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污两用景观型生态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51987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雨、污两用景观型生态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雨、污两用景观型生态净化系统,包括上层表面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和下层生化处理系统;上层表面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初滤池、终滤池和折流式人工湿地的底部均铺设有过滤填料;初滤池、终滤池和折流式人工湿地上栽种有植物;下层生化处理系统的集水池、水解池、好氧池和清水池采用墙体相隔开;集水池与水解池的隔墙设有通道;水解池、好氧池设有通向人工湿地上方的排水管道,好氧池设有伸向空中的排气管道;初滤池设置在集水池的上方,初滤池的底部均布与集水池连通的进水孔;终滤池设在清水池的上方,终滤池的底部均布与清水池连通的进水孔;折流式人工湿地设在水解池和好氧池的上方。
【专利说明】雨、污两用景观型生态净化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雨、污两用景观型生态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随着水资源的紧缺,处理生活污水进行水资源回用逐渐成为热点。与其他污水处理系统相比,人工湿地处理技术以其增加绿化面积、运行费用低、维护管理简单、对周边环境影响小、可以分散化和小型化建设等诸多优点,又逐渐成为水处理中的热点,被广泛应用于去除有机污染物和氮磷等营养盐污染物。但是与常规的污水处理技术相比,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存在处理效果不稳定、可持续性差、受季节影响大等弊端。
[0003]为了提高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效率,目前有部分研究是在人工湿地前段设置预处理系统,但是这样既增加了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占地面积,又降低了绿化面积,不美观也不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雨、污两用景观型生态净化系统。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雨、污两用景观型生态净化系统,包括上层表面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和下层生化处理系统;
[0006]上层表面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包括初滤池、终滤池和折流式人工湿地;初滤池、终滤池和折流式人工湿地的底部均铺设有过滤填料;初滤池、终滤池和折流式人工湿地上栽种有植物;
[0007]下层生化处理系统`包括集水池、水解池、好氧池和清水池;集水池、水解池、好氧池和清水池采用墙体相隔开;集水池与水解池的隔墙设有通道;水解池、好氧池设有通向折流式人工湿地上方的排水管道,好氧池设有伸向空中的排气管道;
[0008]初滤池设置在集水池的上方,初滤池的底部均布与集水池连通的进水孔;终滤池设在清水池的上方,终滤池的底部均布与清水池连通的进水孔;折流式人工湿地设在水解池和好氧池的上方。
[0009]作为优选,折流式人工湿地设有折流墙。
[0010]作为优选,折流式人工湿地栽种的植物为耐寒植物;耐寒植物包括美人蕉和风车草。
[0011]作为优选,初滤池、终滤池的过滤填料是由上层铺设的青石子和下层铺设的砾石填料组成。
[0012]作为优选,折流式人工湿地的过滤填料是由上至下依次为粘土层、建筑废料层和砾石层组成。
[0013]作为优选,水解池和好氧池底部各设一台水泵;水解池的水泵通过排水管道排出水解池存水到折流式人工湿地的表层或通入好氧池;好氧池的水泵通过排水管道将好氧池存水排出到折流式人工湿地的表层。[0014]作为优选,水解池和好氧池内挂有立体弹性填料;立体弹性填料为聚丙烯纤维,填料间距150~200mm。
[0015]作为优选,好氧池设有穿过上方折流式人工湿地到空中的排气管道。
[00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7](I)将生化处理系统布设在人工湿地床体的下方,减少了占地面积;(2)湿地床体采取折流的方式,增加了污水在湿地中的停留时间,能够最大发挥湿地的潜能,提高净化效率;(3)即可处理初级雨水,又可对生活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具有两用的效果;(4)由于生化处理位于人工湿地床体的下端,床体栽种植物,既能够实现可持续净化,又增加绿化面积,实现可持续净化与周围环境的有机结合。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9]图1为本发明雨、污两用景观型生态净化系统实施例的主视图;
[0020]图2为本发明雨、污两用景观型生态净化系统实施例的俯视图。
[0021]图中:1为进水管道、2和17为青石子层、3和18为碌石层、4和19为进水孔、5为立体弹性填料、6为水解池、7为集水池、8为水泵、9为美人蕉、10为布水管、11、12、13为截止阀、14为好氧曝气装置、15为风车草、16为进水管、20为清水池、21为粘土层、22为建筑废料层、23为砾石层、24为排气管、25为好氧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如图1所示,雨、`污两用景观型生态净化系统由下层生化处理系统(下称生化池)和上层表面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组成,整个人工湿地生态净化系统长宽比为2: I~3: 1,深度为2.5~3m。
[0023]生化池设置集水池7、水解池6、好氧池25和清水池20。集水池、水解池、好氧池和清水池是用墙体隔开的独立空间。
[0024]上层表面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由初滤池、中间折流式人工湿地和终滤池组成。初滤池、中间折流式人工湿地和终滤池也用墙体隔开。
[0025]集水池的上方为初滤池,清水池的上方为终滤池,水解池6、好氧池25的上方为折流式人工湿地。
[0026]在集水池7和清水池20的顶部墙体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进水孔4和19,孔径大小为50~80mm。初滤池和终滤池内经过填料过滤后的水可以通过进水孔分别进入集水池7和清水池20。
[0027]在集水池和水解池之间的墙体上设有过水通道,过水通道的孔径可按实际水量设计,在集水池的过水通道前方设置一块不锈钢挡板,在水解池6和好氧池25的底部各设有一台水泵8,水解池6底部水泵通过出水管道穿过水解池池顶分别通到人工湿地的上方和好氧池内部,在出水管道上装有用于切换的截止阀11和12。好氧池25的底部水泵通过截止阀13与人工湿地上的布水管10连通。
[0028]好氧池还设有排气管24,排气管穿过池顶通向空中。出水管道和排气管道采用PVC管,出水管管径30~50mm,排气管管径150~200mm,另外好氧池设有好氧曝气装置14。[0029]清水池20设有出水孔,出水孔孔径按实际水量设计。
[0030]生化池的各池池体包括地面上墙体采用钢筋砼墙,钢筋砼墙厚度不小于180mm,并作防渗处理,抗渗等级S6。
[0031 ] 水解池和好氧池挂有立体弹性填料5,填料为聚丙烯纤维,填料间距150~200mm。
[0032]初滤池和终滤池底部上层铺设青石子2和17,下面为砾石层3和18,其中青石子直径20~30mm,铺设厚度150~200mm,碌石直径100~120mm,铺设厚度200~250mm。在填料上面选取既耐寒又具有观赏性的植物美人蕉和风车草,交叉种植,种植间距150~200mmo
[0033]中间折流式人工湿地床体混合基质铺设三层,由上至下依次为粘土层21、建筑废料22和砾石层23,其中砾石直径50~80mm,粘土层厚为120~150mm,建筑废料层厚度为150~200mm, 砾石层的厚度为150~200mm。
[0034]如图2所示,中间折流式人工湿地床体采取折流式,在第一折流处铺设有布水管10,米用PVC管,布水管管径50~80mm,上端距粘土层10~15cm,布水管经截止阀13与好氧池底部的水泵连接,折流墙体采用砖墙结构,厚度120mm。
[0035]中间折流式人工湿地植物选取美人蕉9和风车草15,亦采取交叉种植,种植间距150 ~200mm。
[0036]在初滤池的上方装有进水管1,在终滤池与人工湿地的隔墙上也设有进水管16。
[0037]工作过程:
[0038]当处理初期雨水时,初期雨水经进水管道1进入初滤池过滤,去除较大的悬浮物或颗粒物后进入集水池7,继而进入水解池6。此时关闭截止阀12、13,打开截止阀11,雨水经水泵8直接提升至中间折流式人工湿地处理。经折流式人工湿地处理后的雨水经进水管16进入终滤池,通过终滤池中青石子、砾石以及植物的再次过滤和吸附后由进水孔19进入清水池20。
[0039]当处理生活污水时,生活污水经进水管道I进入初滤池过滤,去除较大的悬浮物或颗粒物后进入集水池7,继而进入水解池6。此时关闭截止阀11,打开截止阀12、13,水解池中生活污水被抽到好氧池,经生化处理后由好氧池25底部的水泵提升至中间折流式人工湿地处理。经折流式人工湿地处理后的生活污水经进水管16进入终滤池,通过终滤池中青石子、砾石以及植物的再次过滤和吸附后由进水孔19进入清水池20。
[0040]本实施例具有如下技术特点:
[0041]1、生化池设置在表面流湿地下方,通过截止阀的控制,即可处理初级雨水,又可对生活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具有两用的效果。
[0042]2、优化了系统组合,采取上下组合工艺,减少了占地面积。
[0043]3、表面流人工湿地采取折流式,有效增加了水处理的过水长度,提高处理效率。
[0044]4、利用建筑废洛为基质,可对固废进行资源化利用。
[0045]5、湿地植物为耐寒植物,生化处理位于地下,受季节、气候影响小,既能够保证运行稳定,实现可持续净化,又增加绿化面积,实现可持续净化与周围环境的有机结合。
[0046]以上所述的本发明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雨、污两用景观型生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表面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和下层生化处理系统; 所述上层表面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包括初滤池、终滤池和折流式人工湿地;所述初滤池、终滤池和折流式人工湿地的底部均铺设有过滤填料;所述初滤池、终滤池和折流式人工湿地上栽种有植物; 所述下层生化处理系统包括集水池、水解池、好氧池和清水池;所述集水池、水解池、好氧池和清水池采用墙体相隔开;集水池与水解池的隔墙设有通道;水解池、好氧池设有通向折流式人工湿地上方的排水管道,好氧池设有伸向空中的排气管道; 所述初滤池设置在集水池的上方,初滤池的底部均布与集水池连通的进水孔;所述终滤池设在清水池的上方,终滤池的底部均布与清水池连通的进水孔;所述折流式人工湿地设在水解池和好氧池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雨、污两用景观型生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式人工湿地设有折流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雨、污两用景观型生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式人工湿地栽种的植物为耐寒植物;所述耐寒植物包括美人蕉和风车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雨、污两用景观型生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滤池、终滤池的过滤填料是由上层铺设的青石子和下层铺设的砾石填料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雨、污两用景观型生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式人工湿地的过滤填料是由上至 下依次为粘土层、建筑废料层和砾石层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雨、污两用景观型生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解池和好氧池底部各设一台水泵;所述水解池的水泵通过排水管道排出水解池存水到折流式人工湿地的表层或通入好氧池;所述好氧池的水泵通过排水管道将好氧池存水排出到折流式人工湿地的表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雨、污两用景观型生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解池和好氧池内挂有立体弹性填料;所述立体弹性填料为聚丙烯纤维,填料间距150~20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雨、污两用景观型生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池设有穿过上方折流式人工湿地到空中的排气管道。
【文档编号】C02F9/14GK103739167SQ201410012916
【公开日】2014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10日
【发明者】杨海锋, 徐建华, 张浏, 郭祥, 盛亚波, 刘文韬 申请人:安徽锋亚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