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设备的冷却装置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13332阅读:887来源:国知局
电解设备的冷却装置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解设备的冷却装置改良结构,针对散热能力进行改良,包含一电解槽以及一冷却装置,其中,电解槽设有一内槽以及安装于内槽外的外槽,内槽具有第一电解空间,并设有阳极以及阳极电解液,而外槽与内槽之间形成有第二电解空间并设有阴极以及阴极电解液,又第一电解空间与第二电解空间之间设有隔膜单元,其中,冷却装置具有安装于第二电解空间中的冷却管路,使所述冷却管路能够直接接触阴极电解液。通过提高冷却管路与阴极电解液之间的接触表面积,强化散热能力,以提高电解设备的电解质量。
【专利说明】
电解设备的冷却装置改良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解设备的冷却装置改良结构,尤指一种直接在电解槽中设置冷却装置的电解设备。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电解技术,在电解时往往会于阴极或阳极产生热能而使得电解槽的温度上升,而这样的温度上升有可能造成电解液的温度过高而使得电解后产品的质量下降,还可能降低电解的效益而使电解产生的产物因此减少,更甚者,由于电解时温度的变化,更可能造成电极的老化而使得设备寿命降低,而造成额外的生产成本。所以,过去有先前技术是在电解槽上装备散热风扇以降低电解槽温度,或在电解反应时会发热的阴极板旁设计一水冷槽,通过槽体与阴极板的接触而降低阴极板的温度,以降低阴极板的温度。
[0003]但是,以上这些散热设备,利用风扇散热是通过气体分子的运动将散热槽所散发的热量带走,在降温的功能上,因为必须先将热传递给电解槽体外槽,然后再由气体分子将外槽所散发的热量带走,效率较低;而利用水冷槽的接触阴极板这种手段降温阴极则仅局限于所接触阴极板部分,且仅与阴极板的一面作接触,而不与电解液接触;使得以上先前技术对于降低电解液的温度,仍具有改善的空间。

【发明内容】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解设备的冷却装置改良结构,具有较大的吸热面积,而冷却与冷却管路相接触的电解槽内的电解液,降低电解槽中的温度,以提高电解设备的电解质量。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解设备的冷却装置改良结构,包含:一电解槽以及一冷却装置,其中,所述电解槽设有一内槽以及一安装于所述内槽外部的外槽,所述内槽具有一第一电解空间,且所述第一电解空间中设有一阳极以及一阳极电解液,而所述外槽与内槽之间形成有一第二电解空间,且所述第二电解空间中设有一阴极以及一阴极电解液,又所述第一电解空间与第二电解空间之间设有至少一隔膜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具有安装于所述第二电解空间中的冷却管路,使所述冷却管路直接接触所述阴极电解液。
[0006]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冷却装置改良结构,所述冷却管路是由单一管体构成,所述单一管路具有多数个并排陈列的直线部以及多数个连接于两直接部之间的弯曲部。
[0007]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冷却装置改良结构,所述冷却管路包含一入口管、一出口管以及至少一介于所述入口管与出口管之间的分歧管,使所述冷却管路与阴极电解液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
[0008]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冷却装置改良结构,所述电解槽的两相对侧位置分别设有一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具有至少一开孔供所述冷却管路穿过,并且固定于所述外槽。
[0009]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冷却装置改良结构,所述固定板于相邻所述内槽位置进一步设有一与所述内槽表面接触的凸缘,所述凸缘的高度位置不同于所述固定板。
[0010]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冷却装置改良结构,所述第二电解空间包含位于所述内槽两相反侧位置的一第一区域以及一第二区域,所述冷却装置具有两冷却管路分别接触所述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的阴极电解液。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所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将与所述冷却装置连接的所述冷却管路设置于所述外槽与所述内槽之间,并使得所述冷却部直接与所述阴极电解液接触,使得所述冷却部具有较大的表面积来冷却所述阴极电解液,是种通过提高所述冷却部与所述阴极电解液之间的表面积,以提高电解设备的电解质量。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解设备的冷却装置改良结构的装置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解设备的冷却装置改良结构的电解设备分解图;
[00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解设备的组合图;
[0015]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板的不意图;
[0016]图5本实用新型中电解设备输入阳极电解液时的示意图;
[0017]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电解设备输入阴极电解液时的示意图;
[0018]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解设备的冷却装置改良结构,电解液散热示意图;
[0019]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管在一实施例中的示意图;
[0020]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管在另一实施例中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10_电解设备;11-外槽;110-容置空间;111-第一端位置;112-第二端位置;113-内接头;121-上输入管;122-下输入管;123-上输出管;124-下输出管;125-输入辅助管;126-上输出辅助管;127-下输出辅助管;13-内槽;131-开口; 132-外接头;133-通道;134-隔板;135-第二排气口; 136-固定板;137-开孔;138-凸缘;14-第一电解空间;15-第二电解空间;151-第一区域;152-第二区域;16-盖板;161-第一排气口 ; 17-冷却装置;171-冷却管;172-直线部;173-弯曲部;174-冷却流体;175-入口管;176-出口管;177-分歧管;18-阴极板;181-支撑部;19-阳极;191-电极杆;192-放电网体;20-隔膜单兀;21-阳极电解液;22-阴极电解液;23-热。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来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
[0023]首先,请参照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解设备的冷却装置改良结构,具有一具有电解槽10及一冷却装置17,该电解槽10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包含一外槽11,复数条管路,一内槽13,一盖板16,链接所述冷却装置17的两冷却管171,两阴极板18,一阳极19及两隔膜单元20,其中,所述外槽11内部包含一容置空间110,所述管路包含安装时,安装在所述外槽11的一第一端位置111,用来输入一阳极电解液21(图上未画出)置内槽13中的的一上输入管121及一下输入管122(图2中为方便观察,将所述上输入管121与所述输入管122先行连结在所述内槽13上),并于相反侧的一第二端位置112连接用来输出所述阳极电解液12的一上输出管123及一下输出管124;此外,所述第一端位置111还装设有多数个用来输入一阴极电解液22的输入辅助管125,而所述第二端位置112的上、下位置则分别设有多数个用来输出所述阴极电解液22的上输出辅助管126、及下输出辅助管127;另外,为了更换上的方便,所述上输入管121、所述下输入管122、所述上输出管123及所述下输出管124分别是通过设置于所述外槽11上的多数个内接头113及所述内槽13上的多数个外接头132连结在所述外槽11与所述内槽13之间。
[0024]所述内槽13内包含一第一电解空间14,并在所述内槽13壳体上设置有供组合时由所述隔膜单元20从两侧所覆盖的开口 131及对应所述上输入管121,所述下输入管122、所述上输出管123、所述下输出管124位置的多数个外接头132使得所述阳极电解液21通过所述下输入管122注入所述第一电解空间14,并通过所述上输出管123排出反应后的所述阳极电解液21于所述第一电解空间14;此外,所述内槽13两侧还凸出一具有通道133的隔板134,所述隔板134上面还各自设有一供电解时所产生气体排出的第二排气口 135。
[0025]请参考图1及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加稳固所述内槽13与所述外槽11间的组接,所述内槽13的两侧还有组接横跨所述隔板134两侧的固定板136,所述固定版136上具有用来供所述冷却管171穿过并固定的多数个开孔137,并在其边缘具有一通过高低差,而能够接触覆盖所述隔板134,使所述隔板134与所述固定板136之间组接更加准确的凸缘138,使得所述内槽13与所述外槽11在组合时,除了通过所述隔板134与所述外槽11通过一做为锁固件的螺丝(图上未画出)组合时外,还通过所述固定板136与所述外槽11组接而更加稳固,并在所述内槽13置入所述容置空间110时,由所述固定板136与所述隔板134共同在所述外槽11与所述内槽13间形成封闭的所述第二电解空间15与外部空间产生互相间隔,以方便使用者通过所述第二排气口 135收集/排出电解时所产生的气体。
[0026]针对所述阳极19及所述阴极板1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阳极19由两电极杆191,及一放电网体192所组成。通电时,所述两电极杆191、所述放电网体192分别分散阳极19所产生的温度,并通过所述放电网体192增加所述阳极19与所述阳极电解液21的接触面积,并且利用网体结构方便电解反应时,产生于所述放电网体192及所述电极杆191的气泡排出,并由设置于所述盖板16上的一第一排气口 161由所述第一电解空间14内排出电解反应所产生的气体,并收集;而关于所述阴极板18,所述阴极板18在其顶面的其中一侧,具有凸出板面而形成的一支撑部181,使得所述阴极板18由横断面来看,呈现出L字型的样态。
[0027]而针对所述冷却管171,请另外参考图7所示,所述冷却管171为一空心管体,内部具有一冷却流体174流通于空心管体中,使得所述冷却管171能通过热交换作用,让所述冷却管171所吸收的热量能由所述冷却流体174带离所述电解槽10中。
[0028]组合时,所述阳极19组装于所述盖板16;所述盖板16组装于所述内槽13,并让所述阳极19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解空间14中;所述两隔膜单元20分别通过多数个螺丝与螺帽,锁固在装在所述内槽13两侧,所述两阴极分别装设于所述隔板134中的所述通道133中,并通过所述支撑部181将所述阴极板18扣在所述隔板134上,而不会从所述通道133中掉出;所述内槽13则置入所述容置空间110中,然后通过多数个螺丝(图中螺丝未画出)固定在所述外槽11上,并在所述内槽13与所述外槽11之间形成第二电解空间15;两所述冷却管171组装于所述第二电解空间15中,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电解空间15两侧的第一区域151及第二区域152中。
[0029]请参考图3所示,更精确地来说,由所述内槽13与所述外槽11组合后所形成的所述第二电解空间15之中,由所述内槽13往外排序分别包含所述隔膜单元20、所述阴极板18及所述冷却管171;其中,要特别说明的是,所述阴极板18在组装后与所述隔膜单元20、所述冷却管171互相平行,而使得所述电解槽10使用时,由所述输入辅助管125所注入,并填充于所述第二电解空间15中的一阴极电解液22(图3中未画出)能直接与所述阴极板18的两对侧板面互相接触;所述冷却装置17,不与所述阴极板18、所述外槽11互相接触,使得所述电解槽10使用时,所述冷却管171直接与所述阴极电解液22接触,达到所述冷却管171接触所述阴极电解液22时所能具有的最大的接触面积。
[0030]关于所述电解槽10的在电解时的实际使用方式,请参考图5、图6及图7所示;当电解时,首先,封闭所述上输入管121及所述下输出管124并由开通后的所述下输入管122于所述第一电解空间14中填入所述阳极电解液21,并通过开通后的所述输入辅助管125于所述第二电解空间15中填入所述阴极电解液22,所述阳极电解液21与所述阴极电解液22通过所述隔膜单元20分隔,并在电解时通过所述隔膜单元20交换所述阳极电解液21与所述阴极电解液22的离子,所述阳极19、所述两阴极板18连接一外部电源,而共同形成一电解回路,进行电解反应而形成一反应状态,而反应过程中一来自阴极板18所产生的热23,则是传递到所述阴极电解液22后,通过所述冷却管171吸收,并将所述热23带离所述第二电解空间15,并进入所述冷却装置17进行冷却。
[0031]而关于本实用新型电解设备的冷却装置改良结构的冷却管171部分,请参照图8及图9所示,如同前面对于电解槽文中的说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管171由钛金属所制作,形状为单一管路,并具有多数个并排陈列的直线部172以及多数个连接于两直接部之间的弯曲部173,而使所述冷却管171呈现出多数个U字型的外观;所述冷却管171内部具有一冷却流体174流通于空心管体中,使得所述冷却管171能通过热交换作用,让所述冷却管171所吸收的热量能由所述冷却流体174带离所述电解槽1中,并来到冷却装置17中进行冷却。
[0032]另外,请参考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管171可设为其他形状,如图中包含一入口管175、一出口管176以及多数个介于所述入口管175与出口管176之间的分歧管177而呈现出的栅栏状样态,使所述冷却管171与所述阴极电解液22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但要特别说明的是,所述两种对于冷却管171设计的实施例仅是为了说明而非加以限制,任何通过弯折或分岔所述冷却管171管路而使得所述冷却管171的表面积增加的设计,对于本领域述技术人员来说应是简单变化,使得类似的设计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范畴。
[0033]最后,以上所举的冷却管171的安装位置,仅是本实用新型多种实施例的其中一种,使得所述冷却管171不一定被限制于安装于所述第二电解空间15中,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安装在所述第一电解空间14中,或是同时安装在所述第一电解空间14及所述第二电解空间15中,且所述冷却管171不一定被限制要安装在所述阴极板18与所述外槽11之间,亦可装置于所述阴极板18及所述内壳13之间或是其他位置,只要所述冷却管171浸在电解液中直接冷却电解液的设计,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0034]以上的说明和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能够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电解设备的冷却装置改良结构,包含:一电解槽以及一冷却装置,其中,所述电解槽设有一内槽以及一安装于所述内槽外部的外槽,所述内槽具有一第一电解空间,且所述第一电解空间中设有一阳极以及一阳极电解液,而所述外槽与内槽之间形成有一第二电解空间,且所述第二电解空间中设有一阴极以及一阴极电解液,又所述第一电解空间与第二电解空间之间设有至少一隔膜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具有安装于所述第二电解空间中的冷却管路,使所述冷却管路直接接触所述阴极电解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设备的冷却装置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路是由单一管体构成,所述单一管路具有多数个并排陈列的直线部以及多数个连接于两直接部之间的弯曲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设备的冷却装置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路包含一入口管、一出口管以及至少一介于所述入口管与出口管之间的分歧管,使所述冷却管路与阴极电解液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设备的冷却装置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槽的两相对侧位置分别设有一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具有至少一开孔供所述冷却管路穿过,并且固定于所述外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解设备的冷却装置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于相邻所述内槽位置进一步设有一与所述内槽表面接触的凸缘,所述凸缘的高度位置不同于所述固定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设备的冷却装置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解空间包含位于所述内槽两相反侧位置的一第一区域以及一第二区域,所述冷却装置具有两冷却管路分别接触所述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的阴极电解液。
【文档编号】C25B9/00GK205710949SQ201620578613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6月15日
【发明人】苏进成, 庄政霖
【申请人】庄政霖, 苏于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