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39474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人工湿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人工湿地根据构造可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和潜流人工湿地。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力路径以地表推流为主,潜流人工湿地可根据流向分为水平潜流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依靠物理、化学、生物协同作用完成污水的净化过程。这种湿地系统是在一定长、宽比及地面坡度的洼地中,由土壤和基质(如砾石等)混合组成填料床,污水在床体的填料缝隙或床体表面流动,并在床体表面种植具有处理性能好、成活率高、抗水性强、成长周期长、美观及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形成一个具有污水处理功能独特的生态系统。该系统具有高效率、低投资、低运转费、低维护技术、低能耗等优点,其特点是出水水质好,运行维护管理方便,投资及运行费用低,管理水平要求低。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湿地生态的日益重视,人工湿地在环保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种研究和创新不断涌现。但是随着人工湿地的大量推广应用,湿地运行中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据调查有50%以上的人工湿地在运营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堵塞问题,最终导致污水处理效果变差,甚至有的湿地丧失污水处理功能,成为新的污染源。因为湿地是生态系统,出现堵塞后无法修复只能拆除配水、收水管道,更换湿地池内的填料,重建周期较长,造成了在湿地重建期间内污水无法处理,对环境造成污染,湿地的这些缺点严重制约了其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人工湿地不易堵塞、修复能力强的阵列、模块式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按阵列排列且水平固定在湿地槽的角钢上的数个湿地模块单元;所述数个湿地模块单元中相邻的两个湿地模块单元之间设有保温材料;每行水平布置的所述数个湿地模块单元的底部设有承托层,该承托层上设有复合填料;每两行水平布置的所述数个湿地模块单元之间设有布水廊道,该布水廊道两侧通过设在所述数个湿地模块单元中每个湿地模块单元上的进水口与设在每个湿地模块单元中的多孔布水管相连;所述数个湿地模块单元的下端设置有集水廊道,该集水廊道的末端连有出水管。

所述数个湿地模块单元中每个湿地模块单元的长为1.0m、宽为1.0m、高为1.2m,其底部设有承托层,该承托层上设有复合填料;所述复合填料上设有轻质滤料,该轻质滤料上设有种植有湿地植物的植物定植层;所述轻质滤料与所述植物定植层相接处设有所述多孔布水管。

所述多孔布水管的两侧壁均匀地开有孔径为15mm的垂直孔。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本发明中数个湿地模块单元按阵列排列且水平固定在湿地槽的角钢上,每个湿地模块单元可独立工作,因此,不但湿地模块单元根据工程规模大小可跟污水处理规模大小灵活组配,而且在运行过程中,如遇堵塞或者基质饱和等现象,可将这种模块湿地做成固定设备,根据具体堵塞区域,整体更换,从而有效解决了传统人工湿地如遇堵塞等现象时需全部拆除整块湿地、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

2、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实施,主要针对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平面布置图。

图2为本发明的剖面图。

图中:1—湿地模块单元 2—保温材料 3—多孔布水管 4—湿地植物 5—轻质滤料 6—复合填料 7—角钢 8—集水廊道 9—植物定植层 10—布水廊道 11—进水口 12—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按阵列排列且水平固定在湿地槽的角钢7上的数个湿地模块单元1。

数个湿地模块单元1中相邻的两个湿地模块单元之间设有保温材料2;每行水平布置的数个湿地模块单元1的底部设有承托层,该承托层上设有复合填料6;每两行水平布置的所述数个湿地模块单元1之间设有布水廊道10,该布水廊道10两侧通过设在数个湿地模块单元1中每个湿地模块单元上的进水口11与设在每个湿地模块单元中的多孔布水管3相连;数个湿地模块单元1的下端设置有集水廊道8,该集水廊道8的末端连有出水管12。

其中:

数个湿地模块单元1中每个湿地模块单元的长为1.0m、宽为1.0m、高为1.2m,其底部设有承托层,该承托层上设有复合填料6;复合填料6上设有轻质滤料5,该轻质滤料5上设有种植有湿地植物4的植物定植层9;轻质滤料5与植物定植层9相接处设有多孔布水管3。

多孔布水管3的两侧壁均匀地开有孔径为15mm的垂直孔。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