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分级检修的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863686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分级检修的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分级检修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相互级联的污水处理池,还包括一条越水通道、与所述污水处理池数量相同的布水通道和集水通道,所述越水通道沿相互级联的污水处理池一侧设置并在每个污水处理池处设置一个越水截流器;每条布水通道均设置于每个污水处理池的入口一侧,并与所述布水孔连通;所述布水通道与所述越水通道连通,并在连通处设置布水截流器;每条集水通道均设置于每个污水处理池的出口一侧,分别与所述污水处理池的出口和过水孔连通;所述集水通道与所述越水通道连通,并在连通处设置集水截流器。本实用新型实现各个单池检修不影响系统整体运行,运行方式灵活,维修成本低。
【专利说明】—种可分级检修的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可分级检修的污水处理装置,属于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2013年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已是中国城市水的主要污染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是当前和今后城市节水和城市水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的污水处理系统通常采用的污水结构单元中包含多级子单元,每相邻两个子单元通过过水孔相互串联,污水进入第一级子单元布水完成后,通过第一级子单元与第二级子单元之间的过水孔,进入第二级子单元,继续布水,直至末端,此污水结构单元可以有效的污水布水功能,但是,如果某一个子单元出现故障需要检修或者进行工艺性修复时,此污水结构单元将整体关闭,维修难度大,运行方式不灵活,并浪费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运行方式灵活、故障检修和工艺修复方便的可分级检修的污水处理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分级检修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相互级联的污水处理池,每个污水处理池的入口处设置至少一个布水孔,每个污水处理池的出口处设置至少一个过水孔,还包括一条越水通道、与所述污水处理池数量相同的布水通道和集水通道,所述越水通道沿相互级联的污水处理池一侧设置并在每个污水处理池处设置一个越水截流器;
[0005]每条布水通道均设置于每个污水处理池的入口一侧,并与所述布水孔连通;所述布水通道与所述越水通道连通,并在连通处设置布水截流器;
[0006]每条集水通道均设置于每个污水处理池的出口一侧,分别与所述污水处理池的出口和过水孔连通;所述集水通道与所述越水通道连通,并在连通处设置集水截流器。
[0007]装置在正常运行时,第一级布水截流器处于联通状态,第一级越水截流器处于截流状态,污水进入第一级污水处理池进行布水后,进入第二级污水处理池,如此推进,至系统末端。当某一级污水处理池需要检修时,对应级别的布水截流器处于截流状态,对应级别的越水截流器和集水截流器处于联通状态,污水可直接越过此级污水处理池,检修的过程中,不影响污水处理装置的运行。当某一级污水处理池需进行工艺性恢复时,将对应级别的布水截流器的流量减小,对应级别的越水截流器和下一级别的布水截流器处于联通状态,将污水进行分流,加快恢复效率。
[0008]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计为,所述布水通道、越水通道和集水通道均为水渠或管道。
[0009]进一步地,所述越水截流器、布水截流器和集水截流器均为闸门或阀门。
[0010]进一步地,所述过水孔为预留管道、预留洞、出水堰或集水堰。
[0011]进一步地,所述布水孔的流速大于所述布水通道的流速。
[0012]进一步地,所述布水通道的流速为0.r1.2m/sο
[0013]进一步地,所述布水孔的流速为0.6^1.5m/s。
[0014]进一步地,所述越水通道的流速为0.r1.2m/S。
[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分级检修的污水处理装置,实现各个单池检修不影响系统整体运行,运行方式灵活,维修成本低;并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布水通道和越水通道方便设置,不影响原污水处理池的工作,便于安装和使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分级检修的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实施例1
[0018]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可分级检修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至少两个相互级联的污水处理池1,污水处理池I分为厌氧污水处理池和好氧污水处理池,污水处理池I的内部结构根据实际需求设计,每个污水处理池的入口处设置至少一个布水孔4,每个污水处理池的出口处设置至少一个过水孔6,通过布水孔4和过水孔6实现多级污水处理池I的级联,顺序进行污水处理工作。而过水孔6为预留管道、预留洞、出水堰或集水堰,根据实际功能需要进行选择,本实施例中选用出水堰做为过水孔6。
[0019]本实施例提供的可分级检修的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一条越水通道7和、与所述污水处理池数量相同的布水通道5和集水通道9,越水通道7、布水通道5和集水通道9均可采用水渠和管道,本实施例中,越水通道和布水通道均采用水渠的方式。
[0020]越水通道7沿相互级联的污水处理池I 一侧设置并在每个污水处理池I处设置一个越水截流器2,越水通道7的入口与本污水处理装置的进水口 I连通,将污水引入,在每个污水处理池I处设置的越水截流器2可以方便的控制污水是否经过对应级别的污水处理池I的处理。越水截流器2可以为闸门或阀门,本实施例中采用阀门作为越水截流器,阀门分为手动阀门和自动阀门,均可实现此功能。
[0021 ] 每条布水通道5均设置于每个污水处理池I的入口一侧,并与所述布水孔4连通;所述布水通道5与所述越水通道7连通,并在连通处设置布水截流器8,布水通道5将越水通道7的污水引入对应级别的污水处理池进行污水处理,并通过布水截流器8与越水截流器2相互配合使用,方便的控制污水是否经过对应级别的污水处理池I的处理。布水截流器8可以为闸门或阀门,本实施例中采用阀门作为越水截流器,阀门分为手动阀门和自动阀门,均可实现此功能。
[0022]每条集水通道9均设置于每个污水处理池I的出口一侧,分别与所述污水处理池I的出口和过水孔6连通;所述集水通道9与所述越水通道7连通,并在连通处设置集水截流器10。当下一级别的污水处理池需要检修或修复时,集水通道9将本级污水处理池处理过的水收集并通过集水截流器10流入越水通道7。集水截流器10可以为闸门或阀门,本实施例中采用阀门作为越水截流器,阀门分为手动阀门和自动阀门,均可实现此功能。
[0023]并且,本实施例中,布水孔4的流速大于布水通道5的流速,通常,所述布水通道5的流速为0.Π.2m/s,所述布水孔(4)的流速为0.6^1.5m/s。为了满足布水孔4的流速大于布水通道5的流速的要求,本实施例中,布水通道5的流速设置为0.8 m/s,布水孔4的流速设置为I m/s。另外,所述越水通道7的流速为0.Π.2m/s,本实施例中,越水通道7的流速设置为0.8 m/s ο
[0024]本可分级检修的污水处理装置在正常运行时,第一级布水截流器处于联通状态,第一级越水截流器处于截流状态,污水进入第一级污水处理池进行布水后,进入第二级污水处理池,如此推进,至系统末端。当某一级污水处理池需要检修时,对应级别的布水截流器处于截流状态,对应级别的越水截流器和集水截流器处于联通状态,污水可直接越过此级污水处理池,检修的过程中,不影响污水处理装置的运行。当某一级污水处理池需进行工艺性恢复时,将对应级别的布水截流器的流量减小,对应级别的越水截流器和下一级别的布水截流器处于联通状态,将污水进行分流,加快恢复效率。
[0025]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可分级检修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相互级联的污水处理池(I),每个污水处理池的入口处设置至少一个布水孔(4),每个污水处理池的出口处设置至少一个过水孔(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条越水通道(7)、与所述污水处理池数量相同的布水通道(5)和集水通道(9),所述越水通道(7)沿相互级联的污水处理池(I)一侧设置并在每个污水处理池(I)处设置一个越水截流器(2 ); 每条布水通道(5)均设置于每个污水处理池(I)的入口一侧,并与所述布水孔(4)连通;所述布水通道(5)与所述越水通道(7)连通,并在连通处设置布水截流器(8); 每条集水通道(9)均设置于每个污水处理池(I)的出口一侧,分别与所述污水处理池Cl)的出口和过水孔(6)连通;所述集水通道(9)与所述越水通道(7)连通,并在连通处设置集水截流器(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分级检修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通道(5)、越水通道(7)和集水通道(9)均为水渠或管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分级检修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越水截流器(2 )、布水截流器(8 )和集水截流器(1 )均为闸门或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分级检修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孔(6)为预留管道、预留洞、出水堰或集水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分级检修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孔(4)的流速大于所述布水通道(5)的流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分级检修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通道(5)的流速为0.r1.2m/So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分级检修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孔(4)的流速为0.6?1.5m/s。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分级检修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越水通道(7)的流速为0.r1.2m/s。
【文档编号】C02F9/14GK204079619SQ201420443377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7日
【发明者】于飞, 吴国圣, 许进 申请人:江苏海澜正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