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渗滤集蓄与净化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92319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一种雨水渗滤集蓄与净化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城市雨水蓄积和净化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雨水渗滤集蓄与净化的方法。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降雨时“渗水、蓄水、净水”,需要时将蓄积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近年来,随着极端天气多发频发,我国许多城市遭遇强降雨后普遍存在内涝现象。“海绵城市”的理念在解决城市内涝方面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陆续被写入建设规划。以往我国治理城市内涝的方法和思路相对简单,多侧重于追求大面积硬质化路面、增设和扩大下渗设施和地下排水管道等,但这些只是以简单的方式对雨水进行空间转移,仍然属于对雨水的强排。近年来下沉式绿地、渗透塘、湿塘等开始受到关注并迅速建设,但由于填料相对单一,尽管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雨水的下渗,但难以有效蓄存雨水,并对雨水进行净化和加以利用。

因此,研究和开发能够高效、持续保障雨水下渗、蓄存、净化、回用的系统对海绵城市的建设显得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雨水渗滤集蓄与净化的方法,通过过滤和储存,达到将雨水下渗、蓄存、净化、回用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雨水渗滤集蓄与净化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step1,将天空中落下的雨水与生物滞留池的砾石排水层接触,使其中体积较大的物质被拦截后得到雨水A;

step2,将雨水A经过PP棉过滤得到雨水B;

step3,将雨水B经过活性炭过滤得到雨水C;

step4,将雨水C经过RO膜过滤得到雨水D;

step5,将雨水D经过矿化球提升矿物质而得到雨水E;

step6,将雨水E经过紫外线灯所射出的紫外线杀菌得到雨水F;

step7,将雨水F经过陶瓷滤芯杀菌得到雨水G;

step8,将雨水G注入到蓄水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天空中落下的雨水经过生物滞留池砾石排水层初步过滤,将体积较大的物质拦截而得到雨水A,再将雨水A通过PP棉进一步过滤,将体积较小的物质拦截而得到雨水B,再经过活性炭的吸附作用,从而能够对雨水B净化而得到雨水C,再将雨水C经过RO膜将体积最小的物质拦截而得到更为纯净的雨水D,再通过矿化球将矿物质释放到雨水D中得到雨水E,再将雨水E经过紫外线杀菌得到雨水F,再经过陶瓷滤芯杀菌得到较为纯净且含有一定矿物质的雨水G,此雨水G可直接饮用,最后将雨水G注入到蓄水槽中进行储存,从而完成了对雨水下渗、蓄存、净化、回用的目的。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活性炭为载银活性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载银活性炭净化水的效果要高于普通净水炭,由于载银后的活性炭依照银离子的微动效应能够起到抑菌、杀菌的作用,从而能够提升对雨水的净化作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紫外线灯呈环状,所述的雨水E从紫外线灯中间穿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水具有一定的反光作用,且由于紫外线的波长较短,易于反射和折射,将紫外线灯制成环状,并且将雨水E从紫外线灯中间穿过,能够有效提升对雨水E的杀菌作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PP棉的过滤精度为5微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将体积较大的物质如铁锈、虫卵等进行过滤。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雨水C通过加压机构透过所述RO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RO膜上的孔径较小,雨水C透过RO膜的速度较慢,通过加压机构能够有效提升雨水C透过RO膜的速度,增加工作效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加压机构包括入水管、出水管、活塞杆和单向阀,所述的活塞杆与出水管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的单向阀安装于所述入水管中,所述的入水管与所述出水管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雨水C注入到入水管中,继而流入到出水管中,将活塞杆往靠近雨水C的方向滑动,对雨水C施加压力,此时,单项阀关闭,使得雨水C可以顺利通过压力的作用而快速穿过RO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PP棉置于雨水A的水平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天空中落下的雨水经过生物滞留池砾石排水层初步过滤后会残留较多的物资在雨水A中,再将雨水A由下而上穿过PP棉,通过重力的作用,使得雨水A中的物质能够沉淀下来,提升过滤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矿化球采用麦饭石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麦饭石对人体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将天空中落下的雨水经过生物滞留池砾石排水层、PP棉的过滤,再经过活性炭的净化,再经过RO膜的过滤,再经过矿化球提升雨水中的矿物质,再经过紫外线灯和陶瓷滤芯的杀菌,最后将雨水通过蓄水箱储存,达到将雨水下渗、蓄存、净化、回用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体现加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砾石排水层;11、水泵;21、PP棉;22、活性炭;23、RO膜;24、矿化球;25、紫外线灯;26、陶瓷滤芯;3、加压机构;31、入水管;32、出水管;33、活塞杆;34、单向阀;35、塞部;4、蓄水槽;91、第一水管;92、第二水管;94、第四水管;95、第五水管;96、第六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雨水渗滤集蓄与净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选取合适的地势较低的位置,开挖生物滞留池基坑以及放置用以储存净化后雨水的蓄水箱;在生物滞留池距离路面两侧4cm处铺设开口的立缘石带,为生物滞留池的进水口,同时截留入树枝、塑料袋等体积较大的物质。

在生物滞留池的内部四周及底部均铺设砾石排水层1,砾石排水层1由砾石铺设而成且厚度为5cm。

天空上的雨水由进水口进入到砾石排水层1中,并渗透砾石排水层1,得到雨水A,将雨水A通过水桶储存,由于PP棉21的水平位置要高于雨水A的水平位置,在第一水管91上连接水泵11,水泵11将雨水A由水桶抽到放置管中,在放置管内固定过滤精度为3微米为PP棉21,放置管采用玻璃制成,并且PP棉21在放置管中的厚度为10厘米。将雨水A中的大部分体积较小的物质进行过滤而得到雨水B。

通过第二水管92与放置管连通,将雨水B引入盛有载银活性炭22的容纳腔中,并将雨水B置于容纳腔中放置30分钟,容纳腔采用玻璃制成,由于载银活性炭22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能够将雨水B中的氯原子吸附,从而净化雨水B而得到雨水C。

由于RO膜23上的孔较小,将雨水C通过RO膜23需要使用加压机构3用以增加流速;加压机构3包括入水管31、出水管32、活塞杆33以及单向阀34。入水管31竖直放置,并且上端和容纳腔连通,将RO膜23固定于下端;出水管32倾斜放置,并且将出水管32的下端与入水管31的中部连通;单向阀34安装在入水管31的中部,并且置于出水管32与入水管31连接处的上方,雨水C能通过重力的作用推动单向阀34翻转,并能够从入水管31的上端流到RO膜23上;活塞杆33上固定有橡胶制成的塞部35,塞部35与出水管32的内壁始终保持抵触,活塞杆33能够推动或者拉动塞部35沿着出水管32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当活塞杆33往靠近入水管31的方向移动时,对雨水C加压,使雨水C一部分往入水管31的上端流将单向阀34闭合,另一部分穿过RO膜23,并经过RO膜23的过滤得到雨水D。

将雨水D通过第四水管94引入到放置槽中,放置槽采用玻璃制成。在纺织槽内放置矿化球24,矿化球24为麦饭石。矿化球24的直径为5厘米到6厘米之间。矿化球24铺设于放置槽中的厚度为20厘米。雨水D在放置槽内浸泡24小时,使矿化球24中的矿物质充分溶于雨水D中而形成雨水E。

将雨水E通过第五水管95引出,第五水管95出水口位于圆环状的紫外线灯25的上方,雨水E从紫外线灯25中间滴落,通过紫外线灯25通电所产生的紫外线照射到雨水E上,对雨水E杀菌而得到雨水F。

将雨水F穿过紫外线灯25之后,滴落到储水槽中,在储水槽内预先放入若干个陶瓷滤芯26,陶瓷滤芯26呈圆筒状,并且竖直放置在储水槽内,并且将陶瓷滤芯26靠近出水槽的一端封堵,雨水从陶瓷滤芯26内渗透到陶瓷滤芯26外部之后即可得到雨水G。

第六水管96的上端与储水槽的内壁连通,下端置于蓄水槽4中。通过虹吸作用,将雨水G引入到蓄水槽4中。从而完成了对空中的降水下渗、蓄存、净化、回用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