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絮凝净水预处理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863846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合絮凝净水预处理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合絮凝净水预处理装置,包括提升水池、提升水池溢流渠、混合池、絮凝池及絮凝池出水渠,所述提升水池与混合池连接;所述絮凝池连接所述提升水池及混合池;所述混合池的底部高于所述提升水池底部;混合絮凝净水预处理装置整体采用钢结构制成,连接处均为无缝焊接。该装置由于由于混合池的底部高于所述提升水池底部,可以方便提升水泵的吸水管道的安装;絮凝池的底部高于所述提升水池底部,下方安装用于储水的清水池,将提升水池、混合池、絮凝池和清水池集于一体,整体采用钢结构制成设置方式紧凑,不仅减少了占地面积,实现了产品的设备化,简化了操作管理,提高了处理效率,特别适合中、小型自来水厂的改、扩建工程且运输方便节约成本。
【专利说明】一种混合絮凝净水预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合絮凝净水预处理装置,属于市政供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有的供水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技术挑战,一方面,我国饮用水源大多受到严重污染,并且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将是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另一方面,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标准大幅提高。2007年7月I日正式实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将水质指标项目从先前的35项提高到106项,并且对饮水中的污染物限值作了更为严格的规定。目前,我国99%的自来水厂仍然采用混凝一沉淀一过滤一消毒的传统工艺,而混凝处理阶段为自来水厂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其混凝沉淀原理为:在混凝剂的作用下,使废水中的胶体和细微悬浮物凝聚成絮凝体,然后予以分离除去的水处理法。混凝澄清法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它既可以降低原水的浊度、色度等水质的感观指标,又可以去除多种有毒有害污染物。常见的混合方式有机械搅拌混合、分流隔板混合、水泵混合和管道混合等。常见的絮凝反应池有隔板絮凝池、旋流絮凝池、涡流絮凝池、折板絮凝池、穿孔旋流絮凝池、机械絮凝池等。目前我国中、大型自来水厂的混合池和絮凝池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不仅占地面积大,施工复杂且工期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混合絮凝净水预处理装置,克服现有技术中混合池和絮凝池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不仅占地面积大,施工复杂且工期较长且一次建成无法移动的缺陷。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混合絮凝净水预处理装置,包括提升水池、提升水池溢流渠、混合池、絮凝池及絮凝池出水渠,所述提升水池与混合池连接;所述絮凝池连接所述提升水池及混合池;
[0005]所述提升水池为长方形,其相对的两侧壁为提升水池溢流堰,其高度低于其余两侧壁;所述提升水池底部或侧壁上设提升水池原水进水口 ;所述提升水池溢流渠设在所述提升水池一侧的提升水池溢流堰上部外侧,其底部设有提升池溢流口 ;所述提升水池另一侧的提升水池溢流堰连接所述混合池;
[0006]所述混合池一侧壁上设有混合池进水口,内部安装有混合搅拌机,另一侧壁设置有絮凝池过水孔;所述混合池的底部高于所述提升水池底部,所述混合池下方的提升水池的侧壁上设置有提升水泵吸水口,所述提升水泵吸水口连接提升水泵,所述提升水泵通过吸水管道与所述混合池进水口连通;
[0007]所述絮凝池通过絮凝池过水孔与所述混合池连通;所述絮凝池内设有絮凝池导流墙,所述絮凝池导流墙底部为水流通道,所述絮凝池一侧壁为絮凝池过水堰,其高度低于其余侧壁的高度;所述絮凝池出水渠设置在所述絮凝池过水堰上部外侧,其底部设置有絮凝池出水口 ;所述絮凝池下方安装用于储水的清水池;
[0008]所述混合絮凝净水预处理装置整体采用钢结构制成,连接处均为无缝焊接。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0]如上所述一种混合絮凝净水预处理装置,进一步,所述清水池一侧壁上设有清水池入水口,另一侧设有清水池出水口及清水池反洗泵吸水口 ;所述清水池的进水口及出水口内侧均设有清水池过水堰,清水池过水堰的高度低于所述清水池的侧壁。
[0011]如上所述一种混合絮凝净水预处理装置,进一步,所述絮凝池的底部高于所述提升水池底部;所述清水池的底部与所述提升水池的底部平齐;所述絮凝池与所述清水池之间通过隔板隔开。
[0012]如上所述一种混合絮凝净水预处理装置,进一步,所述絮凝池内安装有絮凝搅拌机。
[0013]如上所述一种混合絮凝净水预处理装置,进一步,所述混合池侧壁上还设有加药□。
[0014]如上所述一种混合絮凝净水预处理装置,进一步,所述钢结构均是采用6mm厚的钢板制成。
[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由于由于絮凝池的底部高于所述提升水池底部,可以方便提升水泵的吸水管道的安装;絮凝池的底部高于所述提升水池底部,下方安装用于储水的清水池,将提升水池、混合池、絮凝池和清水池集于一体,整体采用钢结构制成设置方式紧凑,不仅减少了占地面积,实现了产品的设备化,简化了操作管理,提高了处理效率,特别适合中、小型自来水厂的改、扩建工程且运输方便节约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混合絮凝净水预处理装置上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混合絮凝净水预处理装置下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1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0019]图4为图1B-B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0020]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1]1、提升水池,2、混合池,3、絮凝池,4、清水池,5、混合搅拌机,6、絮凝池过水孔,7、絮凝池导流墙,8、絮凝搅拌机,9、絮凝池过水堰,10、絮凝池出水渠,11、提升水池溢流堰,12、提升水池溢流渠,13、提升水池原水进水口,14、提升水泵吸水口,15、混合池进水口,16、絮凝池出水口,17、提升池溢流口,18、清水池进水口,19、清水池过水堰,20、清水池出水口,21、清水池反洗泵吸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23]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混合絮凝净水预处理装置,包括提升水池1、提升水池溢流渠12、混合池2、絮凝池3及絮凝池出水渠10,所述提升水池I与混合池2连接;所述絮凝池3连接所述提升水池I及混合池2 ;所述提升水池1、提升水池溢流渠12、混合池2、絮凝池3及絮凝池出水渠10,所述提升水池I与混合池2均采用钢板制成。
[0024]提升水池I为长方形,其底部或侧壁上设提升水池原水进水口 13,提升水池原水进水口 13布置在提升水池的底部,可以由地面以下预埋管道实现进水。
[0025]长方形结构相对的两侧壁为提升水池溢流堰11,其高度低于其余两侧壁,提升水池溢流渠12设在所述提升水池一侧的提升水池溢流堰上部外侧,其底部设有提升池溢流口 17 ;所述提升水池另一侧的提升水池溢流堰连接所述混合池2 ;
[0026]混合池2 —侧壁上设有混合池进水口 15,混合池2内部安装有混合搅拌机5,另一侧壁设置有絮凝池过水孔6,该侧壁与絮凝池共用;所述混合池2的底部高于所述提升水池I底部,所述提升泵吸水口 14设在所述混合池2下方的提升水池I的侧壁上,连接提升泵,提升泵连接吸水管道,提升泵吸水管道与所述混合池进水口 15连通。
[0027]絮凝池3通过絮凝池过水孔6与所述混合池连通,絮凝池3内安装有絮凝搅拌机8 ;絮凝池内,位于絮凝池过水孔的一侧设有絮凝池导流墙7,絮凝池导流墙7底部为水流通道,絮凝池3 —侧壁为絮凝池过水堰9,其高度低于其余侧壁的高度;所述絮凝池出水渠10设置在所述絮凝池过水堰9上部外侧,其底部设置有絮凝池出水口 16;从絮凝池出水口 16流出的水进入下一个工序如过滤装置的进水口,过滤装置的进水口位于所述絮凝池出水口的下方;絮凝池下方安装用于储水的清水池4 ;
[0028]清水池4 一侧壁上设有清水池入水口 18,另一侧设有清水池出水口 20及清水池反洗泵吸水口 21 ;所述清水池的入水口 18及出水口 20内侧均设有清水池过水堰19,清水池过水堰19的高度低于所述清水池4的侧壁,上一个水处理工序如过滤装置的出水口与清水池入水口连通。
[0029]本实用新型混合絮凝净水预处理装置整体采用钢结构制成,连接处均为无缝焊接;钢结构均是采用6mm厚的钢板制成。
[003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原水通过提升水池原水进水口 13,提升水池原水进水口布置在提升水池1,进入提升水池1,外部的提升水泵通过提升水泵吸水口 14原水加压后通过混合池下方的提升水池侧壁上设的提升水泵吸水口 14连接的提升水泵及吸水管道与混合池的进水口 15连通,通过混合池的进水口进入混合池,混合池的液面过高时,可以通过提升水池溢流堰进入提升水池溢流渠流出。同时由加药间连接的混合池加要扣口加入三氯化铁絮凝剂,加药量可以根据原水水质进行调整,一般为l_5mg/L,原水在混合池2内由混合搅拌机5快速混合,使絮凝剂和原水充分混合,混合时间为10?30s,混合后的水通过絮凝池过水孔6和絮凝池导流墙7的底部进入絮凝池3,絮凝池3内设有絮凝搅拌机8,絮凝搅拌机转速为14转/分钟,絮凝时间为15-20min,絮凝后的原水通过絮凝池过水堰9,进入絮凝池出水渠10,再由絮凝池出水口 16进入下一个工序处理,如经过滤装置进行过滤,经过过滤的清水通过清水池进水口 18及清水池过水堰19进入清水池4,清水池4可以储存清水可为上一个工序(例如过滤)提供反洗用的清水,外部的反洗水泵由清水池反洗泵吸水口 21吸入清水,然后送至去反洗。该过滤装置可以为浸没式超滤膜池。
[0031]当提升水池I内液位过高时,原水可以通过提升水池溢流堰11进入提升水池溢流渠12,再由提升水池溢流渠12进入提升池溢流口 17,最终排入外部管网。
[003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混合絮凝净水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提升水池、提升水池溢流渠、混合池、絮凝池及絮凝池出水渠,所述提升水池与混合池连接;所述絮凝池连接所述提升水池及混合池; 所述提升水池为长方形,其相对的两侧壁为提升水池溢流堰,其高度低于其余两侧壁;所述提升水池底部或侧壁上设提升水池原水进水口 ;所述提升水池溢流渠设在所述提升水池一侧的提升水池溢流堰上部外侧,其底部设有提升池溢流口 ;所述提升水池另一侧的提升水池溢流堰连接所述混合池; 所述混合池一侧壁上设有混合池进水口,内部安装有混合搅拌机,另一侧壁设置有絮凝池过水孔;所述混合池的底部高于所述提升水池底部,所述混合池下方的提升水池的侧壁上设置有提升水泵吸水口,所述提升水泵吸水口连接提升水泵,所述提升水泵通过吸水管道与所述混合池进水口连通; 所述絮凝池通过絮凝池过水孔与所述混合池连通;所述絮凝池内设有絮凝池导流墙,所述絮凝池导流墙底部为水流通道,所述絮凝池一侧壁为絮凝池过水堰,其高度低于其余侧壁的高度;所述絮凝池出水渠设置在所述絮凝池过水堰上部外侧,其底部设置有絮凝池出水口 ;所述絮凝池下方安装用于储水的清水池; 所述混合絮凝净水预处理装置整体采用钢结构制成,连接处均为无缝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混合絮凝净水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池一侧壁上设有清水池入水口,另一侧设有清水池出水口及清水池反洗泵吸水口 ;所述清水池的进水口及出水口内侧均设有清水池过水堰,清水池过水堰的高度低于所述清水池的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混合絮凝净水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池的底部高于所述提升水池底部;所述清水池的底部与所述提升水池的底部平齐;所述絮凝池与所述清水池之间通过隔板隔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混合絮凝净水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池侧壁上还设有加药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混合絮凝净水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池内安装有絮凝搅拌机。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一种混合絮凝净水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结构均是采用6-12mm厚的钢板制成。
【文档编号】C02F1/52GK203976455SQ201420463643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5日
【发明者】陈福东 申请人:北京东日德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