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催化、超滤、纳滤组合工艺控制饮用水中有机微污染物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3620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光催化、超滤、纳滤组合工艺控制饮用水中有机微污染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的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预处理单元、光催化池、超滤膜、纳滤膜,超滤膜池与光催化池分开设置,以免紫外灯的照射影响超滤膜的使用寿命;原水经过预处理单元后,出水进入到光催化池,进一步降解水中剩余溶解性有机物和各种微量有机污染物,光催化池出水进入超滤膜池去除部分有机物,超滤膜池出水进入纳滤膜进行处理,得到更优质的处理水。

2.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在线的检测系统,根据检测系统的检测指标,采用不同的浓水回流方式,决定纳滤膜浓水是回到氧化池还是超滤膜池,提高各个工艺单元的处理效果,发挥对不同污染物采用不同回流途径。

3.按照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浓水中溶解氧或者COD较高,COD≥10mg/L,说明有机物含量较高,回流到光催化池中,若其含量不高,COD<10mg/L,回流到超滤膜池。

4.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光催化池,分子量较大的有机物被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或将小分子有机物无机化。

5.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超滤膜所用的超滤膜组件为外压浸没式膜组件,材质是聚氯乙烯或聚偏氟乙烯;超滤膜的孔径范围为0.01~0.02μm之间,超滤膜的通量为10~30L/m2·h。

6.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光催化池中放置紫外灯和二氧化钛颗粒,紫外灯增加光催化效果,且对于池中微生物有灭活作用;二氧化钛颗粒粒径为0.5~5μm。

7.按照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二氧化钛颗粒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以TiSO4为钛源,取15mL的TiSO4储备液、5mL冰醋酸,缓缓加入到30mL无水乙醇中,边加边搅拌,搅拌30min得到A液;再取1mL乙酸加入到1mL去离子水中,和20mL无水乙醇,边加边搅拌,搅拌15min得到B液;剧烈搅拌下将B液逐滴滴入A液,室温下搅拌5h得到溶胶,再将溶胶移入晶化釜封闭,置于恒温箱内120℃下晶化10h室温下,形成凝胶。再将制备好的凝胶放入100℃的烘箱里干燥12h;最后置于管式炉中,在400℃下并热处理2h,升温时间为40min,升温速率为10度/分钟,自然冷却后将催化剂置于干燥器中备用。取一定量的氟硅烷偶联剂,溶于乙醇溶液,配置成0.5~5g/L氟硅烷偶联剂水溶液,在室温下,取上述制备好的催化剂,浸泡于此溶液中10h,之后,取出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置于110℃条件下干燥2h取出,然后,将其浸泡在0.5~5mmol/L三氟甲基三甲基硅烷水溶液中浸泡1h,之后用去离子水冲洗表面,用去离子水冲洗后置于110℃的烘箱中干燥固化2h。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