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生活污水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883646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的生活污水处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21世纪人类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严重破坏与污染,使人们的健康遭受到严重的威胁。其中水污染的程度已经造成严重的失衡,大自然因过度的污染已经失去原有的自净循环能力。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随着饮水和食物,把水中的各种元素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的各个部分。当水中含有细菌,病毒,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时,对人体的危害十分严重。通过污水处理工程,修复大自然生态平衡已经迫在眉睫。目前城市污水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由于城市管网建设不够完善等因素,部分生活污水只经过化粪池简易处理即排入河流等地,携带大量病菌及氮,磷等营养物质,严重污染地表水。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已经比较完善,但也存在基建费用高,占地面积广,处理流程长等不利因素。缺少一套适用于城市广场,车站,旅游景区等地的流程简易的,可小型化的污水处理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新型用于厕所的粪便污水,处理流程简易,能有效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及大肠杆菌等细菌病毒的污水处理方法。

本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四个步骤,依次是厌氧处理,好氧处理,沉降处理,消毒处理。具体流程为污水从总管(1)出来首先进行厌氧降解(2),高分子有机物的厌氧降解过程包括四个阶段。a水解阶段,高分子有机物被细菌胞外酶分解为小分子。这些小分子的水解产物能够溶解于水并透过细胞膜为细菌所利用。b酸化阶段,在此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被转化为以挥发性脂肪酸为主的末端产物。c产乙酸阶段,在产氢产乙酸细菌的作用下,上一阶段的产物被进一步转化为乙酸,氢气,碳酸以及新的细胞物质。d甲烷阶段,这一阶段里,乙酸,氢气,碳酸,甲酸和甲醇等被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和新的细胞物质。这四个阶段同时进行,保持动态平衡。厌氧处理过程将高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易降解有机物和二氧化碳,是后续好氧生物处理的预处理阶段。

厌氧处理结束的污水进入好氧池,进行好氧分解处理(3)。进入细胞内的有机底物,在各种胞内酶的催化作用下,微生物对其进行分解与合成代谢。对一部分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最终形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稳定的无机物,并从中获得合成细胞物质所需的能量。微生物对另一部分有机底物进行合成代谢,形成新的细胞物质。即参与微生物自身生长繁殖,这部分就是污水处理过程中增长的活性污泥部分。

污水处理后进行沉降处理(4),沉淀池采用异向斜管沉淀池形式,可以增加沉淀池的沉降面积,缩短颗粒沉降深度,改善水流状态。固体和液体在层流条件下分离,沉淀效率大大提高。由于颗粒沉降距离缩小,沉淀时间亦大大缩短。污泥沉降到底部,处理后的水从上层流出,进行消毒处理。

消毒处理(5)过程采用浸水式紫外线消毒法,浸没式紫外线消毒灯(6)发出的紫外光,能穿透细胞壁并与细胞质反应而达到消毒目的。浸水式的紫外线利用率高,杀毒效能好。一般大肠杆菌的平均去除率达到98%,细菌总数的去除率达96%,此外还能去除不易杀死的芽孢和病毒。不增加水的异味,不影响水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操作简易便于管理。经过以上4个步骤的处理后,出水水质能够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物排放标准》二级排放标准,满足中水回用,可以用来循环冲厕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污水处理流程图,图2为污水处理装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采用本污水处理方法,处理装置流程是污水首先进入厌氧池(7)进行分解,然后进入好氧池(8)继续分解有机物,气泵(13)不断向好氧池(8)内鼓入新鲜空气,污水然后进入沉淀池(9)进行沉淀过滤分离,上部清液进入储水柜(11)内,柜内的水经过紫外线消毒器(10)消毒,杀死细菌。处理后的水可以由稳压冲水泵(12)排出用于循环冲厕使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要打开排污泵(15)将柜子底部的污泥排出一部分,提高处理效率。设备的控制都集中在电控箱(14)上,可实现自动化控制。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发明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发明新型而并非首先与本发明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发明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已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发明需要,都在本发明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新型涉及一种新的生活污水处理方法。本处理方法主要针对厕所的粪便污水,采用活性污泥生物降解、斜管沉降和物理消毒杀菌相结合的方式,主要包括四个步骤,依次是厌氧处理,好氧处理,沉降处理,消毒处理。能有效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并去除大肠杆菌等细菌病毒,可做到干净、卫生、无异味、高效处理污水。处理后的水质能够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物排放标准》二级排放标准,处理后的水可冲厕使用,并且可实现中水回用,循环冲水,大大节约了水资源。

技术研发人员:李东鑫;张军;刘佳;陈晓凤;潘琦;魏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辽宁陆海石油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6.08.17
技术公布日:2018.03.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