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64076阅读:13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结构,包括分布在四周的外墙体和由外墙体包围、由上至下依次分布的粗砂层、小砾石层、中砾石层、大砾石层,所述大砾石层底部铺设有一层LDPE衬层;所述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结构还包括多根通水管,所述通水管横穿粗砂层、小砾石层、中砾石层和大砾石层,所述大砾石层设有一排水管,所述多根通水管与所述排水管相连接;所述粗砂层、小砾石层、中砾石层和大砾石层均按照1%的坡度设置;所述粗砂层、小砾石层、中砾石层和大砾石层的厚度满足1:3:2:3。本实用新型的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结构既保证植物的良好生存环境,又确保了垂直方向的潜流顺畅循环。
【专利说明】一种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土木领域,特别是关于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结构。

【背景技术】
[0002]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在人工湿地的建设中,水生植物群落的建设是一个重要难点,必须努力提高水生植物的存活率,但由于不同植物对气候水土环境的要求不同,造成水生植物群落容易出现生态失衡的问题。
[0003]目前,我国水环境质量问题层出不穷,其中难以解决的是来自乡镇农村的面源污染,而人工湿地技术因其工艺简单、费用低廉的优点非常适用于处理广大乡镇农村的污水。截止目前,仅江苏省常州市就建造近百个人工湿地用于处理分散式生活污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必将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治理水环境,人工湿地技术也必将得到更大范围的应用。结构合理,既保证植物的良好生存环境、又确保了垂直方向的潜流顺畅循环的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结构的市场前景广阔。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更合理的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结构既保证植物的良好生存环境,又确保了垂直方向的潜流顺畅循环。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结构,包括分布在四周的外墙体和由外墙体包围、由上至下依次分布的粗砂层、小砾石层、中砾石层、大砾石层,所述大砾石层底部铺设有一层LDPE衬层;所述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结构还包括多根通水管,所述通水管横穿粗砂层、小砾石层、中砾石层和大砾石层,所述大砾石层设有一排水管,所述多根通水管与所述排水管相连接;所述粗砂层、小砾石层、中砾石层和大砾石层均按照1%的坡度设置;所述粗砂层、小砾石层、中?乐石层和大?乐石层的厚度?两足1:3:2:3。
[0007]所述通水管上段与粗砂层接触部分设有用于保护通水管并包裹在通水管外侧的硬管,所述硬管高于粗砂层上端平面。
[0008]所述粗砂层种植植物,所述植物的根部分布在粗砂层和小砾石层。
[0009]所述排水管临近出口处设有大石块。
[0010]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本实用新型的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结构利用四层倾斜的人工湿地结构,既保证植物的良好生存环境,又确保了垂直方向的潜流顺畅循环。湿地的深度大小要考虑到植物根系输氧所能到达的深度,以保证湿地单元中必要的好氧条件,深度太大会导致根系无法输氧到底部,同时也容易造成死水区。通过1:3:2:3的厚度比例、1%的坡度设置的粗砂层、小砾石层、中砾石层和大砾石层,既保证了垂直方向的潜流顺畅循环,又确保了湿地单元中的必要好氧条件,为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由于植物的根部主要集中于粗砂层,且在小砾石层中存在局部延展的根须;考虑到根须的形状多为细而长的长条状,为保证根须的正常延展不受到较大的阻碍而影响生长,小砾石层的厚度为粗砂层的三倍,为根须的延展提供充足的空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结构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5]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0016]一种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结构,包括分布在四周的外墙体I和由外墙体I包围、由上至下依次分布的粗砂层2、小砾石层3、中砾石层4、大砾石层5,大砾石层5底部铺设有一层LDPE衬层51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结构还包括10根通水管6,通水管6横穿粗砂层2、小砾石层3、中碌石层4和大碌石层5,大碌石层5设有一排水管7,多根通水管6与排水管7相连接;粗砂层2、小砾石层3、中砾石层4和大砾石层5均按照1%的坡度设置;粗砂层2、小砾石层3、中?乐石层4和大?乐石层5的厚度?两足1:3:2: 3。
[0017]通水管6上段与粗砂层2接触部分设有用于保护通水管并包裹在通水管外侧的硬管61,硬管61高于粗砂层2上端平面。
[0018]粗砂层2种植植物8,植物8的根部分布在粗砂层2和小砾石层3。
[0019]排水管7临近出口处设有大石块71。
[0020]本实施例的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结构利用四层倾斜的人工湿地结构,既保证植物的良好生存环境,又确保了垂直方向的潜流顺畅循环。湿地的深度大小要考虑到植物根系输氧所能到达的深度,以保证湿地单元中必要的好氧条件,深度太大会导致根系无法输氧到底部,同时也容易造成死水区。通过1:3:2:3的厚度比例、1%的坡度设置的粗砂层、小砾石层、中砾石层和大砾石层,既保证了垂直方向的潜流顺畅循环,又确保了湿地单元中的必要好氧条件,为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由于植物的根部主要集中于粗砂层,且在小砾石层中存在局部延展的根须;考虑到根须的形状多为细而长的长条状,为保证根须的正常延展不受到较大的阻碍而影响生长,小砾石层的厚度为粗砂层的三倍,为根须的延展提供充足的空间。
[0021]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布在四周的外墙体(I)和由外墙体包围、由上至下依次分布的粗砂层(2)、小砾石层(3)、中砾石层(4)、大砾石层(5),所述大砾石层底部铺设有一层LDPE衬层(51);所述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结构还包括多根通水管(6),所述通水管横穿粗砂层、小砾石层、中砾石层和大砾石层,所述大砾石层设有一排水管(7),所述多根通水管与所述排水管相连接;所述粗砂层、小砾石层、中砾石层和大砾石层均按照1%的坡度设置;所述粗砂层、小砾石层、中砾石层和大砾石层的厚度满足1:3: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水管上段与粗砂层接触部分设有用于保护通水管并包裹在通水管外侧的硬管(61),所述硬管高于粗砂层上端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砂层种植植物(8),所述植物的根部分布在粗砂层和小砾石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临近出口处设有大石块(71)。
【文档编号】C02F3/32GK204058073SQ201420479795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5日
【发明者】谢天寿 申请人:惠州市东江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