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形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63690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塔形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塔形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该设备的核心是采用工程菌种取代传统的活性污泥,并采用专用载体固定工程菌种;其结构包括塔体,布水系统,曝气系统,生物反应区和沉淀分离系统,所述布水系统设置在塔体底部,布水系统与生物反应区通过筛孔板隔离,筛孔板下方设有曝气系统,所述塔体外侧设有曝气管和反冲管,曝气管与曝气系统连通,反冲管与布水系统连通,所述沉淀分离系统包括沉淀区,排泥管和排水管,沉淀区设置在生物反应区上方,排泥管与沉淀区底部连通,所述排水管设置在排泥管上方。本实用新型以工程菌种取代传统的活性污泥,极大的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节约了占地面积;同时方便了维护和检修,降低了运行费用。
【专利说明】塔形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塔形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严峻,水被污染的重要原因是来自工厂和 城市的污水未经处理就随意排放,使得水污染的范围不断扩大。污水处理的困难来自污水 处理设备的复杂昂贵,使得企业进行污水处理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 通常是由多个部分通过管道连接起来,污水通过这些管道在整个污水处理系统中流动。此 种设备占地面积大,涉及的管道多而复杂,检修比较困难而且处理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检修 方便的塔形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包括塔体,布水系统,曝气系统,生物反应区和沉淀分 离系统,所述布水系统设置在塔体底部,布水系统与生物反应区通过筛孔板隔离,筛孔板下 方设有曝气系统,所述塔体外侧设有曝气管和反冲管,曝气管与曝气系统连通,反冲管与布 水系统连通,所述沉淀分离系统包括沉淀区,排泥管和排水管,沉淀区设置在生物反应区上 方,排泥管与沉淀区底部连通,所述排水管设置在排泥管上方。
[0004]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的附属技术方案。
[0005] 优选的,所述生物反应区内所述生物反应区内投加工程菌种,并采用专用载体固 定。
[0006] 优选的,所述曝气系统包括气水混合区,所述曝气管由塔体顶部延伸入气水混合 区。
[0007] 优选的,所述塔体底部设有进水管和检修孔,进水管和检修孔相对设置。
[0008] 优选的,所述塔体侧面设有爬梯,爬梯连接塔体顶部和底部。
[0009] 优选的,塔体顶部设有环形走道和栏杆,栏杆设置在环形走道两侧。
[001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塔形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将现有的污水处理系统 的各部分模块集成在塔体内,以纵向方式排布,节约了占地面积;同时方便了维护和检修, 降低了使用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塔形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示意图。
[0012]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塔形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内部构造图。
[0013]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塔形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俯视图。
[0014] 图中:塔体1,进水管2,检修孔3,爬梯4,栏杆5,反冲管6,曝气管7,环形走道8, 曝气系统11,筛孔板12,反冲洗系统13,生物反应区14,沉淀分离系统15,排泥管16,出水 管17,沉淀区151,出口 152。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如图1所示是本实施例的塔形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塔体1,进水管2,检修孔 3,爬梯4和栏杆5。所述进水管2和检修孔3设置在塔体1底部,进水管2用于将污水引 入污水处理设备中。所述检修孔3与进水管2相对设置,用于维修人员检修污水处理设备。 所述爬梯4设置在塔体1外部,工作人员可通过爬梯4到达塔体1的顶部。塔体1顶部设 有栏杆5和环形走道8,栏杆5设置在环形走道8两侧,使工作人员能够在塔体1顶部走动, 防止跌落,所述栏杆5由不锈钢制成。
[0016]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塔体1包括布水系统,曝气系统11,生物反应区14,沉淀 分尚系统15,反冲洗系统13。所述布水系统和曝气系统11设直在塔体1底部,布水系统包 括布水器,用于将污水均匀分配,布水器为本领域常用设备,不再赘述。所述生物反应区14 与布水系统之间由筛孔板12隔离,所述曝气系统11设置在筛孔板12下方。曝气是使空气 与水强烈接触的一种手段,其目的在于将空气重的氧溶解于水中,或者将水中不需要的气 体和挥发性物质放逐到空气中。所述曝气系统11包括气水混合区,气水混合区与曝气管7 连通,曝气管7由塔体1顶部延伸进入底部的气水混合区。所述反冲洗系统13位于筛孔板 12上方,其用于对筛孔板12进行反向水流冲洗,反冲洗系统13通过反冲管6与塔体1上方 的沉淀区151连通,通过引入分离后的水,对筛孔板12进行反冲洗。所述反冲管6和曝气 管7均设置在塔体1外侧。所述生物反应区14位于塔体1中部,生物反应器14接种工程 菌种,并采用专用载体固定工程菌种,防止工程菌种流失。当污水流经生物反应区14时,污 水与工程菌种充分接触,在好养条件下,工程菌种将污水中的污染物分解为二氧化碳、水、 氮气等无害化物质。工程菌种是利用现代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基 因改良培养的具有超强性状的工程菌种,工程菌种污泥负荷达活性污泥的2?3倍,对污染 物的去除速率达活性污泥的4?5倍,对含盐量和有毒物质的忍耐度达活性污泥的8倍以 上,从而保证设备具有高负荷、高效率以及极强的抗冲击能力。所述专用载体为高分子多孔 填料,该填料作为工程菌种附着的载体,这种填料附着力极强,菌种生长在上面不会随水流 失。所述生物反应区14上方设有沉淀分离系统15,沉淀分离系统主要是利用水中悬浮颗粒 的可沉降性能,在重力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以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沉淀分离系统15包 括沉淀区151,排泥管16和出水管17,所述沉淀区151为漏斗形,所述排泥管16与沉淀区 151底部的出口 152连通。所述出水管17设置在排泥管16的上方。污水中的悬浮物经过 沉淀区151的沉淀分离后,通过排泥管16排出,分离后的水通过出水管17排出。
[0017] 下面对本污水处理设备的工作原理做进一步说明,污水通过进水管2进入塔体1 内,通过布水系统均匀分配在塔体1底部;污水经过曝气系统11提供溶解氧后通过筛孔板 12进入生物反应区14,生物反应区内的菌种与污水充分接触后,将污水中的污染物分解为 无害化物质;经过生物反应区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沉淀区151中,依靠物质自身重力作用沉 淀分离污水中的污泥,污泥通过排泥管16排出塔体1,而水通过排水管17排出塔体1。本 实施例的塔形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将现有的污水处理系统的各部分模块集成在塔体内, 以纵向方式排布,节约了占地面积;同时方便了维护和检修,降低了使用成本;同时,以工 程菌种取代传统的活性污泥,极大的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较佳实施例 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 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 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塔形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塔体,布水系统,曝气系统,生物反应区和沉淀 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系统设置在塔体底部,布水系统与生物反应区通过筛孔板 隔离,筛孔板下方设有曝气系统,所述塔体外侧设有曝气管和反冲管,曝气管与曝气系统连 通,反冲管与布水系统连通,所述沉淀分离系统包括沉淀区,排泥管和排水管,沉淀区设置 在生物反应区上方,排泥管与沉淀区底部连通,所述排水管设置在排泥管上方。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形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反应区内投 加工程菌种,并采用专用载体固定。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塔形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系统包括气 水混合区,所述曝气管由塔体顶部延伸入气水混合区。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塔形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底部设有进 水管和检修孔,进水管和检修孔相对设置。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塔形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侧面设有爬 梯,爬梯连接塔体顶部和底部。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塔形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塔体顶部设有环形走 道和栏杆,栏杆设置在环形走道两侧。
【文档编号】C02F3/34GK204022572SQ201420444146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8日
【发明者】张胜君 申请人:张胜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