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4746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净水器。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净水产品作为健康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净水行业也随之在高速地发展。自来水通常通过过滤系统过滤后得到纯净的净化水。

根据净化水的要求不同,净水器的过滤系统通常设置三个数量及以上的滤芯,不同的滤芯过滤的精度不同。滤芯数量少的净化水程度有限,而滤芯数量增多无疑增加制备成本及装配的难度。特别是对于多个滤芯的结构,在实际装配过程中经常存在滤芯与滤芯底座装配错误的问题,导致净化水无法达到需求。

除了实现结构简单、装配准确的需求,净水器提供的净化水的品质至关重要。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装配准确、净水品质良好的净水器以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净水器,该净水器仅有两个滤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装配准确,而且不用使用者等待净水,能够即开即用,水质干净卫生。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

提供一种净水器,设置有双滤芯式过滤系统、随着内部水容量而伸缩变化的储水装置、出水机构、助力泵、抑菌装置及管路;

所述双滤芯式过滤系统设置有第一滤芯、第二滤芯、第一滤芯座和第二滤芯座;

所述第一滤芯座与所述第二滤芯座规格不同,所述第一滤芯座与所述第一滤芯匹配,所述第二滤芯座与所述第二滤芯匹配,所述第一滤芯不能与第二滤芯座装配,所述第二滤芯不能与第一滤芯座装配,所述第一滤芯座与所述第二滤芯座之间通过管路连接;

未净化水源通过管路输送至双滤芯式过滤系统的入水口,双滤芯式过滤系统的净化水出水口与储水装置的入水口连通,储水装置的出水口与出水机构连通;

所述储水装置设置为可伸缩的水箱或者水袋,所述储水装置不与外界大气连通;

所述助力泵设置于所述出水机构的管路,所述抑菌装置设置于所述出水机构的管路,所述抑菌装置较所述助力泵靠近所述出水机构的出水口。

优选的,上述抑菌装置设置为UV灯。

优选的,上述储水装置可拆卸式与对应的管路连通。

优选的,上述第一滤芯座设置的水路中至少部分是集成水路,所述第二滤芯座设置的水路中至少部分是集成水路。

优选的,上述第一滤芯座与所述第二滤芯座通过集成水路连接。

上述第一滤芯为粗过滤滤芯,所述第二滤芯为精细化过滤滤芯,所述第一滤芯和所述第二滤芯中至少一种是复合滤芯。

优选的,上述的净水器,双滤芯式过滤系统的净化水出水口设置于第二滤芯。

另一优选的,上述的净水器,双滤芯式过滤系统的净化水出水口设置于第一滤芯,第一滤芯至少设置有用于后处理的滤芯。

以上的,上述出水机构还设置有出水阀,出水阀设置于出水机构的出水口与过滤系统的净化水出水口之间的管路;

进一步的,上述的净水器,还设置有进水阀,所述进水阀设置于过滤系统的入水口或者过滤系统的进水管路或者设置于过滤系统的第一滤芯与第二滤芯之间的管路上。

进一步的,上述净水器,还设置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与所述进水阀、出水阀、助力泵分别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净水器,设置有双滤芯式过滤系统、随着内部水容量而伸缩变化的储水装置、出水机构、助力泵、抑菌装置及管路;所述双滤芯式过滤系统设置有第一滤芯、第二滤芯、第一滤芯座和第二滤芯座;所述第一滤芯座与所述第二滤芯座规格不同,所述第一滤芯座与所述第一滤芯匹配,所述第二滤芯座与所述第二滤芯匹配,所述第一滤芯不能与第二滤芯座装配,所述第二滤芯不能与第一滤芯座装配,所述第一滤芯座与所述第二滤芯座之间通过管路连接;未净化水源通过管路输送至双滤芯式过滤系统的入水口,双滤芯式过滤系统的净化水出水口与储水装置的入水口连通,储水装置的出水口与出水机构连通;所述储水装置设置为可伸缩的水箱或者水袋,所述储水装置不与外界大气连通;所述助力泵设置于所述出水机构的管路,所述抑菌装置设置于所述出水机构的管路,所述抑菌装置较所述助力泵靠近所述出水机构的出水口。该净水器设置有储水装置,故净化系统净化后的净化水可存储于储水装置内,实现储水装置即开即用的效果,避免使用者等待制水的时间损耗。由于储水装置不与外界大气连通,能够避免大气对净化水的影响,确保净化水的品质。从出水机构排出的水在出水口前还经过抑菌装置处理,因此,该净水器提供的水质良好。双滤芯式过滤系统设置有第一滤芯、第二滤芯两种滤芯及对应的滤芯座,第一滤芯座与第二滤芯座规格不同,故在装配滤芯时不会出错,具有装配准确的特点。该净水器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水质良好的特点。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净水器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净水器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图2中,包括:

双滤芯式过滤系统100、

第一滤芯110、第二滤芯120、

第一滤芯座130、第二滤芯座140、

储水装置200、

出水机构300、

助力泵400、

抑菌装置500。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一种净水器,如图1所示,设置有双滤芯式过滤系统100、随着内部水容量而伸缩变化的储水装置200、出水机构300、助力泵400、抑菌装置500及管路。

未净化水源通过管路输送至双滤芯式过滤系统100的入水口,双滤芯式过滤系统100的净化水出水口与储水装置200的入水口连通,储水装置200的出水口与出水机构300连通。

储水装置200设置为可伸缩的水箱或者水袋,储水装置200不与外界大气连通。当水箱或水袋内存储的水量多时,水箱或者水袋胀大;水箱或者水袋内水量减少时,水箱或者水袋对应收缩。储水装置200不与外界大气连通,能够确保储水装置内的水不受大气因素影响而导致水的品质降低。该净水器提供的水纯净度更高。

为了提高出水机构的排水性能,还设置有助力泵400,助力泵400设置于出水机构300的管路,通过助力泵400将出水机构300中的水泵出。抑菌装置500设置于出水机构300的管路,抑菌装置500较助力泵靠近出水机构300的出水口。从出水机构排出的水再经过抑菌装置500杀毒处理后在从出水机构300的出水口排出,能够确保排出的纯净水的品质。其中,抑菌装置可设置为UV灯。

通过设置储水装置200,双滤芯式过滤系统100制备的净化水可以存储于储水装置200,使用者使用时储水装置200的水直接通过出水机构300排出,具有即时使用的特点,解决了因制水而导致的等待。

出水机构300还设置有出水阀,出水阀设置于出水机构300的出水口与过滤系统的净化水出水口之间的管路。该具有储水装置200的双过滤式净水设备,还设置有进水阀,进水阀设置于过滤系统的入水口或者过滤系统的进水管路或者设置于过滤系统的第一滤芯与第二滤芯之间的管路上。为了便于控制,该具有储水装置的双过滤式净水设备还设置有控制板,控制板与进水阀、出水阀分别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净水器的连接管路、进水阀、出水阀、控制板等,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置。

双滤芯式过滤系统100设置有第一滤芯110、第二滤芯120、第一滤芯座130及第二滤芯座140。

第一滤芯座130与第二滤芯座140规格不同,第一滤芯座130与第一滤芯110匹配,第二滤芯座140与第二滤芯120匹配。第一滤芯110只能装配于第一滤芯座130,第二滤芯120只能装配于第二滤芯座140,第一滤芯110不能装配于第二滤芯座140,第二滤芯120不能装配于第一滤芯座130。该结构设置,便于实际装配中滤芯的准确装配,防止滤芯装配错误。第一滤芯座130与第二滤芯座140之间通过管路连接。第一滤芯座130与第二滤芯座140之间通过管路连接。第一滤芯座130与第二滤芯座140规格不同是指第一滤芯座130与第二滤芯座140的接口位置或者尺寸或者数量不同,目的是实现第一滤芯座与第一滤芯装配,第二滤芯座与第二滤芯装配,第一滤芯不能与第二滤芯座装配,第二滤芯不能与第一滤芯座装配。

第一滤芯座130设置的水路中至少部分是集成水路,第二滤芯座140设置的水路中至少部分是集成水路。集成管路是指至少三段以上的单独管路被集成在同一零件中。第一滤芯座与第二滤芯座之间通过集成管路连接。

第一滤芯110为粗过滤滤芯,第二滤芯120为精细化过滤滤芯。粗过滤滤芯通常是对较大颗粒的杂质进行过滤,可以为PP棉过滤膜或者纤维膜等。精细化滤芯通常为反渗透膜、超滤膜等。

第一滤芯110、第二滤芯120的具体构成根据过滤的精度需求灵活选择,可以为一种材质的滤芯,也可以为通过水路对应转配连接的多个复合滤芯。优选第一滤芯110和所述第二滤芯120中至少一种是复合滤芯。

本实施例净水器,双滤芯式过滤系统100的净化水出水口设置于第二滤芯120。未净化水源通过管路进入双滤芯式过滤系统100,依次经过第一滤芯110、第二滤芯120处理后,净化后的纯净水通过双滤芯式过滤系统100的净化水出口排出,通过管路由出水机构300的出水口提供给使用者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净水器,通过设置储水装置200实现了净化水随时使用的效果。通过设置储水装置不与外部大气连通,能够确保储水装置内的水的纯净度。通过抑菌装置对即将排出的纯净水进行杀菌处理,能够确保排出的纯净水的品质。通过设置有第一滤芯110、第二滤芯120两种滤芯及对应的滤芯座,第一滤芯座130与第二滤芯座140规格不同,故在装配滤芯时不会出错,具有装配准确的特点。该净水器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出水品质好。

实施例2。

一种净水器,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该净水器的双滤芯式过滤系统100的管路结构不同。双滤芯式过滤系统100的净化水出水口设置于第一滤芯110,第一滤芯110至少设置有用于后处理的滤芯。如图2所示,待净化水源进入第一滤芯初步处理后,输入至第二滤芯进行精细化过滤处理,第二滤芯处理后的净化水再输入至第一滤芯,经过第一滤芯的后处理滤芯处理后再由净化水出水口排出,净化水出水口排出的净化水通过管路由出水口提供给使用者使用。后处理滤芯主要用于后处理,如改善口感、提高PH值或者改善水质营养成分等,后处理滤芯可以为后置活性炭等。

本实用新型的净水器,通过设置储水装置200实现了净化水随时使用的效果。通过设置储水装置不与外部大气连通,能够确保储水装置内的水的纯净度。通过抑菌装置对即将排出的纯净水进行杀菌处理,能够确保排出的纯净水的品质。通过设置有第一滤芯110、第二滤芯120两种滤芯及对应的滤芯座,第一滤芯座130与第二滤芯座140规格不同,故在装配滤芯时不会出错,具有装配准确的特点。该净水器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出水品质好。

实施例3。

一种净水器,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或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储水装置可拆卸式与对应的管路连通。可拆卸连接方式,便于出水装置的水箱或者水袋老化或者损坏时,方便更换。也可以在储水装置储满水时,移动使用。

可拆卸方式可以是螺纹装配、卡扣装配或者其它装配方式,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