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污水处理的悬浮球填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4966阅读:1752来源:国知局
用于污水处理的悬浮球填料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环保技术水处理领域,具体地讲就是涉及用于污水处理的悬浮球填料。



背景技术:

球形悬浮填料,又称孔旋转球形悬浮填料,其是对国内处理污水,生物膜法采用的多种填料中开发的最新系列产品。该填料中由稀乙烯(或由聚丙烯)材料注塑而成,分内外双层球体外部为鱼网状球体,内部为旋转型球体,中心可选择放置塑料编织丝、小块海绵、弹性填料、软性填料、组合填料或其他滤料。在污水的生化处理中具有全立体结构,比表面积远远大于其它生物填料,易挂膜,且易反冲洗脱落,不堵塞。

但是,现有的内部旋转球体的体积较大,在运行中由于生物挂膜、积泥的影响,内部球体在重力增加导致不能在水流作用下运动,出现下沉现象,不能流化,降低了水污染治理的效率;其次单层壳体的结构容易受水流的影响,挂膜周期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悬浮球填料,包括旋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部的载体构成,壳体的网孔为不规则的几何形状,呈网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双层结构;内部为旋转型球体,具有一个中心轴,沿着轴呈扇面排列的框架,框架上设置有纤维丝;所述框架的直径小于壳体直径的三分之一,每个壳体内旋转型球体不少于3个。

所述的纤维丝为醛化纤维丝。

所述的纤维丝为聚乙烯扁丝。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内部的载体采用纤维丝有利于污水处理中的挂膜。2,载体的直径小于壳体的直径,有利于载体随着水流与壳体产生摩擦使生物脱落,防止载体因为生物挂膜造成球体重量增加,载体与壳体之间的流动性差,因而出现下沉现象,不能处于流化状态。3,双层壳体的结构有利生物膜挂膜,从而减少水流的影响造成的挂膜周期过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内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旋转型球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悬浮球填料,包括旋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部的载体构成,壳体的网孔为不规则的几何形状,呈网状结构。旋转壳体塑料注造两个半园形的鱼网状的球形。分内、外双层壳体2、1。在污水的生化处理中具有全立体结构,比表面积大,直接投放,无须固定,易挂膜,不堵塞。全塑结构单元填料具有a/o、a2/o水解—好氧功能。

内部载体为旋转型球体3,具有一个中心轴,沿着轴呈扇面排列的框架,框架上设置有纤维丝;所述框架的直径小于壳体直径的三分之一,每个壳体内旋转型球体不少于3个。在使用过程中,微生物挂膜快、生物膜易脱落,抗酸碱、耐老化、不受水流影响,使用寿命长产品耐生物降解,剩余污泥极少,安装方便。

所述的纤维丝为醛化纤维丝或聚乙烯扁丝。纤维丝在水体中能随水流自由摆动。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环保技术水处理领域,具体地讲就是涉及用于污水处理的悬浮球填料。包括旋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部的载体构成,壳体的网孔为不规则的几何形状,呈网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双层结构;内部为旋转型球体,具有一个中心轴,沿着轴呈扇面排列的框架,框架上设置有纤维丝;所述框架的直径小于壳体直径的三分之一,每个壳体内旋转型球体不少于3个。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内部的载体采用纤维丝有利于污水处理中的挂膜。2,载体的直径小于壳体的直径,有利于载体随着水流与壳体产生摩擦使生物脱落,防止载体因为生物挂膜造成球体重量增加,载体与壳体之间的流动性差,因而出现下沉现象,不能处于流化状态。

技术研发人员:胡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安捷宜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6.04.26
技术公布日:2017.11.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