。如图2所示,第一绝缘层2、第一导电分解层3、第二绝缘层4、第二导电分解层5及第三绝缘层6可依序卷束而固定在多孔隙流体进出构件1的外侧,第一绝缘层2圈围在多孔隙流体进出构件1的外侧,且第一绝缘层2是由一绝缘材料所构成;第一导电分解层3圈围在第一绝缘层2的外侧,第二绝缘层4圈围在第一导电分解层3的外侧,且第二绝缘层4 是由绝缘材料所构成;第二导电分解层5圈围在第二绝缘层4的外侧;而第三绝缘层6圈围在第二导电分解层5的外侧,且第三绝缘层6是由绝缘材料所构成。其中第一绝缘层2与第一导电分解层3之间、第一导电分解层3与第二绝缘层4之间、第二绝缘层4与第二导电分解层5之间、及第二导电分解层5与第三绝缘层6之间的间隙为0. 1 μ m到2公分不等, 是可依需要而设定其间隙距离。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2、第二绝缘层4及第三绝缘层6的绝缘材料可为一塑料网状材料、一软性可通水绝缘材料、一亲水性可通水绝缘材料、一疏水性可通水绝缘材料、或一涂布有不导电可通水材质的材料。而第一导电分解层3及第二导电分解层5可分别为一铁丝网、一白铁丝网、一银丝网、一白金丝网、一铜网、一具有冲孔的铁板、或一涂布有可导电介质的绝缘材料,其中在其它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分解层3及第二导电分解层5 的表面更分别涂布一钛金属、一二氧化钛、一石墨材料、或一导电材料,既可防锈蚀也能增加通电时的导电性。此外,第一绝缘层2、第一导电分解层3、第二绝缘层4、第二导电分解层 5及第三绝缘层6的表面的孔径数可为0. 1 μ m到2公分不等,可依需要而设定其孔径数的径度。本实用新型的电解装置100可设置在一待处理的流体W当中而对流体W进行电解的净化处理,其中第一导电分解层3电性连接一第一正极/负极供电端E1,而第二导电分解层5电性连接一第二正极/负极供电端E2,第一正极/负极供电端El及第二正极/负极供电端E2耦接一供电装置D,其功用在于当供电装置D输出一正极电位V+至第一正极/ 负极供电端El时,第二正极/负极供电端E2是接收一负极电位V-,因此形成电位差而产生电解效应,进而可分解流体中的悬浮粒子,去除氨、氮、氯、或有机、无机物质等,达到电解净化的效果。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绝缘层2、第二绝缘层4及第三绝缘层6除了作为分隔第一导电分解层3及第二导电分解层5之外,如使用例如塑料网状材料作为绝缘层时,亦可当作过滤网来使用,以阻绝污泥、悬浮粒子、固体粒子等物质,达到过滤净化的效果,其中为了减缓悬浮粒子阻塞过滤网,第一导电分解层3及第二导电分解层5的通电会因电解效应而提升悬浮粒子的表面电荷,使流体中的悬浮粒子产生同性相斥的现象,防止该些悬浮粒子互相结合成更大的粒子而阻塞过滤网,抑制结垢的产生,此一技术能长时间保持流体流过本实用新型的电解装置100的流量,确保长时间使用下依然能保持良好的电解效果。再者,供电装置D亦可输出一正极电位V+至第二正极/负极供电端E2,而使第一正极/负极供电端El接收一负极电位V-,同样都能够达到电解净化的效果。且于其它较佳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2、第一导电分解层3、第二绝缘层4、第二导电分解层5及第三绝缘层6是可依序卷束成圆筒状而在其中心处形成像是多孔隙流体进出构件1的中空连接件 14的空心结构,其二端同样具有进/出水口以及流动空间,同样地,也能达到流体进出及电解的效果。参阅图5所显示,其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此一实施例的电解装置IOOa的组成元件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相同的元件乃标示以相同的元件编号,以资对应。其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电解装置IOOa是由一多孔隙流体进出构件la、一第一绝缘层2a、一第一导电分解层3a及一第二绝缘层如所构成,第一绝缘层加、第一导电分解层 3a及第二绝缘层如是同样卷束固定在多孔隙流体进出构件Ia的外侧,且第一导电分解层 3a是电性连接供电装置D,同样地,此一实施例的电解装置IOOa亦能对流体W进行电解的净化处理,由于其原理及各层之间的材料、性质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在此不多加赘述。参阅图6所示,其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此一实施例的电解装置IOOb的组成元件与上述实施例类似,故相同的元件乃标示以相同的元件编号,以资对应。本实施例的电解装置IOOb用以设置在待电解的流体W中,电解装置IOOb在第一进/出水口 lib及第二进/出水口 12b之间自第一进/出水口 lib至第二进/出水口 12b
10的流动方向II、12依序包括有一第一绝缘层2b、一第一导电分解层北、一第二绝缘层4b、 一第二导电分解层恥及一第三绝缘层6b。其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电解装置IOOb并无上述实施例中的多孔隙流体进出构件的设置,且各个绝缘层及导电分解层是以平置的样态设置在电解装置IOOb中。第一绝缘层沘是邻近设置于第一进/出水口 lib ;第一导电分解层北是邻近设置于第一绝缘层2b,且电性连接一第一正极/负极供电端El ;第二绝缘层4b是邻近设置于第一导电分解层北;第二导电分解层恥是邻近设置于第二绝缘层4b,且电性连接一第二正极 /负极供电端E2 ;第三绝缘层6b是邻近设置于第二导电分解层恥及第二进/出水口 12b 之间。同样地,此一实施例的电解装置IOOb亦能对流体W进行电解的净化处理,由于其原理及各层之间的材料、性质及达成的功效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在此不多加赘述。参阅图7所示,其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此一实施例的电解装置IOOc的组成元件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相同的元件乃标示以相同的元件编号,以资对应。其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电解装置IOOc包括有一第一绝缘层2c、一第一导电分解层 3c及一第二绝缘层如,且第一绝缘层2c、一第一导电分解层3c及一第二绝缘层如是以重复弯折的样态呈现,同样地,也能达到电解净化的效果,由于其原理及各层之间的材料、性质及达成的功效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在此不多加赘述。举凡熟悉此技艺者皆能轻易得知,本实用新型的电解装置中的多孔隙流体进出构件可以是圆柱形、椭圆形、方形或多边形的形态,而绝缘层与导电分解层可以是二层、五层或是多层的组合形式存在。其中在轻度污水处理例如家庭用水上,可以只使用“一个”本实用新型的电解装置即可,而在重度污水处理例如工业用水上,则可同时串接“多个”本实用新型的电解装置来应付大量工业用水的电解净化处理。由以上的实施例可知,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解装置确具产业上的利用价值,故本创作业已符合于专利的要求。但以上的叙述仅为本创作的较佳实施例说明,凡精于此项技艺者当可依据上述的说明而作其它种种的改良,但这些改变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精神及以下所界定的专利范围中。
1权利要求1.一种电解装置,用以设置在一待电解的流体中,其特征在于,该电解装置包含 一多孔隙流体进出构件,包括一第一进/出水口、一第二进/出水口、及一形成在该第一进/出水口及该第二进/出水口之间的流动空间;一第一绝缘层,是圈围在该多孔隙流体进出构件的外侧,其中该第一绝缘层是由一绝缘材料所构成;一第一导电分解层,是圈围在该第一绝缘层的外侧,且电性连接一第一正极/负极供电端;一第二绝缘层,是圈围在该第一导电分解层的外侧,其中该第二绝缘层是由该绝缘材料所构成;一第二导电分解层,是圈围在该第二绝缘层的外侧,且电性连接一第二正极/负极供电端;一第三绝缘层,是圈围在该第二导电分解层的外侧,其中该第三绝缘层是由该绝缘材料所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材料为一塑料网状材料、一软性可通水绝缘材料、一亲水性可通水绝缘材料、一疏水性可通水绝缘材料、或一涂布有不导电可通水材质的材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分解层及该第二导电分解层分别为一铁丝网、一白铁丝网、一银丝网、一白金丝网、一铜网、一具有冲孔的铁板、或一涂布有可导电介质的绝缘材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正极/负极供电端及该第二正极/负极供电端电性耦接一供电装置,当该供电装置输出一正极电位至该第一正极/负极供电端时,该第二正极/负极供电端接收一负极电位,当该供电装置输出一正极电位至该第二正极/负极供电端时,该第一正极/负极供电端接收一负极电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分解层及该第二导电分解层的表面还分别涂布一钛金属、一二氧化钛、一石墨材料、或一导电材料。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孔隙流体进出构件包括一分别连通该第一进/出水口及该第二进/出水口的中空连接件,该中空连接件的侧壁还设置有多个供流体进出的进出孔。
7.一种电解装置,用以设置在一待电解的流体中,其特征在于,该电解装置包含 一多孔隙流体进出构件,包括一第一进/出水口、一第二进/出水口、及一形成在该第一进/出水口及该第二进/出水口之间的流动空间;一绝缘层,是圈围在该多孔隙流体进出构件的外侧,其中该绝缘层是由一绝缘材料所构成;一导电分解层,是圈围在该绝缘层的外侧或该绝缘层及该多孔隙流体进出构件之间, 其中该导电分解层电性连接一供电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材料为一塑料网状材料、一软性可通水绝缘材料、一亲水性可通水绝缘材料、一疏水性可通水绝缘材料、或一涂布有不导电可通水材质的材料。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电分解层为一铁丝网、一白铁丝网、一银丝网、一白金丝网、一铜网、一具有冲孔的铁板、或一涂布有可导电介质的绝缘材料。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供电端电性耦接一用以提供电位的供电装置。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电分解层的表面还涂布一钛金属、一二氧化钛、一石墨材料、或一导电材料。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孔隙流体进出构件包括一分别连通该第一进/出水口及该第二进/出水口的中空连接件,该中空连接件的侧壁还设置有多个供流体进出的进出孔。
13.一种电解装置,用以设置在一待电解的流体中,其特征在于,该电解装置包含有一第一进/出水口及一第二进/出水口,且在该第一进/出水口及该第二进/出水口之间自该第一进/出水口至该第二进/出水口的方向依序包括有一第一绝缘层,邻近设置于该第一进/出水口,其中该第一绝缘层是由一绝缘材料所构成;一第一导电分解层,是邻近设置于该第一绝缘层,且电性连接一第一正极/负极供电端;一第二绝缘层,是邻近设置于该第一导电分解层,其中该第二绝缘层是由该绝缘材料所构成;一第二导电分解层,是邻近设置于该第二绝缘层,且电性连接一第二正极/负极供电端;一第三绝缘层,是邻近设置于该第二导电分解层及该第二进/出水口之间,其中该第三绝缘层是由该绝缘材料所构成。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材料为一塑料网状材料、一软性可通水绝缘材料、一亲水性可通水绝缘材料、一疏水性可通水绝缘材料、或一涂布有不导电可通水材质的材料。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分解层及该第二导电分解层分别为一铁丝网、一白铁丝网、一银丝网、一白金丝网、一铜网、一具有冲孔的铁板、或一涂布有可导电介质的绝缘材料。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正极/负极供电端及该第二正极/负极供电端电性耦接一供电装置,当该供电装置输出一正极电位至该第一正极/负极供电端时,该第二正极/负极供电端接收一负极电位,当该供电装置输出一正极电位至该第二正极/负极供电端时,该第一正极/负极供电端接收一负极电位。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分解层及该第二导电分解层的表面更分别涂布一钛金属、一二氧化钛、一石墨材料、或一导电材料。
18.一种电解装置,用以设置在一待电解的流体中,其特征在于,该电解装置包含有一第一进/出水口及一第二进/出水口,且在该第一进/出水口及该第二进/出水口之间自该第一进/出水口至该第二进/出水口的方向依序包括有一绝缘层,是邻近设置于该第一进/出水口,其中该绝缘层是由一绝缘材料所构成; 一导电分解层,是邻近设置于该绝缘层及该第二进/出水口之间,且电性连接一供电端。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材料为一塑料网状材料、一软性可通水绝缘材料、一亲水性可通水绝缘材料、一疏水性可通水绝缘材料、或一涂布有不导电可通水材质的材料。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电分解层分别为一铁丝网、一白铁丝网、一银丝网、一白金丝网、一铜网、一具有冲孔的铁板、或一涂布有可导电介质的绝缘材料。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供电端电性耦接一用以提供电位的供电装置。
22.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电分解层的表面还分别涂布一钛金属、一二氧化钛、一石墨材料、或一导电材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解装置,设置在一待电解的流体中以进行电解处理,电解装置包含有多孔隙流体进出构件、绝缘层及导电分解层。多孔隙流体进出构件包括第一进/出水口、第二进/出水口及形成在第一进/出水口及第二进/出水口之间的流动空间,绝缘层圈围在多孔隙流体进出构件的外侧,其中绝缘层是由一绝缘材料所构成,导电分解层圈围在绝缘层的外侧或绝缘层及多孔隙流体进出构件之间,且导电分解层电性连接一供电端。
文档编号C02F9/06GK202201771SQ201120320739
公开日2012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5日
发明者翁伟胜 申请人:翁伟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