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形溶气水释放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6370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浮法水处理工艺中的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锥形溶气水释放器。



背景技术:

气浮法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固液分离技术,在国内外应用广泛。其原理是利用系统产生的微气泡与目标去除物及其聚合体结合,形成夹气絮体。夹气絮体在浮力的作用下上浮到液相表面形成稳定的浮渣层,并最终伴随浮渣层的去除从液相主体中分离。气浮工艺在工业废水处理、资源回收、水源水净化和污泥浓缩等方面都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

溶气释放器作为压力溶气系统的关键装置,对气泡尺寸、分布,对气浮净水效果的好坏和日常费用的高低均有影响。现有释放器气泡直径较大,分布不均,气泡释放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锥形溶气水释放器,该释放器释放气泡浓密也稳定,气泡尺寸小,且释气率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锥形溶气水释放器,包括锥形芯体、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包括上下设置的进水管和锥形主体,上壳体的所述锥形主体套设于所述锥形芯体外侧,且上壳体的所述锥形主体与所述锥形芯体之间形成锥形通道;上壳体的所述锥形主体下部具有沿周向排布的至少两个第一出水口,所述进水管及所述第一出水口均与所述锥形通道相通。

优选的,所述锥形芯体底端具有第一底板,所述锥形通道止于所述第一底板;所述下壳体包括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通过升降装置与所述第一底板相连,所述升降装置上下运动时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底板带动所述锥形芯体上下运动。

优选的,所述下壳体还包括自所述第二底板周部向上延伸的锥形部,所述锥形部具有与所述第一出水口一一对应的第二出水口,且所述第二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至少部分重叠形成第三出水口。

优选的,所述锥形芯体及所述锥形主体均为上小下大的正锥体。

优选的,上壳体的所述进水管和所述锥形主体之间还具有上大下小的倒锥形通道。

优选的,所述倒锥形通道的底部低于所述锥形芯体的顶端。

优选的,所述锥形芯体的外周壁具有凹形环槽。

优选的,所述锥形芯体的外周壁还具有突出的第一齿部。

优选的,所述锥形主体内侧周壁具有突出的第二齿部。

优选的,本发明的所称“锥体”为圆锥体。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压力溶气水自进水管进入锥形通道,经倒锥形通道和锥形芯体顶端后进入锥形通道,最终由出水口喷出,在此过程中溶气水经过突然收缩后又逐渐扩大,消解的部分压能用以增加湍流程度,有利于促进空气分子的逸出,上小下大的锥形通道有利于释气的稳定性;

下壳体和升降装置的设计能够避免堵塞状况的发生;锥形通道内的第一齿部、第二齿部和环形凹槽均有利于气体的逸出。本发明的释放器释放气泡浓密也稳定,气泡尺寸小,且释气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锥形溶气水释放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其中:

1. 锥形芯体,11. 锥形芯体的顶端,12. 凹形环槽,13. 第一齿部,2. 上壳体,21. 进水管,22. 倒锥形通道,23. 锥形主体,231. 第二齿部,3. 下壳体,31. 第二底板,32. 锥形部,33. 第二出水口,4. 第一出水口,41. 第三出水口,5. 锥形通道,6. 第一底板,7.升降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图1中箭头指向为下壳体3运动方向,其中本发明所指上、下、左右均指读者面对图1而言的上、下、左、右,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一种锥形溶气水释放器,包括锥形芯体1、上壳体2和下壳体3,上壳体2包括上下设置的进水管21和锥形主体23,上壳体2的锥形主体23套设于所述锥形芯体1外侧,且上壳体2的所述锥形主体23与锥形芯体1之间形成锥形通道5;上壳体2的锥形主体23下部具有沿周向排布的至少两个第一出水口4,进水管21及第一出水口4均与锥形通道5相通。

锥形芯体1底端具有第一底板6,锥形通道5止于所述第一底板6;下壳体3包括第二底板31,第二底板31通过升降装置7与第一底板6相连,升降装置7上下运动时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底板6带动锥形芯体1上下运动。下壳体3还包括自所述第二底板31周部向上延伸的锥形部32,锥形部32具有与所述第一出水口4一一对应的第二出水口33,且第二出水口33与所述第一出水口4至少部分重叠形成第三出水口41。

当处于如图1所述状态时,即正常使用状态时,第三出水口41最小,当升降装置7带动下壳体3和锥形芯体1下降时,第三出水口41逐渐变大,此时锥形通道5也是逐渐变大的,这样就可把堵塞物排出,待堵塞物排出后,升降装置7上升,锥形芯体1和下壳体3恢复至正常使用状态。

具体的,锥形芯体1及锥形主体23均为上小下大的正锥体。

具体的,,上壳体2的所述进水管21和所述锥形主体23之间还具有上大下小的倒锥形通道22。

具体的,所述倒锥形通道22的底部低于所述锥形芯体的顶端11。

具体的,所述锥形芯体1的外周壁具有凹形环槽12(即环形凹槽)。锥形芯体1的外周壁还具有突出的第一齿部13,所述锥形主体23内侧周壁具有突出的第二齿部231。

具体的,以上所称“锥体”均指圆锥体。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