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用成套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77653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户用成套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户用成套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外壳,在外壳内部依次设有沉淀池、厌氧池、人工湿地池,沉淀池的侧壁上设有进水管,在人工湿地池内设有人工湿地,在所述人工湿地池的侧壁上设有出水管,生活污水进入沉淀池中,沉淀污水中的大块固体物,上部收集油脂颗粒和漂浮物上浮,沉淀后污水进入厌氧池经过微生物菌群对有机物的消化,人工湿地池去除污染物,最后经出水管排放。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户用成套污水处理设备可以有效杀灭致病菌等有害物质,同时去除COD、氮、磷等污染物,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得到了一定治理,水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
【专利说明】户用成套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生态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户用成套污水处理设备。【背景技术】
[0002]目前,我国96%的农村没有污水处理系统,3.2亿农民不能饮用清洁水。导致农村水体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农村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生活污水污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活污水极易腐烂变质、滋生蚊蝇、传染疾病,对农村地区卫生健康带来极大隐患;二是生活污水最终将通过地面和地表渗透到地下,造成地下水质污染,对农村生活饮用水的安全带来隐患。
[0003]近年来,国内外对人工湿地池系统的研究日益重视,提出了 一些有关的机理和参考设计规范及数据。人工湿地池系统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已正式进入水污染控制领域,用于处理生活废水、暴雨废水、农田径流废水、食品加工、矿山酸性废水等工业废水及垃圾渗透液等。我国已经在北京、深圳、山东等地建立了大型人工湿地池工程。
[0004]农村居民居住较为分散,涉及面积广、地形复杂。建设集中污水处理工程面临管网投资高、收集率低、无运行费用来源等多种问题,因此,我国农村的污水处理只能采用小型化、就地化、分散式处理方式,开发简便易行、高效经济、美化环境、就地处理的农村污水净化技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现有技术却大多趋于大型化,对于没有排水下水管道的农村来说,根本无法处理农村单户产生的分散式污水。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处理农村单户产生的分散式污水的户用成套污水处理设备。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种户用成套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外壳,在所述外壳内部依次设有沉淀池、厌氧池、人工湿地池,在所述沉淀池的侧壁上设有进水管,该进水管靠近所述沉淀池上端,在所述沉淀池与所述厌氧池之间设有第一过水管,该第一过水管的进水口低于所述进水管的进水口,在所述厌氧池与所述人工湿地池之间设有第二过水管,该第二过水管的进水口低于所述进水管的进水口 ;在所述人工湿地池内设有人工湿地,所述第二过水管的出水口伸入所述人工湿地内,在所述人工湿地池的侧壁上设有出水管,该出水管的进水口位于所述人工湿地内。
[0008]农村单户产生的分散式生活污水从进水管进入所述沉淀池中,沉淀池充分地沉淀污水,沉淀池的下部收集去除污水中的大块固体物,上部收集去除油脂颗粒和漂浮物,防止管道的堵塞,同时降低废水的有机负荷,提高废水可生化性;沉淀后的污水通过第一过水管进入所述厌氧池,经过微生物菌群对有机物消化,在经过第二过水管进入人工湿地池系统,人工湿地池系统中各砾石层进一步过滤水体,再加上植被层的光合作用去除其中的C0D、B0D、SS、TN等,使得生活污水能够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最后通过出水管排放。
[0009]所述人工湿地从上到下依次由植被层、瓜米石层、细砾石层、粗砾石层组成,所述第二过水管的出水口伸入所述粗砾石层,所述出水管的进水口位于所述植被层内。第二过水管的出水口伸入所述粗砾石层,使得人工湿地中各砾石层快速地吸附和过滤向上流的污泥,过滤水体更彻底;出水管的进水口位于所述植被层内,植被层的光合作用去除其中的COD、BOD、SS、TN等,使得生活污水的净化程度更高。
[0010]所述瓜米石层由粒径为5-10mm的瓜米石铺成,且该瓜米石层厚IOOmm ;所述细石乐石层由粒径为20-40mm的碌石铺成,且该细碌石层厚300mm ;所述粗碌石层由粒径为40-80mm的粗碌石,且该粗碌石层厚400mm。不同大小的碌石铺成的各碌石层能够根据水体中沉淀物的大小充分过滤水体,形成了最佳、理想、纵向的向上过滤,完成污水净化工序。
[0011]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靠近所述沉淀池的中部。这样设置,沉淀池可以充分地沉淀污水,沉淀池的下部收集去除污水中的大块固体物,上部收集去除油脂颗粒和漂浮物,防止管道的堵塞,同时降低废水的有机负荷,提高废水可生化性。
[0012]所述第一过水管和第二过水管均倾斜设置,且该第一过水管和第二过水管的进水口均高于出水口,且第一过水管的进水口靠近所述沉淀池侧壁中部位置。这样就可以保证在大量细菌、真菌和微(原)生(动)物的作用下,通过微(原)生(动)物的充分的新陈代谢作用,更彻底的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同时第一过水管的进水口低于液面,不会接触到水面的油脂颗粒和漂浮物,避免了管道的堵塞。
[0013]所述进水管设置在所述沉淀池的右侧壁上,且靠近该沉淀池的后侧壁;所述第一过水管设置在所述沉淀池与所述厌氧池之间的侧壁上,且靠近所述沉淀池的前侧壁;所述第二过水管设置在所述厌氧池与所述人工湿地池之间的侧壁上,且靠近所述厌氧池的后侧壁;所述出水管设置在所述人工湿地池的左侧壁上,且靠近该人工湿地池的前侧壁。
[0014]实际应用中,这样设置各个管道安装位置,可以避免其中心线在同一直线时污水未处理彻底就通过管道进入下一环节,保证污水的停留时间,增加了污水的可生化性,提高了生活污水的净化程度。
[0015]在所述沉淀池的顶部盖有沉淀池封闭池盖,在所述厌氧池的顶部盖有厌氧池封闭池盖。设置封闭池盖可以稳定池内生态环境,可以方便的随时检查所述沉淀池与所述厌氧池的运行状态或者清理池子底部的淤泥等沉淀物。
[0016]在所述外壳的底部设有钢砼底板。钢砼底板施工方便、结构坚固,经久耐用,使得污水处理设备不用经常修复,未处理完成的污水不会泄露造成污染。
[0017]所述外壳为长方体结构。长方体结构简单,在农村这种结构更加方便修筑,可以减少筑造成本。
[0018]所述外壳由砖石与混凝土砌筑而成。外壳可以由为砖石与混凝土砌筑,能够长久的保持外形,坚固耐用,在农村能够方便的获得原材料进行本设备的现场构筑,同时便于后期维护。
[0019]所述植被层为水生植物风车草、美人蕉。针对冬季较为温暖的南方地区,风车草、美人蕉的生命力强,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一年中更多的时间达标。同时,风车草、美人蕉具有较高的观赏性,且具有发达的根系,可以通过叶面的光合作用向池底根区输送更多的氧气,进而有助于维持池底微生物群的活性,提高有机物以及氨氮的氧化分解程度。[0020]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户用成套污水处理设备可以有效杀灭致病菌等有害物质,同时去除C0D、氮、磷等污染物。通过采用这一技术,农村生活污水得到了一定治理,水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该设备有以下优点:1、可以化解集中处理模式因农户分散居住带来的截污纳管难题;2、可以解决平原地区无落差污水难以集中收集处理问题;3、该技术经济实惠,可操作性强;4、能基本消除粪便、污水中的各类病菌;5、出水水质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0024]参见附图1,一种户用成套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外壳7,在所述外壳7内部依次设有沉淀池1、厌氧池2、人工湿地池3,在所述沉淀池I的侧壁上设有进水管4,在所述沉淀池I与所述厌氧池2之间设有第一过水管5,在所述厌氧池2与所述人工湿地池3之间设有第二过水管14,在所述人工湿地池3内设有人工湿地,在所述人工湿地池3的侧壁上设有出水管6。
[0025]所述进水管4设置在所述沉淀池I的右侧壁上,且靠近该沉淀池I的后侧壁;所述第一过水管5设置在所述沉淀池I与所述厌氧池2之间的侧壁上,且靠近所述沉淀池I的前侧壁;所述第二过水管14设置在所述厌氧池2与所述人工湿地池3之间的侧壁上,且靠近所述厌氧池2的后侧壁;所述出水管6设置在所述人工湿地池3的左侧壁上,且靠近该人工湿地池3的前侧壁。
[0026]参见附图2,所述进水管4靠近所述沉淀池I上端,所述进水管4的出水口靠近所述沉淀池I的中部,所述第一过水管5和第二过水管14均倾斜设置,且该第一过水管5和第二过水管14的进水口均高于出水口低于所述进水管4的进水口,且第一过水管5的进水口靠近所述沉淀池I侧壁中部位置;所述出水管6的进水口位于所述人工湿地内,且所述出水管6的进水口低于所述第二过水管14的进水口。
[0027]作为优选:所述人工湿地从上到下依次由植被层10、瓜米石层11、细砾石层12、粗砾石层13组成,第二过水管14的出水口伸入所述粗砾石层13,所述出水管6的进水口位于所述植被层10内。所述人工湿地池3的大小为1200mmX IOOOmmX 800mm。所述瓜米石层11厚IOOmm选用粒径为5_10mm大小的瓜米石,细碌石层12厚300mm选用粒径为20_40mm的石乐石,粗碌石层13厚400mm选用粒径为40_80mm的粗碌石。所述植被层10为水生植物风车草、美人蕉。
[0028]所述外壳7为大小3120mmX 1480mmX 1170mm厚240mm的长方体结构,在所述外壳7的底部设有大小为3320mmX 1480mmX IOOmm的钢砼底板8,所述沉淀池I与所述厌氧池2的大小为IOOOmmX 600mmX 900mm,在沉淀池与厌氧池顶部分别设有池盖9、池盖15。池盖
9、池盖15都是由三块大小为780mmX 500mmX 70mm拼接起来的。所述进水管4与出水管6均为直径IOOmm的管道。[0029]在所述沉淀池I与之间厌氧池2、厌氧池2与人工湿地池3之间均设置有120mm厚的隔层,通过直径为100_的过水管5相连。
[0030]农村单户产生的分散式生活污水从所述设备的进水管4进入沉淀池I中,沉淀污水中的较重的大块固体物,轻的油脂、漂浮物浮在面层,中间的污水进入下一个单元,这样能够防止管道的堵塞,同时降低废水的有机负荷,提高废水可生化性;沉淀后的废水通过第一过水管5进入厌氧池2,经过节流和微生物菌群对有机物消化,然后废水经过第二过水管14进入人工湿地池3,人工湿地池3中的瓜米石层11、细砾石层12、粗砾石层13滤去大块不能处理的固体物,植被层10光合作用去除其中的C0D、B0D、SS、TN等,使得生活污水能够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经过出水管6排放。
[0031]通过采用这一技术设备,可以有效杀灭致病菌等有害物质,同时去除C0D、氮、磷等污染物,可以化解集中处理模式因农户分散居住带来的截污纳管难题,可以解决平原地区无落差污水难以集中收集处理问题;基本消除粪便、污水中的各类病菌,出水水质达到了环保要求,使得农村生活污水得到了一定治理,水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
[0032]本户用成套污水处理设备外壳除了可采用砖石与混凝土砌筑而成外,还可以钢板工厂焊接和玻璃钢工厂预制等多种方式,经济实惠、可操作性强,可以安装于农村的农户庭院中,本装置埋于地下lm,不会影响任何地面行为和房屋环境景观。同时,本装置不仅可以针对农村的单户产生的生活污水,还可以用于以院落形式聚居的几户或者小村庄,只需按比例放大本设备即可。
[0033]如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所述,采用与其相同或相似结构得到的其他户用成套污水处理设备,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户用成套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外壳(7),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7)内部依次设有沉淀池(I)、厌氧池(2)、人工湿地池(3),在所述沉淀池(I)的侧壁上设有进水管(4),该进水管(4 )进水口靠近所述沉淀池(I)上端,在所述沉淀池(I)与所述厌氧池(2 )之间设有第一过水管(5),该第一过水管(5)的进水口低于所述进水管(4)的进水口,在所述厌氧池(2)与所述人工湿地池(3)之间设有第二过水管(14),该第二过水管(14)的进水口低于所述进水管(4)的进水口 ;在所述人工湿地池(3)内设有人工湿地,所述第二过水管(14)的出水口伸入所述人工湿地内,在所述人工湿地池(3)的侧壁上设有出水管(6),该出水管(6)的进水口位于所述人工湿地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户用成套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湿地从上到下依次由植被层(10)、瓜米石层(11)、细砾石层(12)、粗砾石层(13)组成,所述第二过水管(14)的出水口伸入所述粗砾石层(13),所述出水管(6)的进水口位于所述植被层(10)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户用成套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瓜米石层(11)由粒径为5-10mm的瓜米石铺成,且该瓜米石层(11)厚IOOmm ;所述细碌石层(12)由粒径为20-40mm的碌石铺成,且该细碌石层(12)厚300mm ;所述粗碌石层(13)由粒径为40_80mm的粗砾石铺成,且该粗砾石层(13)厚4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户用成套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4)的出水口靠近所述沉淀池(I)的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户用成套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水管(5)和第二过水管(14)均倾斜设置,且该第一过水管(5)和第二过水管(14)的进水口均高于出水口,且所述第一过水管(5)的进水口靠近所述沉淀池(I)侧壁中部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户用成套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4)设置在所述沉淀池(I)的右侧壁上,且靠近该沉淀池(I)的后侧壁;所述第一过水管(5)设置在所述沉淀池(I)与所述厌氧池(2)之间的侧壁上,且靠近所述沉淀池(I)的前侧壁;所述第二过水管(14)设置在所述厌氧池(2)与所述人工湿地池(3)之间的侧壁上,且靠近所述厌氧池(2)的后侧壁;所述出水管(6)设置在所述人工湿地池(3)的左侧壁上,且靠近该人工湿地池(3)的前侧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户用成套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沉淀池(I)的顶部盖有沉淀池封闭池盖(9),在所述厌氧池(2)的顶部盖有厌氧池封闭池盖(1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户用成套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7)的底部设有钢砼底板(8)。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户用成套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7)为长方体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户用成套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7)由砖石与混凝土砌筑而成。
【文档编号】C02F9/14GK203487014SQ201320588866
【公开日】2014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3日
【发明者】薛聪, 陈梁 申请人:重庆三峡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