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7127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净水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净水系统。



背景技术:

反渗透净水器的整个滤芯一般由前置PP棉(即由聚酯纤维进行人造化学纤维)、颗粒活性炭、反渗透滤芯和后置活性炭4个滤芯串联构成。为了在保证过滤精度的前提下,实现复合滤芯中各滤层寿命的统一,以减少更换滤芯的工作量,反渗透净水器采用复合滤芯,这种复合滤芯是将预过滤滤芯(前置PP棉、颗粒活性炭)和后端的精细过滤滤芯(可以是RO膜(即反渗透膜,其孔径小至纳米级,在一定的压力下,水分子可以通过RO膜,而源水中的无机盐、重金属离子、有机物、胶体、细菌、病毒等杂质无法通过RO膜,从而使可以透过的纯水和无法透过的浓缩水严格区分开),也可以是纳滤膜或者超滤膜),甚至后置口感滤芯(例如后置活性炭)全部复合在一支滤芯中。

相关技术中,更换上述复合滤芯的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将复合滤芯及盛装复合滤芯的滤瓶一起抛弃并更换新的;另一种是打开滤瓶,取出其内的复合滤芯并进行更换。前者虽然操作简单,却会造成材料和资源的浪费,特别是滤瓶直径较大,且滤瓶为耐压而采用强度较高的材料和较大的壁厚时,会导致成本较高。后者更换复合滤芯需要专业的售后人员使用专用扳手操作,操作复杂,且复合滤芯取出时会有残余水从滤瓶中流出,导致复合滤芯更换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净水系统,这种净水系统的复合滤芯的更换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净水系统,包括:复合滤芯组件,所述复合滤芯组件具有入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复合滤芯组件包括滤瓶、滤盖和复合滤芯,所述滤瓶的一侧敞开,所述滤盖设在所述滤瓶的所述一侧且与所述滤瓶之间限定出用于容纳所述复合滤芯的容纳空间,所述滤盖上设有触动开关,所述复合滤芯的顶部设有提拉板,所述提拉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设有枢转轴,所述提拉板通过所述枢转轴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复合滤芯上,所述提拉板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滤瓶的上端面;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设在所述入口的上游;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设在所述第二出口的下游,主控板,其中所述触动开关、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均与所述主控板电连接,打开所述滤盖、触动所述触动开关,所述主控板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关闭且打开所述第一电磁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净水系统,通过将滤盖上的触动开关与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均通过主控板相连,且触动开关可以通过主控板控制第二电磁阀关闭且打开第一电磁阀,从而自来水可以通过第一电磁阀并以较高的压力流入复合滤芯组件,进而将复合滤芯冲出滤瓶,方便了复合滤芯的更换,且净水系统成本较低。而且,复合滤芯上设置了可绕枢转轴旋转的提拉板,并将提拉板的第一端延伸至滤瓶的上端面,向上提起提拉板的第二端,提拉板的第一端就可以向下撬动滤瓶,从而将复合滤芯方便且快速地自下向上从滤瓶中取出,方便了复合滤芯的更换,且滤瓶内的残余水不会流出。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净水系统还可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主控板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打开预定时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触动开关为微动开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提拉板的第二端与所述枢转轴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提拉板的第一端与所述枢转轴之间的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复合滤芯的顶部边缘具有周向间隔设置的两个安装部,其中所述枢转轴的两端分别设在两个安装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滤瓶的上端面上形成有向下凹入的容纳槽,其中所述提拉板的第一端适于伸入所述容纳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复合滤芯的顶部设有提手,所述提手包括从下到上依次相连的连接部和提手部,所述连接部的底部与所述复合滤芯相连,所述提手部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连接部的横截面积,所述提手部的侧壁上设有避让口,其中所述提拉板的第二端适于配合在所述避让口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提拉板的第二端的外边缘与所述提手部的侧壁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圆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提手位于所述复合滤芯的顶部中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提拉板和所述枢转轴分别为两个,且两个所述提拉板和两个所述枢转轴关于所述复合滤芯的径向相对。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净水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复合滤芯组件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所示的复合滤芯的主视图;

图4是图3中所示的复合滤芯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200:净水系统;

100:复合滤芯组件;101:第一电磁阀;102:第二电磁阀;103:前置过滤网;104:增压泵;105:单向阀;106:高压开关;107:泵;

100a:入口;100b:第一出口;100c:第二出口;

1:滤瓶;11:容纳槽;

2:复合滤芯;21:复合滤芯主体;22:密封圈;23:提拉件;

231:提拉板;2311:第一端;2312:第二端;

232:枢转轴;233:安装部;

234:提手;2341:连接部;2342:提手部;2343:避让口;

3:滤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净水系统200。

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净水系统200,包括复合滤芯组件100、第一电磁阀101、第二电磁阀102和主控板(图未示出)。

复合滤芯组件100具有入口100a、第一出口100b和第二出口100c,复合滤芯组件100包括滤瓶1、滤盖3和复合滤芯2,滤瓶1的一侧敞开,滤盖3设在滤瓶1的一侧,且滤盖3与滤瓶1之间限定出用于容纳复合滤芯2的容纳空间,滤盖3上设有触动开关(图未示出),复合滤芯2的顶部设有提拉板231,提拉板231的第一端2311和第二端2312之间设有枢转轴232,提拉板231通过枢转轴232可枢转地连接在复合滤芯2上,提拉板231的第一端2311延伸至滤瓶1的上端面。第一电磁阀101设在入口100a的上游,第二电磁阀102设在第二出口100c的下游。其中触动开关、第一电磁阀101和第二电磁阀102均与主控板电连接,打开滤盖3、触动触动开关,主控板控制第二电磁阀102关闭且打开第一电磁阀101。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游”和“下游”可以分别理解为水的流动方向的上游和下游。

例如,如图1所示,净水系统200还可以包括自来水通路、纯水通路和废水通路,其中,自来水通路与复合滤芯组件100的入口100a相连,纯水通路与复合滤芯组件100的第一出口100b相连,废水通路与复合滤芯组件100的第二出口100c相连,由此,经自来水通路通过入口100a流入复合滤芯组件100内的自来水经复合滤芯组件100过滤后,净化后得到的纯水通过第一出口100b由纯水通路流出,而废水则通过第二出口100c由废水通路流出。其中,自来水通路中沿水流的流动方向可以依次连接有前置过滤网103、第一电磁阀101、增压泵104,前置过滤网103用于对进入到复合滤芯组件100内的水进行预先过滤,纯水通路中沿水流的流动方向可以依次连接有单向阀105和高压开关106,单向阀105用于防止过滤后的纯水回流到复合滤芯组件100内,废水通路中沿水流方向依次连接有第二电磁阀102和泵107。

如图1和图2所示,复合滤芯组件100的滤瓶1可以大体为顶部敞开的圆筒形结构,复合滤芯2可以为与滤瓶1的形状相适配的圆柱形结构,滤盖3优选设在滤瓶1的顶部,且滤盖3与滤瓶1之间限定出容纳空间,复合滤芯2可拆卸地设在上述容纳空间内,且复合滤芯2可以包括复合滤芯主体21和设在复合滤芯主体21顶部的提拉件23,其中,提拉件23可以套设在复合滤芯主体21的顶部,以便于从滤瓶1内取出复合滤芯2,密封圈22套设在提拉件23的外侧,以密封复合滤芯2的上部与滤瓶1的内壁之间的间隙,防止水从滤瓶1与复合滤芯2之间的间隙溢出,保证了复合滤芯2和滤瓶1之间的密闭性,从而保证了净水效果。可选地,提拉件23的外周壁上形成有向内凹入的凹槽,密封圈22适于设在凹槽内,以对密封圈22起到定位的作用。提拉板231可以设在提拉件23上,提拉板231通过枢转轴232可枢转地连接在提拉件23上,提拉板231的第一端2311朝向远离复合滤芯2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提拉板231的第二端2312朝向靠近复合滤芯2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且枢转轴232位于提拉板231的第一端2311和第二端2312之间,提拉板231的第一端2311延伸至滤瓶1的上端面,从而第一端2311的下表面可以与滤瓶1的上端面接触。

当需要取出复合滤芯2时,可以打开滤盖3,从而就可以触动滤盖3上的触动开关,触动开关发出信号给主控板,主控板就可以控制第二电磁阀102关闭,同时打开第一电磁阀101,自来水依次流经前置过滤网103和第一电磁阀101,在增压泵104的作用下,产生较高的压力并从入口100a流入复合滤芯组件100。由于自来水的压力较高,自来水对复合滤芯2有较大的冲击作用,从而可以将复合滤芯2从滤瓶1中冲出,复合滤芯2冲出后,轻轻向上提起提拉件23就可以将复合滤芯2从滤瓶1中完全取出,方便了复合滤芯2的更换,使得复合滤芯2的更换简单、快捷,且净水系统200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当自来水水压不足或者断电的情况(例如电源线不够长等),净水系统200无法利用自来水的水压将复合滤芯2冲出,此时,可以向上提起提拉板231的第二端2312,提拉板231的第一端2311将向下压滤瓶1的上端面,使复合滤芯2克服自身重力和密封圈22的摩擦力,从而轻松地将复合滤芯2自下向上从滤瓶1中取出,由此,同样方便了复合滤芯2的更换,使得复合滤芯2的更换简单、快捷,且滤瓶1内的残余水不会流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净水系统200,通过将滤盖3上的触动开关与第一电磁阀101、第二电磁阀102均通过主控板相连,且触动开关被触动后可以通过主控板控制第二电磁阀102关闭且打开第一电磁阀101,从而自来水可以通过第一电磁阀101并以较高的压力流入复合滤芯组件100,进而将复合滤芯2冲出滤瓶1,方便了复合滤芯2的更换,且净水系统200成本较低。而且,复合滤芯2上设置了可绕枢转轴232旋转的提拉板231,并将提拉板231的第一端2311延伸至滤瓶1的上端面,向上提起提拉板231的第二端2312,提拉板231的第一端2311就可以向下撬动滤瓶1,从而同样可以将复合滤芯2方便且快速地自下向上从滤瓶1中取出,方便了复合滤芯2的更换,且滤瓶1内的残余水不会流出。此外,复合滤芯2不仅可以在保证过滤精度的前提下,实现复合滤芯2中各滤层寿命的统一,以减少更换滤芯的工作量,同时也可以减少接头和管路,简化净水管路,降低漏水风险,从而减小净水系统200的占用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主控板控制第一电磁阀101打开预定时间,可以避免第一电磁阀101打开时间过长,自来水过多而从滤瓶1中溢出,导致自来水的浪费,也可以避免第一电磁阀101打开时间过短,自来水过少而无法将复合滤芯2从滤瓶1中冲出,由此,预定时间的设置既保证了自来水可以将复合滤芯2从滤瓶1中冲出,同时也节省了水资源。可以理解的是,预定时间的设置可以根据自来水的压力和自来水的流量、以及滤瓶1和复合滤芯2之间的容纳空间的大小等具体设置。

可选地,触动开关为微动开关,但不限于此。由此,打开滤盖3,就可以触动滤盖3上的触动开关例如微动开关,从而触动开关给主控板发出信号,使主控板控制第二电磁阀102关闭、打开第一电磁阀101。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微动开关”是具有微小接点间隙和快动机构,用规定的行程和规定的力进行开关动作的接点机构,用外壳覆盖,其外部有驱动杆的一种开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提拉板231的第二端2312与枢转轴232之间的距离大于提拉板231的第一端2311与枢转轴232之间的距离。例如,如图2所示,通过设置使提拉板231的第二端2312与枢转轴232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端2311与枢转轴232之间的距离,由此,利用杠杆原理,对提拉板231的第二端2312向上施加较小的力就可以通过枢转轴232在提拉板231的第二端2312产生向下的较大的作用力,该作用力将向下撬动滤瓶1,使复合滤芯2脱离滤瓶1,从而使复合滤芯2的更换省时省力,进一步方便了复合滤芯2的更换。

具体而言,复合滤芯2的顶部边缘具有周向间隔设置的两个安装部233,其中枢转轴232的两端分别设在两个安装部233上。例如,如图2所示,两个安装部233设在提拉件23上,且这两个安装部233沿周向间隔开地设在复合滤芯2的顶部边缘,每个安装部233上均形成有一个安装孔,枢转轴232的两端适于分别穿过两个安装部233上的安装孔,以使枢转轴232可枢转地连接在两个安装部233之间,提拉板231可以套设在枢转轴232上且位于两个安装部233之间以随枢转轴232一起转动。由此,通过在复合滤芯2的顶部边缘设置两个安装部233,可以将枢转轴232远离提拉板231的第二端2312并邻近滤瓶1的边缘设置,从而使枢转轴232与提拉板231的第二端2312之间的距离大于枢转轴232与提拉板231的第一端2311之间的距离,进而使更换复合滤芯2省时省力。而且,两个安装部233分别设在提拉板231在周向上的两侧,从而可以对提拉板231进行周向上的定位,保证提拉板231在周向上的位置,使枢转轴232对提拉板231的支撑作用最大化。

可选地,滤瓶1的上端面上形成有向下凹入的容纳槽11,其中提拉板231的第一端2311适于伸入容纳槽11内。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容纳槽11形成在滤瓶1的上端,且容纳槽11可以由滤瓶1的部分上端面竖直向下凹入形成,提拉板231的第一端2311适于伸入容纳槽11内,由此,容纳槽11的周向侧壁可以对提拉板231的第一端2311进行周向定位,可以有效保证提拉板231在周向上的位置。其中,提拉板231的第一端2311的上端面优选与滤瓶1的上端面平齐,或略低于滤瓶1的上端面,以便于在滤瓶1的顶部装配滤盖3,且保证了复合滤芯2的美观。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复合滤芯2的顶部设有提手234,提手234包括从下到上依次相连的连接部2341和提手部2342,连接部2341的底部与复合滤芯2相连,提手部2342的横截面积大于连接部2341的横截面积,提手部2342的侧壁上设有避让口2343,其中提拉板231的第二端2312适于配合在避让口2343内。例如,如图2-图4所示,提手234设在提拉件23的顶部,由于提手部2342的横截面积大于连接部2341的横截面积,从而可以方便用户稳定抓住提手部2342,实现复合滤芯2的拆装。而且,提手部2342侧壁上的避让口2343可以由提手部2342的部分侧壁朝向靠近提手部2342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凹入形成,同样可以对其内的提拉板231的第二端2312进行周向上的定位。

当需要更换复合滤芯2时,可以先向上提起提拉板231的第二端2312,在提拉板231的第一端产生的向下的撬动力的作用下,复合滤芯2将脱离滤瓶1,当复合滤芯2的上端脱出滤瓶1内后,可以不再提起提拉板231而是向上提起提手部2342,使复合滤芯2完全脱离滤瓶1,从而快速完成复合滤芯2的拆卸。

可选地,提拉板231的第二端2312的外边缘与提手部2342的侧壁可以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圆形。例如,如图2所示,提拉板231的第二端2312的外边缘呈圆弧形,提手部2342的侧壁呈圆弧形,将提拉板231的第二端2312置于提手部2342的避让口2343内,则提拉板231的第二端2312的外边缘和提手部2342的侧壁在提拉件23的上部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圆形,从而保证了提拉件23的上部的美观。而且,用户用手向上提起提拉板231的第二端2312时,作用面即为第二端2312的外边缘,将提拉板231的第二端2312的外边缘设为圆弧形,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可以使用户使用更加舒适。

优选地,如图2-图4所示,提手234位于复合滤芯2的顶部中央,在通过提手234将复合滤芯2放入滤瓶1或将复合滤芯2从滤瓶1中取出时,可以保证复合滤芯2的中心轴线始终与滤瓶1的中心轴线平行,从而方便复合滤芯2与滤瓶1的快速拆装,且方便了提手234的加工,降低了成本。

可选地,提拉板231和枢转轴232分别为两个,且两个提拉板231和两个枢转轴232关于复合滤芯2的径向相对。例如,如图2所示,提拉件23上设有两个提拉板231,每个提拉板231均对应一个枢转轴232,且两个枢转轴232关于复合滤芯2的径向相对,两个提拉板231也关于复合滤芯2的径向相对,用户可以同时向上提起这两个提拉板231,使复合滤芯2受力均匀,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净水系统2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