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双级缺氧/好氧技术处理蛋白生产废水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39470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双级缺氧/好氧技术处理蛋白生产废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均蛋白质的摄取量日益提高,又因动物蛋白质中含有胆固醇,长期食用易诱发心脑血管、肥胖等疾病,所以人们对植物蛋白质的摄入更加重视。在众多的植物性蛋白质中,营养价值最高的是豆类蛋白质(又称大豆蛋白)。大豆蛋白粉是由低温脱脂豆粕经过提取、分离、酶解、喷雾干燥等步骤处理得到的,酶解可以使大分子的蛋白分子链分解为小分子蛋白,容易吸收。大豆蛋白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也较高(除未经过任何加工的大豆蛋白质含有的蛋氨酸含量较少),而且又因为豆类食物不含胆固醇,这是动物性食物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大豆蛋白被人们广泛利用。现有技术中大豆蛋白的生产一般是采用碱溶酸沉的工艺,即将低温脱脂后的豆粕经浸提、分离后得到豆乳,将豆乳加入酸液后进行沉降,经固液分离得到凝乳和豆清,取凝胶加碱液中和,然后经杀菌、闪蒸、喷雾干燥,进而得到大豆蛋白。但是,在生产大豆蛋白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蛋白废水,此蛋白废水中除了含有较多的豆粕残渣、不溶性蛋白外,还含有大量的可生化物质和氨氮,废水的可生化性很强,直接排入河流会造成河流污染,需要对废水进行处理。目前较常见的废水处理手段有气浮法和沉淀法,前者的缺点是只可回收废水中的不溶性蛋白;后者由于相当比例的废水本身固含量较高,废水呈浆状且粘度不低,在量大的情况下分离效率极低而无法采用该方法进行连续生产。这些都限制了蛋白生产中废水的处理效果,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较大的污染。技术实现要素: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双级缺氧/好氧技术处理蛋白生产废水的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蛋白生产污水处理效果较差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利用双级缺氧/好氧技术处理蛋白生产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蛋白生产废水送入厌氧池,在厌氧菌和厌氧颗粒污泥的作用下进行厌氧处理;(2)将厌氧处理后的废水送入一级缺氧池,在反硝化菌和好氧颗粒污泥的作用下进行反硝化反应,所述蛋白生产废水中的亚硝态氮NO2-和/或硝态氮NO3-被还原为N2和NO;(3)将处理后的所述蛋白生产废水送入一级好氧池,在不断充氧的条件下,废水中的氨氮在硝化菌的作用下被转化为亚硝态氮NO2-和硝态氮NO3-;(4)将处理后的所述蛋白生产废水送入二级缺氧池,在反硝化菌和好氧颗粒污泥的作用下进行反硝化反应,使得所述蛋白生产废水中的亚硝态氮NO2-和/或硝态氮NO3-进一步被还原为N2和NO;(5)将处理后的所述蛋白生产废水送入二级好氧池,在不断充氧的条件下,进一步将废水中的氨氮在硝化菌的作用下被转化为亚硝态氮NO2-和硝态氮NO3-;(6)将处理后的所述蛋白生产废水送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处理后的出水达标排放,而沉淀的剩余污泥则回流至所述第一缺氧池利用。所述步骤(2)中,控制所述蛋白生产废水的BOD5/TKN值大于3-5,控制体系溶解氧小于0.5mg/L,调节体系pH值7-8,控制温度20-40℃进行反应。所述步骤(3)中,控制体系溶解氧不小于1mg/L,控制进水中的有机物浓度BOD5小于15-20mg/L,控制所述硝化菌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为3-10天,调节体系pH值为8.0-8.4,控制温度20-30℃进行反应。所述步骤(4)中,控制所述蛋白生产废水的BOD5/TKN值大于3-5,控制体系溶解氧小于0.5mg/L,调节体系pH值6-7,控制温度20-40℃进行反应。所述步骤(5)中,控制体系溶解氧不小于2mg/L,控制进水中的有机物浓度BOD5小于15-20mg/L,控制所述硝化菌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为3-10天,调节体系pH值为7-8,控制温度20-30℃进行反应。所述一级缺氧池和/或所述二级缺氧池内还添加有PAC和/或PAM。所述一级好氧池和/或所述二级好氧池内还添加有果胶酶和/或蛋白酶。所述一级好氧池的曝气池与所述一级缺氧池之间设置有污泥内回流泵进行污泥回流,实现反复脱氮。所述二级好氧池的曝气池与所述二级缺氧池之间设置有污泥内回流泵进行污泥回流,实现反复脱氮。本发明涉及一种动态双级缺氧/好氧污水处理技术,通过建立动态双级缺氧/好氧污水处理的系统;有效提高了污水处理过程氨氮和生化物质的去除能力,在保证出水稳定达标的前提下,降低污水处理过程能耗。本发明所述方法通过分别控制两级缺氧或好氧池内pH值的不同,进一步提升了污水处理过程氨氮和生化物质的去除能力,提升了出水的性能指标。更优的,通过在所述缺氧池内添加PAC和/或PAM以及在所述好氧池内添加果胶酶和/或蛋白酶的方式,更优质的提高了废水的处理性能,提高了出水的性能指标。附图说明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为本发明所述废水处理方法的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利用双级缺氧/好氧技术处理蛋白生产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蛋白生产废水送入厌氧池,在厌氧菌和厌氧颗粒污泥(占所述废水量的2wt%)的作用下进行厌氧处理2h;(2)将厌氧处理后的废水送入一级缺氧池,在反硝化菌和好氧颗粒污泥(占所述废水量的2wt%)的作用下进行反硝化反应,控制所述蛋白生产废水的BOD5/TKN值=6(低于该值时可通过添加甲醇补足碳源),控制体系溶解氧0.4mg/L,调节体系pH值7.5,控制温度30℃进行反应1h,所述蛋白生产废水中的亚硝态氮NO2-和/或硝态氮NO3-被还原为N2和NO;(3)将处理后的所述蛋白生产废水送入一级好氧池,在曝气池不断充氧的条件下,控制体系溶解氧为1.2mg/L,控制进水中的有机物浓度BOD5小于15mg/L,控制所述硝化菌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为8-10天,调节体系pH值为8.4,控制温度25℃进行反应1h,废水中的氨氮在硝化菌的作用下被转化为亚硝态氮NO2-和硝态氮NO3-;并将污泥通过污泥内回流泵内回流至所述一级缺氧池内进行反复脱氮;(4)将处理后的所述蛋白生产废水送入二级缺氧池,在反硝化菌和好氧颗粒污泥(占所述废水量的2wt%)的作用下进行反硝化反应,控制所述蛋白生产废水的BOD5/TKN值大于5,控制体系溶解氧0.4mg/L,调节体系pH值7.5,控制温度30℃进行反应1h,使得所述蛋白生产废水中的亚硝态氮NO2-和/或硝态氮NO3-进一步被还原为N2和NO;(5)将处理后的所述蛋白生产废水送入二级好氧池,在不断充氧的条件下,控制体系溶解氧不小于2mg/L,控制进水中的有机物浓度BOD5小于15mg/L,控制所述硝化菌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为8-10天,调节体系pH值为8.4,控制温度25℃进行反应1h,进一步将废水中的氨氮在硝化菌的作用下被转化为亚硝态氮NO2-和硝态氮NO3-;并将污泥通过污泥内回流泵内回流至所述二级缺氧池内进行反复脱氮;(6)将处理后的所述蛋白生产废水送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处理后的出水达标排放,而沉淀的剩余污泥则回流至所述第一缺氧池利用。实施例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利用双级缺氧/好氧技术处理蛋白生产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蛋白生产废水送入厌氧池,在厌氧菌和厌氧颗粒污泥(占所述废水量的2wt%)的作用下进行厌氧处理2h;(2)将厌氧处理后的废水送入一级缺氧池,在反硝化菌和好氧颗粒污泥(占所述废水量的2wt%)的作用下进行反硝化反应,控制所述蛋白生产废水的BOD5/TKN值=6(低于该值时可通过添加甲醇补足碳源),控制体系溶解氧0.4mg/L,调节体系pH值7.5,控制温度30℃进行反应1h,所述蛋白生产废水中的亚硝态氮NO2-和/或硝态氮NO3-被还原为N2和NO;(3)将处理后的所述蛋白生产废水送入一级好氧池,在曝气池不断充氧的条件下,控制体系溶解氧为1.2mg/L,控制进水中的有机物浓度BOD5小于15mg/L,控制所述硝化菌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为8-10天,调节体系pH值为8.4,控制温度25℃进行反应1h,废水中的氨氮在硝化菌的作用下被转化为亚硝态氮NO2-和硝态氮NO3-;并将污泥通过污泥内回流泵内回流至所述一级缺氧池内进行反复脱氮;(4)将处理后的所述蛋白生产废水送入二级缺氧池,在反硝化菌和好氧颗粒污泥(占所述废水量的2wt%)的作用下进行反硝化反应,控制所述蛋白生产废水的BOD5/TKN值大于5,控制体系溶解氧0.4mg/L,调节体系pH值6.5,控制温度30℃进行反应1h,使得所述蛋白生产废水中的亚硝态氮NO2-和/或硝态氮NO3-进一步被还原为N2和NO;(5)将处理后的所述蛋白生产废水送入二级好氧池,在不断充氧的条件下,控制体系溶解氧不小于2mg/L,控制进水中的有机物浓度BOD5小于15mg/L,控制所述硝化菌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为8-10天,调节体系pH值为7.5,控制温度25℃进行反应1h,进一步将废水中的氨氮在硝化菌的作用下被转化为亚硝态氮NO2-和硝态氮NO3-;并将污泥通过污泥内回流泵内回流至所述二级缺氧池内进行反复脱氮;(6)将处理后的所述蛋白生产废水送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处理后的出水达标排放,而沉淀的剩余污泥则回流至所述第一缺氧池利用。实施例3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利用双级缺氧/好氧技术处理蛋白生产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蛋白生产废水送入厌氧池,在厌氧菌和厌氧颗粒污泥(占所述废水量的2wt%)的作用下进行厌氧处理2h;(2)将厌氧处理后的废水送入一级缺氧池,在反硝化菌和好氧颗粒污泥(占所述废水量的2wt%)的作用下进行反硝化反应,所述一级缺氧池内还添加有占所述废水量1wt%的PAC和PAM(质量比1:1),并控制所述蛋白生产废水的BOD5/TKN值=6(低于该值时可通过添加甲醇补足碳源),控制体系溶解氧0.4mg/L,调节体系pH值7.5,控制温度30℃进行反应1h,所述蛋白生产废水中的亚硝态氮NO2-和/或硝态氮NO3-被还原为N2和NO;(3)将处理后的所述蛋白生产废水送入一级好氧池,在曝气池不断充氧的条件下,控制体系溶解氧为1.2mg/L,控制进水中的有机物浓度BOD5小于15mg/L,控制所述硝化菌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为8-10天,调节体系pH值为8.4,控制温度25℃进行反应1h,所述一级好氧池内还添加有占所述废水量0.2wt%的果胶酶和蛋白酶(质量比1:1),废水中的氨氮在硝化菌的作用下被转化为亚硝态氮NO2-和硝态氮NO3-;并将污泥通过污泥内回流泵内回流至所述一级缺氧池内进行反复脱氮;(4)将处理后的所述蛋白生产废水送入二级缺氧池,在反硝化菌和好氧颗粒污泥(占所述废水量的2wt%)的作用下进行反硝化反应,所述一级缺氧池内还添加有占所述废水量1wt%的PAC和PAM(质量比1:1),并控制所述蛋白生产废水的BOD5/TKN值大于5,控制体系溶解氧0.4mg/L,调节体系pH值6.5,控制温度30℃进行反应1h,使得所述蛋白生产废水中的亚硝态氮NO2-和/或硝态氮NO3-进一步被还原为N2和NO;(5)将处理后的所述蛋白生产废水送入二级好氧池,在不断充氧的条件下,控制体系溶解氧不小于2mg/L,控制进水中的有机物浓度BOD5小于15mg/L,控制所述硝化菌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为8-10天,调节体系pH值为7.5,控制温度25℃进行反应1h,所述二级好氧池内还添加有占所述废水量0.2wt%的果胶酶和蛋白酶(质量比1:1),进一步将废水中的氨氮在硝化菌的作用下被转化为亚硝态氮NO2-和硝态氮NO3-;并将污泥通过污泥内回流泵内回流至所述二级缺氧池内进行反复脱氮;(6)将处理后的所述蛋白生产废水送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处理后的出水达标排放,而沉淀的剩余污泥则回流至所述第一缺氧池利用。经本发明所述方法处理的蛋白生产废水,可有效去除蛋白、氨氮等污染物,经检测所述方法综合处理水的水质指标如下表1所示。表1处理水水质指标项目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CODCr≤75mg/L≤65mg/L≤50mg/L氨氮≤8mg/L≤5mg/L≤3mg/LBOD≤18倍≤15倍≤10倍总氮≤18mg/L≤15mg/L≤10mg/L挥发酚≤0.27mg/L≤0.2mg/L≤0.15mg/L氰化物≤0.18mg/L≤0.15mg/L≤0.1mg/L本发明所述蛋白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以两级缺氧/好氧系统进行净化处理,可实现蛋白生产废水的高效率低成本的脱氮、脱生化物处理,可满足对废水的处理需求。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