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将有机废弃物处理转化利用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655414发布日期:2018-06-12 03:01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将有机废弃物处理转化利用的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废弃物是指居民生活垃圾、农林有机废弃物和工业有机废弃物的统称,生活垃圾中含有有机物成分的废弃物主要是纸、纤维、竹木、厨房菜渣等。生活垃圾中60%以上为有机垃圾,且逐年增长,其中40-60%为餐厨垃圾或餐余物,有机垃圾的处理已成为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

目前,国内外有机废弃物的处理方式主要有3种:填埋、焚烧和生物处理。填埋作为有机废弃物的最终处理方式,被广泛采用,该法虽然简单易行,处理量大,但是占地面积大,浪费严重,二次污染严重,尤其在人口密集地区地价昂贵以及当地居民对环境卫生的要求都不适合垃圾填埋。现在,国外正逐步减少原生垃圾填埋量,尤其在欧盟各国,已强调垃圾填埋只能是最终处置手段,而且只能是无机垃圾。焚烧的方式处理有机废弃物在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使用较多,这种处理方法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高,且易造成空气污染,特别是有毒气体对人体的影响很大。生物处理多采用堆肥化,堆肥化是指利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微生物,通过人为的调节和控制,促进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的生物化学过程。由于好氧堆肥堆体温度高(一般在50℃~ 65℃),故又称为高温好氧堆肥。厌氧堆肥化是在无氧条件下,厌氧微生物对废物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转化的过程,而厌氧微生物对有机物分解速度缓慢,处理效率低,容易产生恶臭,其工艺条件也较难控制,利用较少。因此如何既经济又环保的处理有机废弃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有机废弃物处理技术中不环保、不经济等缺点以及为弥补肥料和优质蛋白饲料缺乏而提供一种将有机废弃物处理转化利用的方法,具体是利用蜚蠊对预处理的有机废弃物进行生物过腹转化处理,处理有机废弃物的蜚蠊可作为蛋白饲料用于养殖业,其产生的粪便可作为肥料。采用所述有机废弃物处理转化利用的方法不消耗其他能源,过程中无废水、废气、废渣等三废的二次污染产生,转化成本低,收益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将有机废弃物处理转化利用的方法,利用蜚蠊对预处理的有机废弃物进行生物过腹转化处理,处理有机废弃物的蜚蠊用于产生粪便肥料或转化为蛋白饲料。

所述有机废弃物为居民生活垃圾、农林有机废弃物和工业有机废弃物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有机废弃物的预处理具体为:先将有机废弃物中的蜚蠊无法处理或/和影响设备粉碎的物质剔除,粉碎搅拌,调整有机废弃物的含水量不大于90%,固形颗粒物粒径不大于10目。为了保证蜚蠊高效的处理转化有机废弃物,剔除有机废弃物中蜚蠊无法处理及设备无法粉碎的物质,这样既降低了清理的难度,又避免对粉碎设备造成的损害。预处理后有机废弃物含水量及粒径条件不仅方便设备的输送以及蜚蠊的饲喂,而且含水量超过该数值范围,蜚蠊容易淹死,蜚蠊可转化的有机废弃物太低;粒径超过所述范围,蜚蠊过腹转化时间会大大延长,不利于有机废弃物的高效率转化。

所述蜚蠊为美洲大蠊、德国小蠊、东方蜚蠊、褐斑大蠊、澳洲大蠊、日本大蠊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生物过腹转化在有机废弃物处理室内进行,该有机废弃物处理室为立体成排结构,每排设有放置蜚蠊的养殖架,所述养殖架安装有竖向隔片。竖向隔片方便自动化投放有机废弃物给蜚蠊,便于蜚蠊取食有机废弃物;所述隔片数量范围符合蜚蠊黑暗密闭空隙的生活习性,同时可以增加蜚蠊处理有机废弃物的空间面积,最大限度的增加有机废弃物的处理效率。

所述隔片数量为20~120张/米。

按照所述有机废弃物处理室每层面积,放置蜚蠊的数量为3×104只/ m2~3×106只/ m2

所述有机废弃物利用蜚蠊转化处理的饲喂条件为温度20℃~35℃,湿度60%~98%。在该温度、湿度范围内蜚蠊可以保持较好的有机废弃物处理转化能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所述将有机废弃物处理转化利用的方法既能解决有机废弃物难处理的问题,同时获得了附加值高的蛋白饲料和肥料。整个有机废弃物的处理过程中无其他能源的消耗,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有机废弃物的分解速度快且彻底,处理转化效率极高,设施投资低,运行费用低、附加值高。

综上所述,采用本发明所述有机废弃物处理转化利用的方法经济环保,平均每天有机废弃物的转化处理量不少于所用蜚蠊重量的1%;同时每天处理1吨的有机废弃物,1年可至少产生15吨的蛋白干饲料以及30吨的有机肥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阐述,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了解本发明,但并不因此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收集居民生活垃圾,对居民生活垃圾进行分拣,剔除其中的金属制品、玻璃陶瓷、塑料等物质,进行粉碎搅拌,测含水量不大于90%,固形颗粒物粒径不大于10目,将其通过输送管道输送到美洲大蠊废弃物处理室的喂食通道,处理室中养殖架每米的隔片数量约为25张,处理室每平方米饲养美洲大蠊约8×104只,处理室温度控制在25℃~32℃,湿度控制在60%~95%,平均每天美洲大蠊处理转化的居民生活垃圾量为4%。在此条件下喂养6个月,收集处理室中美洲大蠊,干燥后称重,每平米的处理室面积可得约30kg的蜚蠊蛋白饲料。

实施例2

收集农林有机废弃物,主要为烂菜叶水果及秸秆树叶等,对农林有机废弃物进行分拣,剔除其中的金属制品、玻璃陶瓷、塑料等物质,进行粉碎搅拌,测含水量约70%,固形物粒径不大于10目,将其通过传送带输送到德国小蠊处理室的喂食通道,处理室中养殖架,每米的隔片数量约为90张,处理室单层每平方米饲养德国小蠊约2.5×106只,处理室温度控制在25℃~32℃,湿度控制在70%~90%,平均每天德国小蠊处理转化的有机废弃物量为处理室德国小蠊总重量的10%,在此条件下喂养3个月,收集捕捉灭杀处理室中德国小蠊,干燥后称重,每平米的处理室面积可得约90kg的蜚蠊蛋白饲料。

实施例3

收集工业有机废弃物,主要为酒糟豆渣等工业废弃物,对工业有机废弃物进行分拣,将工业有机废弃物中东方蜚蠊无法处理及影响设备粉碎的物质如金属制品、玻璃等剔除,进行粉碎搅拌,测含水量约85%,固形物粒径不大于10目,将其通过小车输送到东方蜚蠊处理室的喂食通道,处理室中养殖架,每米的隔板数量为50张,处理室每平方米饲养东方蜚蠊1.5×105只处理室温度控制在22℃~28℃,湿度控制在60%~85%,平均每天东方蜚蠊处理转化的工业有机废弃物量为处理室东方蜚蠊总重量12%。在此条件下喂养8个月,收集平日死亡的东方蜚蠊,干燥后称重,每平米的处理室面积可得约46kg的蜚蠊饲料。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