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快速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00610阅读:81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中的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快速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的保证,其关键在于污水处理厂生化系统中活性污泥状态是否良好,污泥生长及产出比例是否正常。目前,由于我国部分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并不稳定,而进水水质突变将直接影响到生化系统中污泥活性以及污泥产量的稳定,导致处理工艺及出水水质异常。

为了解决污泥问题对系统工艺及出水水质造成的不利影响,污水处理厂只能通过大量排出生化系统中过量生长或者受到污染、老化的现有污泥,并培养新泥来进行缓解和调整。排出的污泥亦只能通过污水厂初建的脱水机房进行污泥机械脱水,将其含水率降至污泥处置要求(80%以下),来进行后续处置。机械脱水方式,虽然可以保证污水厂正常排泥需要,但面对如进水水质异常等突发环境事件时,其产量相对固定,脱水时效低的弊端得以体现,从而无法保证污水厂亟需的工艺调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是现有机械污泥脱水技术中存在的产量相对固定,脱水时效低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快速处理装置,可以对生化系统内需要排出的污泥进行大量、快速处理,以提高污水厂工艺调整时效,保证生化系统排泥需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快速处理装置,包括排泥池体,所述排泥池体内设置有排泥泵,所述排泥泵的出口通过排泥管路连接到至少一个土工管袋内;所述排泥管路上设置有管道混合器,所述管道混合器通过高分子絮凝剂投加管路连接于高分子絮凝剂投加装置;所述土工管袋放置在防水承托层表面中部,所述防水承托层周边设置有渗滤液集水槽。

其中,所述渗滤液集水槽内设置有渗滤液排水泵,所述渗滤液排水泵通过渗滤液排水管路连接至排水井。

其中,所述防水承托层表面的中部至周边具有向下的坡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利用土工管袋渗滤作用并结合投加相应高分子絮凝剂,极大降低了机械脱水所产生的能耗,排泥速度快,排泥量大,非常适用于污水处理厂快速排泥,并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过程中无需进行过多人为操作,节约人力成本;经本实用新型脱水、晾干后的污泥含水率低,可达60%以下,另外固化后的污泥可进行填埋处置,不会产生垃圾渗滤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污泥快速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1.排泥池体,2.排泥泵,3.排泥管路,4.高分子絮凝剂投加装置,5.高分子絮凝剂投加管路,6.管道混合器,7.土工管袋,8.防水承托层,9.渗滤液集水槽,10.渗滤液排水泵,11.渗滤液排水管路,12.排水井。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特点及效果,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快速处理装置,主要由排泥池体1、排泥泵2、排泥管路3、高分子絮凝剂投加装置4、高分子絮凝剂投加管路5、管道混合器6、土工管袋7、防水承托层8、渗滤液集水槽9、渗滤液排水泵10、渗滤液排水管路11、排水井12组成。

本实用新型可根据工艺需要,选择不同的排泥池体1,如生化池、污泥泵房、储泥池等,并且对所排污泥的浓度没有过高要求。在选择好的排泥池体1内部布置排泥泵2,排泥泵2可根据排泥量、排泥时间、排泥池体与装置相对位置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选择相应流量和扬程。排泥泵2出口连接排泥管路3,排泥管路3的终端连接土工管袋7。

在排泥管路3的中途设置带三通功能的管道混合器6以达到使污泥和高分子絮凝剂完全混合、絮凝的作用,提高土工管袋7的渗滤效果。管道混合器6和高分子絮凝剂投加装置4之间通过高分子絮凝剂投加管路5进行连接。

土工管袋7根据工艺需要可以设置有多个,土工管袋7放置于防水承托层8表面中部并由防水承托层8支撑,防水承托层8周边设置有渗滤液集水槽9,渗滤液集水槽9内设置有渗滤液排水泵10,渗滤液排水泵10的出口连接渗滤液排水管路11,渗滤液排水管路11的终端连接至排水井12。

土工管袋7用于对所排污泥进行过滤,使泥水进行有效分离。通过土工管袋7的渗滤作用将与高分子絮凝剂混合后的污泥截留于土工管袋7内部,而将污泥中大量的水分排出土工管袋7外部,并集中收集于防水承托层8上面预设好的渗滤液集水槽9中,最终通过渗滤液集水槽9内的渗滤液排水泵10及渗滤液排水管路11排入排水井12。

防水承托层8需具备防水性,用于放置和支撑土工管袋7,并在其周边设置渗滤液集水槽9,同时,防水承托层8应从中心土工管袋7的位置至周边渗滤液集水槽9的位置形成一定向下坡度,以利于渗滤液收集和外排。渗滤液排水泵10的流量应与排泥泵2流量相对应,以保证不出现渗滤液外溢现象。

下面简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排泥时,首先开启置于排泥池体1内部的排泥泵2,待污泥通过排泥管路3经过管道混合器6时,开启高分子絮凝剂投加装置4,高分子絮凝剂可采用聚丙烯酰胺,其浓度可根据所排污泥的浓度进行配置,一般情况下,聚丙烯酰胺加水所配置的质量浓度为0.5%~1.0%。

排泥过程中,观察注入土工管袋7内污泥脱水情况。渗滤液的清澈程度与污泥性状以及絮凝剂与污泥结合情况有关,当渗滤液逐渐增多并流入渗滤液集水槽9内时,可根据渗滤液水量大小适当开启渗滤液排水泵10,将渗滤液通过渗滤液排水管路11排入排水井12,以防止渗滤液外溢。同时,根据土工管袋7的膨胀程度以及污泥脱水情况,可间歇、分批向土工管袋7内注入污泥。

待土工管袋7膨胀至其饱满状态时,停止排泥泵2以及高分子絮凝剂投加装置4,静置土工管袋7使其自然脱水,以免注入污泥过量致使土工管袋7胀裂。此时,根据渗滤液水量大小,适时启停渗滤液排水泵10。待土工管袋7内污泥经脱水后,土工管袋7体积减小、收缩后,可继续向其注入污泥,直至经过土工管袋7过滤脱水后的污泥填满土工管袋7。

例如,某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4万m3/天,生化系统内污泥浓度较高。受进水水质突变影响,需要进行大量排泥。由于需要排出系统的污泥量大,通过初建脱水机房进行污泥脱水,更新生化系统内污泥所需周期长,必将影响工艺调整时效。在此情况下,采取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可将生化系统内污泥大量、快速集中排出。根据当时生化池内污泥浓度较高,具备直接脱水条件的特点,选择直接在生化池内布置排泥泵2,同时向排泥管路3内投加高分子絮凝剂并采用土工管袋7进行渗滤。最终该项工程排泥量大,时间周期短,较脱水机房机械脱水时间快5倍之多。

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很多形式的具体变换,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