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棚棚顶的自动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55425发布日期:2018-06-12 03:02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清洗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大棚棚顶的自动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现有的大棚类型主要是玻璃温室大棚和塑料大棚,就目前来看,我国大棚种植大都选择钢管结构的塑料大棚。塑料大棚是通过透明的塑料薄膜覆盖在其顶面来达到采光和保温的目的。然而由于大棚一直处于风吹、日晒、雨淋的自然环境中,薄膜往往会被灰尘覆盖,日积月累后会有微生物繁殖形成苔藓等附着在塑料大棚棚顶表面,不易被自然降雨冲掉,造成大棚透光率降低,影响植物生长,导致作物产量减少。因此,对大棚棚顶进行清洗和修补等维护工作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申请号为CN201610790867.0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大棚棚顶的清洗装置,包括喷水装置、清洗工作带和走行装置,喷水装置包括供水管和喷水部。清洗工作带贴合在大棚棚顶上,清洗工作带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延伸 至大棚棚顶的两侧。大棚棚顶的两侧设置有大棚天沟,走行装置设置在大棚天沟中。清洗工作带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与走行装置连接。走行装置包括两个机架,两个推杆以及与机架转动连接的走行轮,两个推杆分别固定设置在两个机架上,两个机架分别放置在大棚棚顶两侧的大棚天沟中。清洗工作带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机架连接。工作人员通过推杆推动走行装置,走行装置通过走行轮的转动从而在大棚天沟的长度方向上作直线运动。走行装置上还设置动力装置。动力装置包括两个电机和两个卷带导轮。动力装置设置在走行装置上,两个电机分别固定在走行装置的两个机架上。两个卷带导轮分别与清洗工作带长度方向上的两端连 接,两个卷带导轮分别与两个电机传动连接。当电机做往复转动时,带动卷带导轮做往复转动,从而拉动清洗工作带在大棚棚顶的宽度方向上做往复运动,对大 棚棚顶进行搓洗,从而更好地使污垢从大棚棚顶的表面脱离。

该大棚棚顶的清洗装置通过设置在走行装置上的电机带动清洗工作带前后运动,从而达到清洗大棚棚顶的目的。但是该大棚棚顶清洗装置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清洗工作带上固定有喷水装置,清洗装置在工作状态下,由于喷水装置的重量远大于清洗工作带,清洗工作带和大棚棚顶摩擦力的存在导致卷带导轮无法带动清洗工作带往复转动,从而无法对大棚棚顶进行搓洗,因此该大棚棚顶的清洗装置存在清洗效果差的缺陷;二、当大棚天沟里的淤泥或杂物过多时,走行装置将无法行走,此时需要人工清理淤泥或杂物,才能保证走行装置正常运动,因此该大棚棚顶的清洗装置不能实现自动清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大棚棚顶清洗装置不能实现自动清洗,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棚棚顶的自动清洗装置。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大棚棚顶的自动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在大棚棚顶左右两侧的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两个具有空腔结构的滑块、穿过滑块的导轨及支座,所述导轨和所述支座固定连接;

喷水装置,所述喷水装置包括供水管和喷水管,所述供水管与所述喷水管连通,所述喷水管上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滑块上;

毛刷,所述毛刷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滑块上;

所述传动装置带动所述喷水装置和所述毛刷从后向前运动。

上述的一种大棚棚顶的自动清洗装置,所述传动装置上设有驱动滑块滑移的第一动力装置,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固定在所述传动装置上。

上述的一种大棚棚顶的自动清洗装置,所述传动装置上还设有第二动力装置,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包括两个电机和两个卷带导轮,两个所述卷带导轮分别与所述毛刷的两端连接,两个所述卷带导轮分别与两个所述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传动装置上。

上述的一种大棚棚顶的自动清洗装置,所述第二动力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毛刷活动连接的轴承,所述轴承固定在轴承座上,所述轴承座与所述传动装置固定连接。

上述的一种大棚棚顶的自动清洗装置,所述第二动力装置还包括两个设置在传动装置上的压带导轮,所述毛刷的两端绕过两个所述压带导轮后与所述卷带导轮连接。

上述的一种大棚棚顶的自动清洗装置,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杆、横梁和肋条,所述支撑杆固定在所述喷水管的底面,所述横梁固定在支撑杆的两端,所述横梁与所述传动装置通过肋条固定。

上述的一种大棚棚顶的自动清洗装置,所述喷水管首尾相连构成环状结构。

上述的一种大棚棚顶的自动清洗装置,所述毛刷具有与大棚棚顶相适应的弯曲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传动装置上设置滑块导轨组件,通过电机驱动滑块在导轨上来回滑移,由于导轨高于大棚天沟,因此本发明克服了杂物堵塞大棚天沟后驱动装置无法运动的缺点,从而实现了清洗装置的自动化清洗。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传动装置的侧面视图。

图4是本发明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 传动装置;11.支座;111.导轨;12.滑块;13.第一动力装置;14.第二动力装置;20.喷水管;201.支撑杆;202.横梁;203. 肋条;21.供水管;30.毛刷;40.大棚棚顶;41.大棚天沟。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特别指出,在本发明的描述中,以毛刷30为界,将未清洗的区域定义为前侧,将已清洗的区域定义为后侧。本发明的术语 “上”、“下”、“左”、“右”、“顶面”、“底面”、“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参照图1-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大棚棚顶的自动清洗装置,包括喷水装置、毛刷30和传动装置10,喷水装置包括供水管21和喷水管20。供水管21与喷水管20的内部空腔连接,用于向喷水管20中充水。毛刷30贴合在大棚棚顶40上,毛刷30的两端延伸至大棚棚顶40的两侧。大棚棚顶40的两侧设置有大棚天沟41,传动装置10设置在大棚天沟41中。毛刷30的两端与传动装置130连接。

传动装置10包括两个具有空腔结构的滑块12、穿过滑块12的导轨111及支座11,导轨111和支座11固定连接;传动装置10带动喷水装置和毛刷30从后向前运动。传动装置10上设有驱动滑块12滑移的第一动力装置13,第一动力装置13固定在传动装置10上。传动装置10上还设有第二动力装置14,第二动力装置14包括两个电机和两个卷带导轮,两个卷带导轮分别与毛刷30的两端连接,两个卷带导轮分别与两个电机传动连接,电机固定在传动装置10上。第二动力装置14还包括与毛刷30活动连接的轴承,轴承固定在轴承座上,轴承座与传动装置10固定连接。第二动力装置14还包括两个设置在传动装置10上的压带导轮,毛刷30的两端绕过两个压带导轮后与卷带导轮连接。

喷水管20(也就是本实施例的环形结构的管状件)的下端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传动装置上,需要说明的是,固定装置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任意结构,只需要满足传动装置10带动喷水管20往复行走即可。其中,毛刷30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为毛刷30的前侧和后侧,管状件的外周面包括位于清毛刷30前侧的第一侧面和位于毛刷30后侧的第二侧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相背。管状件在第一侧面上开孔构成第一喷水部,管状件在第二侧面上开孔构成第二喷水部;此时,管状件中的水从第一喷水部和第二喷水部中喷出。从第一喷水部喷出的水喷洒在管状件毛刷30前方的大棚棚顶40表面上,从第二喷水部喷出的水喷洒在毛刷30后方的大棚棚顶40表面上。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喷水部和第二喷水部并不限于开设于管状件上的孔,设置在管状件上的喷头也可以构成第一喷水部和第二喷水部。喷水管20可以被制造成具备与大棚棚顶相适应的弯曲度的形式,使其自然贴合于大棚棚顶40,从而取得更好的清洁效果。同样,本实施例的喷水部并不限于管状件,任何具备空腔的装置均可用于喷水管。

本实施例的传动装置10可以是任何现有技术中的可移动构件,只需要满足传动装置10带动毛刷30和喷水装置在大棚天沟41中行走的功能即可。

在使用过程中,第一喷水部喷出的水喷洒在毛刷30前方的大棚棚顶40表面上,从而润湿毛刷30前方的大棚棚顶40表面;毛刷30经过被润湿的大棚棚顶40表面,擦洗大棚棚顶40表面上的污垢。由于此时大棚棚顶40表面是被润湿的,因此在毛刷30的擦洗下,污垢能够容易地从大棚棚顶40表面上脱离。随着毛刷30的运动,被擦洗后的大棚棚顶40表面位于毛刷30的后方。此时,第二喷水部喷出的水喷洒在毛刷30后方的大棚棚顶40表面上,对大棚棚顶40表面进行冲洗,将大棚棚顶40表面上的污垢冲走,从而实现了对大棚棚顶40的清洁。本实施例的大棚棚顶的清洗装置是通过先润湿,再擦洗,最后冲洗的清洁流程,使得大棚棚顶40能够的得到较好的冲洗,即清洁一次便可清除大棚棚顶40表面的污垢,无需反复清洁,清洁效率高。

本发明的装置,适用于大棚的规格是:棚宽4-15米,棚中高1.6-2.5米,棚边高1-2米。

实施例2:

参照图1-图4,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传动装置10。

本实施例的传动装置10包括两个机架,两个推杆以及与机架转动连接的行走轮,两个推杆分别固定设置在两个机架上,两个机架分别放置在大棚棚顶两侧的大棚天沟中。毛刷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机架连接。工作人员通过推杆推动传动装置,传动装置通过行走轮的转动从而在大棚天沟的长度方向上作直线运动。

为了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本实施例还设置了第一动力装置。其中,第一动力装置通过固定装置与喷水部连成一个整体;第一动力装置带动传动装置在长度方向上做往复运动,从而不需要人工推动即可自动清洗大棚棚顶。

为了达到更好的清洗效果,本实施例还设置了第二动力装置,第二动力装置13包括两个电机和两个轴承,第二动力装置设置在传动装置上,两个电机分别固定在走行装置的两个机架上。两个轴承分别固定在轴承座上,轴承座与机架固定连接,本实施例设置轴承的主要目的是带动毛刷高速旋转,毛刷旋转后能够快速的清理大棚长度方向的污垢。同时,第二动力装置还连接卷带导轮,两个卷带导轮分别与毛刷长度方向上的两端连接,两个卷带导轮分别与两个电机传动连接。当电机做往复转动时,带动卷带导轮做往复转动,从而拉动毛刷在大棚棚顶的宽度方向上做往复运动,对大棚棚顶进行搓洗,从而清理掉大棚宽度方向的污垢。如此循环便可更好地使污垢从大棚棚顶的表面脱离。

本实施例中,第二动力装置还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传动装置10的两个机架上的压带导轮。毛刷30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绕过两个压带导轮后与两个卷带导轮连接。压带导轮使毛刷30保持一定张力,从而使得毛刷30能够紧贴大棚棚顶40,以提高清洁效果。

实施例3:

参照图1-图4,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喷水管20的固定方式,本实施例的喷水管20(也就是实施例1和2的环形结构的管状件)的下端固定有支撑杆201,支撑杆201的两端设有横梁202,横梁202与传动装置10通过肋条203固定连接。本实施例的第一动力装置12与肋条203固定连接,通过固定装置与喷水部连成一个整体;第一动力装置12带动传动装置10在长度方向上做往复运动,从而不需要人工推动即可自动清洗大棚棚顶40。

其中,毛刷30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为毛刷30的前侧和后侧,管状件的外周面包括位于清毛刷30前侧的第一侧面和位于毛刷30后侧的第二侧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相背。管状件在第一侧面上开孔构成第一喷水部,管状件在第二侧面上开孔构成第二喷水部;此时,管状件中的水从第一喷水部和第二喷水部中喷出。从第一喷水部喷出的水喷洒在管状件毛刷30前方的大棚棚顶40表面上,从第二喷水部喷出的水喷洒在毛刷30后方的大棚棚顶40表面上。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