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生态湿地除磷专用填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人工湿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生态湿地除磷专用填料系统,包括土壤过滤层、防渗过滤层、集水系统、集水区配料滤料过滤层、复合除磷填料过滤层、布水区配水填料过滤层、湿地植物,其特征在于:在土壤过滤层的上端依次设置有防渗过滤层、集水区配料滤料过滤层、复合除磷填料过滤层、布水区配水填料过滤层、湿地植物,在集水区配料滤料过滤层布设有集水系统。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有效地净化废水中的总磷,不需要加药,运行成本低,不产生二次污染。
【专利说明】
一种新型生态湿地除磷专用填料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人工湿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生态湿地除磷专用填料系统。
【背景技术】
[0002]总磷作为环保水处理行业的一个难题,常规物化加药处理会产生大量的污泥,运行成本高,导致二次污染等问题,生态湿地作为一种集景观绿化、水体净化于一体的处理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决策者的关注,但常规生态湿地对磷的去除效果因受气候、植物生长等其他元素的影响,运行效果不稳定。
[0003]常规生态湿地除磷效果会受到季节、植物生长状态、来水水质水量波动等原因,造成出水总磷去除效果不稳定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解决以上现有难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生态湿地除磷
[0005]专用填料系统。
[000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生态湿地除磷专用填料系统,包括土壤过滤层、防渗过滤层、集水系统、集水区配料滤料过滤层、复合除磷填料过滤层、布水区配水填料过滤层、湿地植物,其特征在于:在土壤过滤层的上端依次设置有防渗过滤层、集水区配料滤料过滤层、复合除磷填料过滤层、布水区配水填
[0007]料过滤层、湿地植物,在集水区配料滤料过滤层布设有集水系统。
[0008]进一步的,所述复合除磷填料过滤层为2cm?4cm粒径的载体,
[0009]在载体上面有多孔性交换接触面积。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有效地净化废水中的总磷,不需要加药,运行成本低,不产生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1-土壤过滤层、2-防渗过滤层、3-集水区配料滤料过滤层、4-复合除磷填料过滤层、5-布水区配水填料过滤层、6-湿地植物、7-集水系统、8-布水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生态湿地除磷专用填料系统,包括土壤过滤层1、防渗过滤层2、集水区配料滤料过滤层3、复合除磷填料过滤层4、布水区配水填料过滤层5、湿地植物6、集水系统7、布水系统8,其特征在于:在土壤过滤层I的上端依次设置有防渗过滤层2、集水区配料滤料过滤层3、复合除磷填料过滤层4、布水区配水填料过滤层5、湿地植物6,在集水区配料滤料过滤层3布设有集水系统7,在湿地植物6过滤层中布设有布水系统8。
[0015]进一步的,所述复合除磷填料过滤层4为2cm?4cm粒径的载体,上面有多孔性交换接触面积。
[001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基坑中先把最底过滤层的土壤进行夯实作为土壤过滤层I,污水通过布水系统8进入湿地植物6过滤层,依次通过布水区配水填料过滤层5、复合除磷填料过滤层4、集水区配料滤料过滤层3,然后经过集水系统7排出集水区配料滤料过滤层3。复合除磷填料过滤层4采用2cm?4cm粒径的载体,上面有多孔性交换接触面积,主要作用机理是同离子交换,载体在吸附,与植物生态解析中有一个良好的动态平衡,对总磷的去除有良好的效果,形成总磷吸附、交换、去除、生态再生,良好的反应生态循环链,具有运行效果稳定、无二次污染、运行成本低等优点。专用填料本身物化性质及机械强度不发生变化。本实用新型的外形及粒径可依据水量处理规模的调整,但内部结构及原理不变。
[00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有效地净化废水中的总磷,不需要加药,运行成本低,不产生二次污染。
[0018]上面以举例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改动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新型生态湿地除磷专用填料系统,包括土壤过滤层(I)、防渗过滤层(2)、集水区配料滤料过滤层(3)、复合除磷填料过滤层(4)、布水区配水填料过滤层(5)、湿地植物(6)、集水系统(7)、布水系统(8),其特征在于:在土壤过滤层(I)的上端依次设置有防渗过滤层(2)、集水区配料滤料过滤层(3)、复合除磷填料过滤层(4)、布水区配水填料过滤层(5)、湿地植物(6),在集水区配料滤料过滤层(3)布设有集水系统(7),在湿地植物(6)过滤层中布设有布水系统(8); 所述复合除磷填料过滤层(4)为2cm?4cm粒径的载体,上面有多孔性交换接触面积。
【文档编号】C02F3/32GK205710102SQ201620665343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6月30日
【发明人】肖帅帅, 谢舒婷, 张荣荣, 刘建光, 温学琴, 王兵, 薛振华, 胡广龙
【申请人】肖帅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