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沉淀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63845阅读:2619来源:国知局
污泥沉淀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沉淀污泥的沉淀罐,它包括罐体,罐体内部设有中心筒,罐体底部设有若干集泥锥,相邻集泥锥之间设有污泥出管,污泥出管内部设有排污管,中心筒上端设有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包括筒体,筒体上端设有沼液入口,筒体内部设有多组曝气装置,曝气装置包括上端窄下端宽的分流锥和上端宽下端窄的导流罩,分流锥位于导流罩上方,且分流锥的最大外周小于导流罩的最大外周。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多组分流锥和导流罩,使得沼液多次分流,同时空气与沼液形成对流而不断上升,从而使沼液充分曝气,减少小气泡的产生,从而减小了对污泥沉降效果的影响。本装置无需外增加能耗,且增加的部分是固定件,几乎无维修成本。本装置操作简便实用。
【专利说明】
污泥沉淀罐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沼气工程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沉淀污泥的沉淀罐。

【背景技术】
[0002]通常情况下,污泥在水中的停留时间越长,其沉降效果越好。但在厌氧发酵工程中,污泥中含有较多的(厌氧)产甲烷菌,污泥在沉淀罐中停留时间太长,会使污泥中的(厌氧)产甲烷菌处在厌氧菌环境中并产生沼气,形成小气泡。不断上升的小气泡对污泥的沉降产生干扰,影响污泥的正常下沉。为解决这个问题,常见的方法是在沼液进入沉淀罐前增设真空泵,利用真空泵的负压将沼液中的沼气脱除。但是,这样的话维修成本高,耗能大,真空度很难控制,且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根据上述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污泥沉淀的沉淀罐,沉淀效果好,且无需增加能耗。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污泥沉淀罐,它包括罐体,罐体内部设有中心筒,中心筒下端由支撑件支撑,所述的中心筒外周与支撑固定装置相连,所述罐体底部设有若干集泥锥,相邻集泥锥之间设有排污管,排污管侧壁上设有排污孔,所述罐体上端设有集水槽,集水槽底部的侧面设有出水管,所述的中心筒上端设有气液分离器,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包括筒体,筒体上方开口,筒体上端设有沼液入口,筒体内部设有多组曝气装置,所述的曝气装置包括上端窄下端宽的分流锥和上端宽下端窄的导流罩,所述的分流锥位于导流罩上方,且分流锥的最大外周小于导流罩的最大外周。
[0005]通过分流锥和导流罩相互配合形成曝气装置,通过设置多组曝气装置,多次改变沼液流动方向,并且与上方进入的空气充分接触,使沼液的氧化还原电位由-3 3 O m V上升至-40mV。污泥中适合在厌氧环境下生存的产甲烷菌活性受到抑制,产生的甲烷减少,从而减小了对污泥沉降效果的影响。
[0006]优选的是:所述的气液分离器上端设有通气筒,通气筒上端开口,可以使沼液与空气充分接触,且利于沼气排出。
[0007]优选的是:所述的通气筒直径小于气液分离器直径,通气筒与气液分离器通过锥顶相连,这是出于降低材料成本考虑。
[0008]优选的是:所述的中心筒上部直径小,下部直径大,上下部中心筒之间通过喇叭口相连。这是为了沼液在下降过程中避免成水柱向下,而是使沼液尽量岩喇叭口内壁往下,增加液体的表面积,便于污泥的沉降。
[0009]优选的是:所述的喇叭口下方设有反射锥。通过反射锥进一步使沼液分散,避免落下的沼液再次搅动已经沉淀好的污泥,进一步有助于污泥沉淀。
[0010]优选的是:所述的支撑固定装置为位于中心筒上部的上固定支撑板和/或位于中心筒中部的下固定支撑板。通过支撑固定装置,可以更好的固定中心筒,避免设备出现损坏而进行维修。
[0011]优选的是:所述的集水槽设有溢流板。
[0012]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的溢流板水平设置。集水槽的溢流挡板应保持水平,以防止沼液在上升过程形成短路。
[0013]优选的是:所述的支撑件为多根钢管或螺纹管,这样设计既不影响污泥的沉淀又可以对中心筒一个牢固的支撑。
[0014]优选的是:所述的排污孔位于排污管的下方。这样设计便于尽量让污泥先进入排污管,避免污泥上方的沼液进入管内。
[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多组分流锥和导流罩,使得沼液多次分流,同时空气与沼液形成对流而不断上升,从而使沼液充分曝气,减少小气泡的产生,从而减小了对污泥沉降效果的影响。由于沼液是利用重力自然从厌氧发酵罐流进沉淀罐,因此本装置无需外增加能耗,且增加的部分是固定件,几乎无维修成本。本装置操作简便、实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A-A剖面图。
[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B-B剖面图。
[00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C-C剖面放大图。
[0020]图中,1-罐体;2_出水管;3_集水槽;4_中心筒;5_导流罩;6_分流锥;7_沼液A 口 ;8_通气筒;9_锥顶;10_筒体;11_上固定支撑板;12_溢流板;13_下固定支撑板;14-喇叭口 ;15_支撑件;16_反射锥;17_集泥锥;18_排污管;19_底部;20_排污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22]实施例1
[0023]如图1-4所示的一种污泥沉淀罐可知,它包括罐体1,罐体I内部设有中心筒4,中心筒4下端由支撑件15支撑,中心筒4外周与支撑固定装置相连,支撑固定装置为位于中心筒4上部的上固定支撑板11和位于中心筒4下部的支撑筒15。罐体底部19设有若干集泥锥17,相邻集泥锥17之间设有排污管18,排污管18侧壁上设有排污孔20,排污孔20位于排污管18的下方。罐体I上端设有集水槽3,集水槽3水平设有溢流板12,集水槽3的侧面设有出水管2。中心筒4上端设有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包括筒体10,筒体10上方开口,气液分离器上端设有通气筒8,通气筒8上端开口,通气筒8直径小于气液分离器筒体10直径,通气筒8与气液分离器通过锥顶9相连。筒体10上端设有沼液入口 7,筒体10内部设有多组曝气装置,曝气装置包括上端窄下端宽的分流锥6和上端宽下端窄的导流罩5,分流锥6位于导流罩5上方,且分流锥6的最大外周小于导流罩5的最大外周。中心筒4上部直径小,下部直径大,上下部中心筒4之间通过喇叭口 14相连,喇叭口 14下方设有反射锥16。
[0024]实施例2
[0025]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支撑固定装置为位于中心筒4上部的上固定支撑板11。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0026]实施例3
[0027]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支撑固定装置为位于中心筒4下部的支撑筒15。其他结构与实施例相同。
[0028]使用时,沼液通过沼液入口 7进入气液分离器,经过分流锥进入导流罩内,如此反复多次,空气与沼液形成对流而不断上升,从而使沼液充分曝气。再通过导流罩5进入到中心筒4内,经过喇叭口 14将沼液再次分散,落在反射锥16上,再落入周围的集泥锥17内,沉淀的污泥进入污泥出管18,污泥堆积在排污管21周围,当打开排污管21后,排污管21内原有的污泥往下排走,因为压力作用,排污管21外的污泥通过排污孔20进入到排污管21内,通过罐体I侧面排出。同时,沼液缓慢上升,分离后的水汇集在集水槽3内,并通过出水管2排出。基于污泥与沼液的密度不同,它们的上升速度不同,随着沼液在沉淀罐内的停留时间的增长,沼液与污泥的分离郊果越好。
【权利要求】
1.一种污泥沉淀罐,它包括罐体(I),罐体(I)内部设有中心筒(4),中心筒(4)下端由支撑件(15)支撑,所述的中心筒(4)外周与支撑固定装置相连,所述罐体底部(19)设有若干集泥锥(17),相邻集泥锥(17)之间设有排污管(18),排污管(18)侧壁上设有排污孔(20),所述罐体(I)上端设有集水槽(3),集水槽(3)的侧面设有出水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筒(4)上端设有气液分离器,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包括筒体(10),筒体(10)上方开口,筒体(10)上端设有沼液入口(7),筒体(10)内部设有多组曝气装置,所述的曝气装置包括上端窄下端宽的分流锥(6)和上端宽下端窄的导流罩(5),所述的分流锥(6)位于导流罩(5)上方,且分流锥(6)的最大外周小于导流罩(5)的最大外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沉淀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液分离器上端设有通气筒(8),通气筒(8)上端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沉淀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气筒(8)直径小于气液分离器直径,通气筒(8)与气液分离器通过锥顶(9)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沉淀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筒(4)上部直径小,下部直径大,上下部中心筒之间通过喇叭口(14)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泥沉淀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喇叭口(14)下方设有反射锥(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沉淀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固定装置为位于中心筒(4)上部的上固定支撑板(11)和/或位于中心筒(4)中部的下固定支撑板(1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沉淀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水槽(3)设有溢流板(1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污泥沉淀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溢流板(12)水平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沉淀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件(15)为多根钢管或螺纹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沉淀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污孔(20)位于排污管(18)的下方。
【文档编号】C02F9/02GK204058093SQ201420463560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8日
【发明者】蒋勇, 张岭, 蒋小钰 申请人:青岛中清能生物能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