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污泥微波除臭、杀菌、脱水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26971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城市污泥微波除臭、杀菌、脱水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三废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ー种城市污泥微波除臭、杀菌、脱水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污水处理量急剧的增加。城市污水处理伴随着污水处理副产品污泥。污水处理的增加相应产出大量的污泥副产品。目前,国内污泥处理主要有填埋。污泥填埋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的同时有可能产生第二次环境污染的风险。污泥资源化利用的技术体系继续建设全面的技术体系,最重要的就是要除臭、杀菌、脱水,除臭、杀菌防止了二次污染,増加了作为资源(如可称为优质花土、种菜土建筑砌块材料)的利用,脱水则可方便运输、使用,使其处理过程相对节能减排。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ー种城市污泥微波除臭、杀菌、脱水一体化装置,其目的解决了城市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存在的技术不足,采用微波发生器作用加热源具有方便快捷、高效节能优点,配有传送带式传送系统自动进出料,可实现城市污泥快速除臭、杀菌、脱水一体化作业之目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为ー种城市污泥微波除臭、杀菌、脱水一体化装置包括由排气管、微波发生器处理系统、杀菌除臭脱水加热腔单元、活性碳吸附器、自动控制器、出料动カ系统、传送带式传送系统、系统支撑架、运行平台、进料斗组成;运行平台上部设置并排的杀菌除臭脱水加热腔单元,每个杀菌除臭脱水加热腔单元上部设置微波发生器处理系统和活性碳吸附器,活性碳吸附器上部连接排气管;运行平台一侧设置进料斗、另ー侧设置传送带式传送系统和出料动カ系统;运行平台下部设置系统支撑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微波加热具有高效节能的优点,杀菌除臭脱水加热腔单元可根据需要増加或減少,使用活性碳吸附,具有价格低廉、吸附性能好,又易重新活化重新优势,排气管可通过自动控制器实现除臭、杀菌、脱水一体化的功能。
以下结合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发明进ー步描述。附图为ー种城市污泥微波除臭、杀菌、脱水一体化装置示意图。图中1、排气管,2、微波发生器处理系统,3、杀菌除臭脱水加热腔单元,4、活性碳吸附器,5、自动控制器,6、出料动カ系统,7、传送带式传送系统,8、系统支撑架,9、运行平台,10、进料斗。
具体实施方式
由附图所示,ー种城市污泥微波除臭、杀菌、脱水一体化装置包括由排气管I、微波发生器处理系统2、杀菌除臭脱水加热腔单元3、活性碳吸附器4、自动控制器5、出料动カ系统6、传送带式传送系统7、系统支撑架8、运行平台9、进料斗10组成;运行平台9上部设置并排的杀菌除臭脱水加热腔单元3,每个杀菌除臭脱水加热腔单元3上部设置微波发生器处理系统2和活性碳吸附器4,活性碳吸附器4上部连接排气管I ;运行平台9 ー侧设置进料斗10、另ー侧设置传送带式传送系统7和出料动カ系统6 ;运行平台9的下部设置系统支撑架8。运行时由进料斗加入城市污泥,由传送带式传送系统7和出料动カ系统6传动穿过杀菌除臭脱水加热腔单元3,在微波发生器处理系统2发出的微波高频振荡作用下,传送带式传送系统7上的城市污泥迅速被除臭、杀菌、脱水由传送带式传送系统7終端排出。以上所述具体实施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表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制,本发明的除臭、杀菌、脱水微波单元可以一起组合使用,亦可以两两组合或
者是单个使用,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城市污泥微波除臭、杀菌、脱水一体化装置,其特征是排气管、微波发生器处理系统、杀菌除臭脱水加热腔单元、活性碳吸附器、自动控制器、出料动力系统、传送带式传送系统、系统支撑架、运行平台、进料斗组成;运行平台上部设置并排的杀菌除臭脱水加热腔单元,每个杀菌除臭脱水加热腔单元上部设置微波发生器处理系统和活性碳吸附器,活性碳吸附器上部连接排气管。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城市污泥微波除臭、杀菌、脱水一体化装置,其特征是运行平台一侧设置进料斗、另一侧设置传送带式传送系统和出料动力系统;运行平台下部设置系统支撑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城市污泥微波除臭、杀菌、脱水一体化装置,是由排气管、微波发生器处理系统、杀菌除臭脱水加热腔单元、活性碳吸附器、自动控制器、出料动力系统、传送带式传送系统、系统支撑架、运行平台、进料斗组成的;采用微波发生器作用加热源具有方便快捷、高效节能优点,杀菌除臭脱水加热腔单元可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使用活性碳吸附,具有低廉、吸附性能好,又易重新活化利用优势,加之排气管通过自动控制器可实现除臭、杀菌、脱水功能,配有传送带式传送系统自动进出料,可实现城市污泥快速除臭、杀菌、脱水一体化的功能。
文档编号C02F11/00GK202576170SQ201220209130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1日
发明者韩京龙 申请人:韩京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