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防翻泥沉淀装置的酸性污水中和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65325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防翻泥沉淀装置的酸性污水中和池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带防翻泥沉淀装置的酸性污水中和池,池体内设置有中和区、沉淀区和调配区,沉淀区与调配区之间设置有第一溢流堰,调配区与中和区之间设置有第二溢流堰,且第二溢流堰上设置有pH测试探头,沉淀区上部设置有进液管,中和区上部设置有酸性污水进入管,下部设置有排水管,中和区内设置有折流板;防翻泥沉淀装置包括导流管,导流管的上端与进液管连接,下端设置有盲板,且在盲板上方的导流管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出水孔。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以下两个技术问题,一是改变石灰消解液的流向,减缓石灰消解液进入池体时的冲击力;二是能够持续中和处理酸性污水,并减少酸性污水的处理时间。
【专利说明】一种带防翻泥沉淀装置的酸性污水中和池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防翻泥沉淀装置的酸性污水中和池,主要利用石灰消解后的石灰乳液来中和酸性污水。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石油化工、纺织、印染、制药等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均会产生酸性污水,而酸性污水是污染环境的重要污水之一,因此必须对酸性污水进行中和处理,使其PH值达到6—8后才能排放。
[0003]目前,一般使用石灰消解后的石灰乳液来中和酸性污水,常使用的设备有中和池或中和塔等。如中国专利号“201120316899.X”公开了一种酸性污水处理系统,其
【公开日】为2012年04月18日,其技术方案为所述酸性污水处理系统包括酸性储水槽、中和塔和污泥罐;酸性储水槽和中和塔通过污水进水管相连接,并在污水进水管上设有电动闸I和水泵;中和塔的下部设有净水出口、排污泥管出口和压缩空气进气口,净水出口同净水出水管道相连接;排污泥管出口同污泥排放管道相连接,污泥排放管道的出口延伸到污泥罐中;在所述中和塔附近设有用于投放镁系粉状处理剂的处理剂自动上料装置,处理剂自动上料装置的投料口同设置在中和塔顶部的处理剂进料口相连接;中和塔的内部还设有搅拌器。但该专利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如下缺陷:一、该系统中涉及到有水泵、搅拌器和多个电动闸等需要电能驱动的设备,电能消耗较大,导致处理成本较高。二、搅拌器搅拌后,中和塔内混合液的波动较大,难以在短时间内澄清,导致每一次中和处理的时间较长。三、酸性储水槽、中和塔和污泥罐三者分开设备,存在着占地面积广和需要管道多的缺陷。四、当中和塔内的酸性污水和处理剂达到一定量时,只有等中和塔内本批次酸性污水处理完成后,才能继续处理后续污水,不仅导致污水处理时间长,还导致污水的处理过程不连贯。
[0004]另外,中国专利号“201220436477.0”公开了一种酸性污水调浆中和系统,其
【公开日】为2013年03月06日,其技术方案为所述酸性污水调浆中和系统包括酸性污水管、酸性污水缓冲槽和中和槽,酸性污水管与所述酸性污水缓冲槽和中和槽分别连通,所述缓冲槽通过连接管路与中和槽相连通,中和槽上设有排放管路,排放管路上设有排放阀。但在该专利中,由于进入缓冲槽的酸性污水具有一定冲击力,因此缓冲槽内的污水波动较大,污水中的杂质或固定不溶物容易随管道进入中和槽,容易影响酸性污水的中和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带防翻泥沉淀装置的酸性污水中和池,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以下两个技术问题,其一是改变石灰消解液的流向,减缓石灰消解液进入池体时的冲击力,避免池体底部的石灰渣或固定不溶物冲起与上层液体混合;其二是能够持续中和处理酸性污水,并达到减少酸性污水处理时间的目的。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带防翻泥沉淀装置的酸性污水中和池,包括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内设置有中和区、用于沉淀石灰消解液的沉淀区和用于调节石灰乳液pH值的调配区,所述沉淀区与调配区之间设置有第一溢流堰,所述调配区与中和区之间设置有第二溢流堰,且第二溢流堰上设置有pH测试探头,所述沉淀区上部设置有进液管,所述中和区上部设置有酸性污水进入管,下部设置有排水管,所述中和区内设置有折流板,且所述酸性污水进入管设置在第二溢流堰周围;所述防翻泥沉淀装置包括竖向设置在沉淀区内的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上端与进液管连接,下端设置有封堵导流管的盲板,且在盲板上方的导流管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出水孔。
[0008]所述导流管的外壁上设置有挡泥板,所述挡泥板固定设置在出水孔上方。
[0009]所述挡泥板为锥筒形结构,锥筒形挡泥板的小口径端固定在进水管上,大口径端的朝向向下。
[0010]所述挡泥板的数量为二块,且上部挡泥板的外径大于下部挡泥板的外泥。
[0011]所述盲板上设置有多个孔径为2—3mm的通孔。
[0012]所述出水孔为条形、圆形或三角形。
[0013]所述沉淀区、调配区和中和区均为长方体结构,所述进液管与第一溢流堰分别设置在沉淀区中两对称的侧壁上;所述中和区内折流板的数量为多块,多块折流板分别竖向设置在中和区的两对称侧壁上,且两侧壁上的折流板错位相交。
[0014]所述沉淀区底部和调配区底部均设置有漏斗状或圆锥状的排渣口,且所述沉淀区底部的排渣口对应设置在导流管下方。
[0015]所述折流板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倾斜的扰流片。
[0016]所述调配区上部设置有调节管,所述调节管与pH测试探头配合调节调配区内石灰乳液的PH值。
[0017]所述第一溢流堰比第二溢流堰高0.3一0.5m。
[0018]所述酸性污水进入管设置在第二溢流堰上方,且酸性污水进入管出水口处酸性污水的流动方向与经第二溢流堰的石灰乳液的流动方向相重合。
[0019]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过程为:石灰消解液经进液管进入导流管,沿导流管竖直落下,在盲板的阻挡下,石灰消解液改变流向,从导流管侧壁的出水孔流出,流出的石灰消解液在双层挡泥板的抑制下平稳沉淀,使石灰消解液中的石灰渣和固定不溶物沉淀于沉淀区内的漏斗状或圆锥状排渣口处。经沉淀后的石灰乳液经第一溢流堰进入调配区,当调配区内的石灰乳液达到一定高度时,石灰乳液经第二溢流堰流向中和区,同时,打开酸性污水进入管向中和区内注入酸性污水,由于酸性污水进入管出水口处酸性污水的流动方向与经第二溢流堰的石灰乳液的流动方向相重合,因此酸性污水与调配区内溢出的石灰乳液在下落过程中就开始中和,当酸性污水与石灰乳液形成的混合液落入中和区底部后,多块错位相交的折流板能够多次改变混合液的流动方向,使混合液进一步融合,当混合液流过最后一块折流板后,混合液均匀融合,酸性污水的中和处理完成,达到pH值为6— 8的排放标准。在上述过程中,第一溢流堰和第二溢流堰配合能够防止石灰消解液和石灰乳液中的固体不溶物进入中和池,从而保证石灰乳液与酸性污水的中和效果更好;而第二溢流堰上的pH测试探头则能测试调配区内石灰乳液的PH值是否在8— 9之间,如果pH值小于8或大于9,则通过调节管向调配区加入提升碱度的碱液或降低碱度的水,直至pH值在8— 9之间。
[0020]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0021]一、本实用新型中,沉淀区、调配区和中和区均设置于同一池体内,具有结构简单、建造方便和占地面积小的优点。设置在导流管下端的盲板具有阻挡作用,在盲板的阻挡作用下,竖直流入的石灰消解液发生变流,经导流管侧壁的出水孔流出,这样,通过盲板与出水孔的配合,改变了进入沉淀区的石灰消解液的流向,减缓了石灰消解液进入沉淀区的冲击力,使石灰消解液平缓地流入沉淀区,避免了沉淀区底部的石灰渣或固定不溶物冲起与上层液体混合,加快了沉淀速度;再与第一溢流堰和第二溢流堰配合,就能够有效防止石灰消解液和石灰乳液中的固体不溶物进入中和池,既有利于减少酸性污水的处理时间,还有利于提高酸性污水的中和处理效果。通过调配区能够对石灰乳液进行二次沉渣,通过pH测试探头能够实时测量调配区内石灰乳液的PH值,保证酸性污水的处理效果更好。通过折流板能够改变酸性污水与石灰乳液在中和区内的流动方向,能进一步提高酸性污水与石灰乳液的中和效果。与中国专利号“201120316899.X”为代表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无动力自流方式输送石灰消解液,不仅能够持续中和处理酸性污水,还能够减少酸性污水的处理时间,同时还有利于降低污水处理成本。
[0022]二、本实用新型中,在实际沉淀过程中,由于从出水孔流出的石灰消解液仍然具有一定的流速和冲击力,因此通过挡泥板不仅能够降低从出水孔流出的石灰消解液的波动,还能够阻挡沉淀区底部已沉淀的石灰渣或固定不溶物上冲,从而使石灰消解液平稳沉淀。
[0023]三、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挡泥板为锥筒形结构,锥筒形挡泥板的小口径端固定在进水管上,大口径端的朝向向下,该结构能够降低从出水孔流出的石灰消解液的波动,使整个沉淀过程的波动更小。
[0024]四、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挡泥板的数量为二块,且上部挡泥板的外径大于下部挡泥板的外泥,该结构能够进一步降低因石灰消解液进入而引起的波动,有利于提高石灰消解液的沉淀效果和节约沉淀时间。
[0025]五、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盲板上设置有多个孔径为2 — 3mm的通孔,该结构能够排出小颗粒石灰渣,避免石灰渣堆积在导流管底部,同时又能使大颗粒石灰渣随石灰消解液从出水孔排出,有利于提高石灰消解液的沉淀速度。
[0026]六、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出水孔为条形、圆形或三角形,出水孔的开设方式多种多样,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和成本低廉的优点。
[0027]七、本实用新型中,将进液管与第一溢流堰分别设置在沉淀区中两对称侧壁上的结构能够减小沉淀区内液体的波动,避免第一溢流堰上流动的液体影响石灰渣的沉淀,有利于加快石灰渣的沉淀速度,进而有利于提高酸性污水的中和效果。通过多块错位相交的折流板能够多次改变酸性污水与石灰乳液形成的混合液的流动方向,并使混合液按设定路径流动,保证混合液的充分融合,从而使酸性污水达到安全排放的标准。
[0028]八、本实用新型中,所所述沉淀区底部和调配区底部均设置有漏斗状或圆锥状的排渣口,且所述沉淀区底部的排渣口对应设置在导流管下方,该结构不仅有利于快速排除调配区和沉淀区内的石灰渣,还能够进一步减小进液管中石灰消解液对沉淀区内液体的冲击。
[0029]九、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折流板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倾斜的扰流片,通过多个倾斜的扰流片能够打乱混合液的流动方向,使混合液变成时时改变方向的紊流,有利于提高酸性污水与石灰乳液融合的均匀性。
[0030]十、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调配区上部设置有调节管,所述调节管与pH测试探头配合调节调配区内石灰乳液的PH值,该结构能够随时调节调配区内石灰乳液的pH值,保证酸性污水达到安全排放标准。
[0031]十一、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溢流堰比第二溢流堰高0.3—0.5m,该结构使得石灰消解液能够自动从沉淀区流向调配区和中和区,并能有效防止石灰渣和固体不溶物进入中和区。
[0032]十二、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酸性污水进入管设置在第二溢流堰上方,且酸性污水进入管出水口处酸性污水的流动方向与经第二溢流堰的石灰乳液的流动方向相重合,该结构提高了酸性污水与石灰乳液的融合力度和融合时间,对酸性污水的中和处理效果更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3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防翻泥沉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中标记为:1、池体,2、中和区,3、沉淀区,4、调配区,5、第一溢流堰,6、第二溢流堰,7、pH测试探头,8、排洛口,9、酸性污水进入管,10、排水管,11、折流板,12、进液管,13、扰流片,14、导流管,15、盲板,16、出水孔,17、挡泥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7]实施例1
[0038]一种带防翻泥沉淀装置的酸性污水中和池,包括池体1,所述池体I内设置有中和区2、用于沉淀石灰消解液的沉淀区3和用于调节石灰乳液pH值的调配区4,所述沉淀区3与调配区4之间设置有第一溢流堰5,所述调配区4与中和区2之间设置有第二溢流堰6,且第二溢流堰6上设置有pH测试探头7,所述沉淀区3上部设置有进液管12,所述中和区2上部设置有酸性污水进入管9,下部设置有排水管10,所述中和区2内设置有折流板11,且所述酸性污水进入管9设置在第二溢流堰6周围;所述防翻泥沉淀装置包括竖向设置在沉淀区3内的导流管14,所述导流管14的上端与进液管12连接,下端设置有封堵导流管14的盲板15,且在盲板15上方的导流管14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出水孔16。
[0039]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酸性污水的中和效果,所述酸性污水进入管9的出水口处同样设置有PH测试探头7,这样就可以根据酸性污水的pH波动,提前在调配区4内调节石灰乳液的PH值,从而保证酸性污水的处理效果和效率。
[0040]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管14的外壁上设置有挡泥板17,所述挡泥板17为锥筒形结构,锥筒形挡泥板17包括小口径端和大口径端,其小口径端固定套设在进水管上,其大口径端的朝向向下,所述出水孔16设置在挡泥板17下方。
[0041]进一步的,所述挡泥板17的数量为二块,且上部挡泥板17的外径大于下部挡泥板17的外泥,这样就能够有效降低因石灰消解液进入而引起的波动,使石灰渣平稳沉淀。
[0042]本实施例中,所述盲板15上均匀设置有多个通孔,通孔的孔径在2 — 3mm之间,主要用于排除石灰消解液中的小颗粒杂质,从而避免杂质堆积在盲板15上。
[0043]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水孔16可以设置为条形、圆形或三角形,也还可以设置为其它不规则形状,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0044]实施例2
[0045]一种带防翻泥沉淀装置的酸性污水中和池,包括池体1,所述池体I内设置有中和区2、用于沉淀石灰消解液的沉淀区3和用于调节石灰乳液pH值的调配区4,所述沉淀区3与调配区4之间设置有第一溢流堰5,所述调配区4与中和区2之间设置有第二溢流堰6,且第二溢流堰6上设置有pH测试探头7,所述沉淀区3上部设置有进液管12,所述中和区2上部设置有酸性污水进入管9,下部设置有排水管10,所述中和区2内设置有折流板11,且所述酸性污水进入管9设置在第二溢流堰6周围;所述防翻泥沉淀装置包括竖向设置在沉淀区3内的导流管14,所述导流管14的上端与进液管12连接,下端设置有封堵导流管14的盲板15,且在盲板15上方的导流管14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出水孔16。
[0046]本实施例中,所述池体I为长方体结构,所述池体I内的沉淀区3、调配区4和中和区2均为长方体结构,整个池体I采用钢筋混凝土、塑料、钢橡胶等单一或复合结构材料制成。所述进液管12与第一溢流堰5分别设置在沉淀区3中两对称的侧壁上,所述中和区2内折流板11的数量为多块,多块折流板11分别竖向设置在中和区2的两对称侧壁上,且两侧壁上的折流板11错位相交。所述酸性污水进入管9设置在第二溢流堰6上方,并位于第二溢流堰6与靠近第二溢流堰6的折流板11之间,且酸性污水进入管9出水口处酸性污水的流动方向与经第二溢流堰6的石灰乳液的流动方向相重合,这样从酸性污水进入管9出来的酸性污水在落入中和区2底部之前就能够与石灰乳液融合,从而保证酸性污水的处理效果更好。
[0047]进一步的,所述沉淀区3底部的排渣口 8和调配区4底部的排渣口 8均为漏斗状或圆锥状,且所述沉淀区3底部的排渣口 8对应设置在导流管14下方。
[0048]本实施例中,所述调配区4上部设置有调节管,所述调节管包括用于降低石灰乳液PH值的水管和用于增加石灰乳液pH值的氢氧化钠管,所述调节管与pH测试探头7配合调节调配区4内石灰乳液的pH值,即当pH测试探头7检测到调配区4内的石灰乳液pH值小于8时,通过氢氧化钠管向调配区4内增加氢氧化钠,当pH测试探头7检测到调配区4内的石灰乳液PH值大于9时,通过水管向调配区4内补充水稀释石灰乳液。
[0049]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溢流堰5比第二溢流堰6高0.3m、0.4m或0.5m,这样就能保证石灰消解液无动力顺利流向调配区4和中和区2。
[0050]实施例3
[0051]一种带防翻泥沉淀装置的酸性污水中和池,包括池体1,所述池体I内设置有中和区2、用于沉淀石灰消解液的沉淀区3和用于调节石灰乳液pH值的调配区4,所述沉淀区3与调配区4之间设置有第一溢流堰5,所述调配区4与中和区2之间设置有第二溢流堰6,且第二溢流堰6上设置有pH测试探头7,所述沉淀区3上部设置有进液管12,所述中和区2上部设置有酸性污水进入管9,下部设置有排水管10,所述中和区2内设置有折流板11,且所述酸性污水进入管9设置在第二溢流堰6周围;所述防翻泥沉淀装置包括竖向设置在沉淀区3内的导流管14,所述导流管14的上端与进液管12连接,下端设置有封堵导流管14的盲板15,且在盲板15上方的导流管14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出水孔16。
[0052]本实施例中,所述折流板11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倾斜的扰流片13,进一步的,所述折流板11的两面上均设有倾斜的扰流片13,且折流板11两面上的扰流片13的倾斜方向相反,这样,就能够更大限度地改变混合液的流动方向,使酸性污水与石灰乳液的融合更加充分。
【权利要求】
1.一种带防翻泥沉淀装置的酸性污水中和池,包括池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内设置有中和区口)、用于沉淀石灰消解液的沉淀区(3)和用于调节石灰乳液邱值的调配区(4),所述沉淀区(3)与调配区(4)之间设置有第一溢流堰(5),所述调配区(4)与中和区(2)之间设置有第二溢流堰(6),且第二溢流堰(6)上设置有邱测试探头(7),所述沉淀区(3)上部设置有进液管(12),所述中和区(2)上部设置有酸性污水进入管(9),下部设置有排水管(10 ),所述中和区(2 )内设置有折流板(11),且所述酸性污水进入管(9 )设置在第二溢流堰(6)周围;所述防翻泥沉淀装置包括竖向设置在沉淀区(3)内的导流管(14),所述导流管(14)的上端与进液管(12)连接,下端设置有封堵导流管(14)的盲板(15),且在盲板(15)上方的导流管(14)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出水孔(1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防翻泥沉淀装置的酸性污水中和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14)的外壁上设置有挡泥板(17),所述挡泥板(17)固定设置在出水孔(16)上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防翻泥沉淀装置的酸性污水中和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泥板(17)为锥筒形结构,锥筒形挡泥板(17)的小口径端固定在进水管上,大口径端的朝向向下。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带防翻泥沉淀装置的酸性污水中和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泥板(17)的数量为二块,且上部挡泥板(17)的外径大于下部挡泥板(17)的外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防翻泥沉淀装置的酸性污水中和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盲板(15)上设置有多个孔径为2 — 3臟的通孔。
6.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带防翻泥沉淀装置的酸性污水中和池,其特征在流堰(5)分别设置在沉淀区(3)中两对称的侧壁上;所述中和区(2)内折流板(11)的数量为多块,多块折流板(11)分别竖向设置在中和区(2)的两对称侧壁上,且两侧壁上的折流板(11)错位相交。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防翻泥沉淀装置的酸性污水中和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区(3)底部和调配区(4)底部均设置有漏斗状或圆锥状的排渣口(8),且所述沉淀区(3)底部的排渣口(8)对应设置在导流管(14)下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防翻泥沉淀装置的酸性污水中和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板(11)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倾斜的扰流片(13)0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防翻泥沉淀装置的酸性污水中和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配区(4)上部设置有调节管,所述调节管与邱测试探头(7)配合调节调配区(4)内石灰乳液的邱值。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防翻泥沉淀装置的酸性污水中和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性污水进入管(9 )设置在第二溢流堰(6 )上方,且酸性污水进入管(9 )出水口处酸性污水的流动方向与经第二溢流堰(6 )的石灰乳液的流动方向相重合。
【文档编号】C02F9/04GK204151166SQ201420609267
【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1日
【发明者】瞿继丹, 张扬, 胡远成, 罗克胜, 李健 申请人:宜宾海丝特纤维有限责任公司, 宜宾丝丽雅股份有限公司, 宜宾丝丽雅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