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玻璃瓶的自动杀菌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2826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化妆品玻璃瓶的自动杀菌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妆品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化妆品玻璃瓶的自动杀菌设备。



背景技术:

化妆品用的瓶表面需要在清理干净之后才可以进行表面图案的喷涂或印制,传统作业是直接把瓶子送入酸洗池,通过手动或机械的方式杀菌后,捞出倒入水洗池,这种作业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很容易损伤瓶体。

因此,特别需要一种化妆品玻璃瓶的自动杀菌设备,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化妆瓶体外部杀菌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整个杀菌自动化作业,安全高效的化妆品玻璃瓶自动化杀菌流水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化妆品玻璃瓶的自动杀菌设备,包括输送带和杀菌箱,所述输送带的中端设置杀菌箱,所述输送带包含输送平面,所述杀菌箱包含杀菌腔,所述输送平面位于输送带中部的部分设置在杀菌腔内,在所述杀菌箱上,杀菌腔的上端设置负压吸风孔,所杀菌腔的一侧部设置紫外线杀菌灯,另一侧部设置反光镜面。

在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负压管道和风机,所述负压管道包含入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负压管道的入风口连通负压吸风孔,在所述负压管道上,入风口和出风口之间设置风机。

在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减震件,所述风机通过减震件设置在负压管道内,所述减震件包括螺栓、上部金属片、软体部和下部金属片,所述螺栓的一端和上部金属片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上部金属片的另一端通过软体部连接下部金属片的一端,所述螺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风机,所述下部金属片的另一端通过粘胶粘结在负压管道内。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在对化妆品瓶进行负压清洁的同时,紫外线杀菌灯对化妆品瓶进行杀菌处理,并通过反光镜面对紫外光线进行反光杀菌,达到充分利用紫外光线的效果;

2、风机通过特定结构的减震件设置在负压管道内,在保障稳固度的同时,达到较好的减震效果;

3、设置清洁等级检测仪,能够及时检测杀菌腔内的清洁等级,在长时间使用中,一方面便于操作人员及时知悉杀菌腔内清洁等级,另一方面清洁等级检测仪和风机可电性连接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可通过杀菌腔内清洁等级调整风机的抽风效果,达到均衡温度清洁化妆品瓶的效果;

4、喷涂超疏水疏油复合涂层,在长时间的使用中,能够保障负压管道的清洁等级,进而保障杀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杀菌箱与输送带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减震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自清洁涂料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输送带;2、风机;3、杀菌箱;4、输送平面;5、杀菌腔;6、减震件;61、螺栓;62、上部金属片;63、软体部;64、下部金属片;7、自清洁涂料层;8、紫外线杀菌灯;9、反光镜面;10、负压管道;20、负压吸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在全部附图的视图中,对应的参考符号表示对应的部件。

一种化妆品玻璃瓶的自动杀菌设备,包括输送带1和杀菌箱3,输送带1的中端设置杀菌箱3,输送带1包含输送平面4,杀菌箱3包含杀菌腔5,输送平面4位于输送带1中部的杀菌部位40(杀菌部分)设置在杀菌腔5内,在杀菌箱3上,杀菌腔5的上端设置负压吸风孔20,杀菌腔5的一侧部设置紫外线杀菌灯8,另一侧部设置反光镜面9。

在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负压管道10和风机2,负压管道10包含入风口和出风口,负压管道10的入风口连通负压吸风孔20,在负压管道10上,入风口和出风口之间设置风机。

风机2通过减震件6设置在负压管道10内(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风机2包含有外部壳体21,参见图1,风机2的外部壳体21通过减震件设置在负压管道10内),减震件6包括螺栓61、上部金属片62、软体部63和下部金属片64,螺栓61的一端和上部金属片62的一端固定连接,上部金属片62的另一端通过软体部63连接下部金属片64的一端,螺栓6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风机2,下部金属片64的另一端通过粘胶粘结在负压管 道10内,在保障稳固度的同时,达到较好的减震效果。

负压管道10的内侧壁喷涂自清洁涂料层7,自清洁涂料层7包含粘合消光底层71和疏水疏油面层72,负压管道10的内侧壁喷涂粘合消光底层71,粘合消光底层71上喷涂疏水疏油面层72,能够使抽风口3、出风口4和负压管道10具备自清洁功能。

在杀菌箱3上,杀菌腔5的一侧部或另一侧部通过粘胶粘接的方式设置清洁等级检测仪,能够及时检测杀菌腔5内的清洁等级,在长时间使用中,一方面便于操作人员及时知悉杀菌腔5内清洁等级,另一方面清洁等级检测仪和风机可电性连接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可通过杀菌腔5内清洁等级调整风机的抽风效果,达到均衡温度清洁化妆品瓶的效果。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本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