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淘米水污水及含蛋白质污水的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77177发布日期:2018-10-16 20:11阅读:228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淘米水污水及含蛋白质污水的处理方法,属于稻米加工行业及食品加工行业污水环保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在稻米加工行业,尤其是用稻米加工米粉行业,由于稻米需要进行水洗,由此产生大量的废水,尤其是废水中所含有的蛋白质成分,如不进行及时处理,在其腐败过程中产生难闻的腐败气味,而屠宰厂废水中更是主要以蛋白质和油脂为主要污染物。目前主要的处理方法是采用自然沉淀加上微生物好氧曝气分解其中的有机物,由于蛋白质是大分子,微生物好氧的分解效率受到影响,增加了曝气时间和耗电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减少污水中蛋白质等大分子发酵后产生的难闻气味,减少曝气分解污水中有机物的负荷,本发明的一种淘米水污水及含蛋白质污水的处理方法,通过加入钙盐或镁盐作为沉淀絮凝剂,使污水中的蛋白质类有机物快速絮凝沉淀。所用的钙盐或镁盐是氯化钙、硫酸钙、氯化镁或硫酸镁。经过沉淀后,过滤分离脱除沉淀物或将上层污水分离提取,再将污水进行污泥曝气处理,使污水中的剩余有机物经微生物好氧分解,达到达标排放后排放或回用。其它植物性或动物性蛋白质具有类似的可被钙盐或镁盐沉淀的化学特性,因此,同样适用于一般含植物或动物蛋白质污水的处理,即加入钙盐或镁盐作为沉淀絮凝剂,使污水中大部分的蛋白质类有机物发生絮凝沉淀。经过沉淀后,过滤分离脱除沉淀物或将上层污水直接分离提取,将污水进行污泥曝气处理,使污水中的剩余有机物经微生物好氧分解。

本发明的优点是,可以低成本、方便简单地沉淀除去污水中大部分的蛋白质,在蛋白质腐败变臭前将其尽可能的沉淀脱除,避免了臭味对环境的影响,也使废水中主要含的有机物是细菌等微生物容易消化分解的糖类物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作为示范,用0.5升自来水清洗市售糯米1斤,取所得淘米水各100ml,分别倒入烧杯a和b。作为对比,将0.1g氯化钙加入烧杯a中并进行快速搅拌,同时开始计时。20分钟后即可目测烧杯a中的溶液几乎清澈透明,也已经没有明显的胶体丁达尔现象,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作为对比的烧杯b中的淘米水,虽然也可见白色的沉淀物,但淘米水水体仍然浑浊,并显示明显的丁达尔现象。经约2天的沉淀,烧杯b中的溶液也几乎透明,说明了没有添加氯化钙的溶液沉淀进行的缓慢。另外在自然状态下(实验室内气温1-12℃)经10天的发酵(即没有任何人为的干预),烧杯a中可以嗅到明显的醇香味,而烧杯b中则散发出明显的酸臭味,且烧杯a溶液的表面没有见到明显的菌膜或菌斑,但烧杯b中溶液的表面生长出绿色的直径达5mm的分散菌斑。20天后观察发现,烧杯a表面只有一层薄薄的白色膜层,而烧杯b的表面已经几乎完全覆盖了绿色的菌膜和菌毛,菌膜下方则是约2mm厚果冻样物质。上述现象的对比说明了经絮凝沉淀蛋白质后的污水的生化反应的不同。

污泥法曝气处理含糖等有机物废水是成熟的常规技术,上述脱除了大部分蛋白质的废水,经过处理后即可达标排放。

将絮凝剂换成硫酸钙石膏或氯化镁或硫酸镁,发现具有类似的效果。由于钙盐或镁盐对蛋白质所具有的变性作用,屠宰场动物性污水中的蛋白质也会发生类似的变性和沉淀絮凝效果,虽然其中的油脂无法得到有效的处理。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发明所揭示技术内容所做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的一种淘米水污水及含蛋白质污水的处理方法,通过加入钙盐或镁盐作为沉淀絮凝剂,使污水中的蛋白质类有机物快速絮凝沉淀。所用的钙盐或镁盐是氯化钙、硫酸钙、氯化镁或硫酸镁。经过沉淀后,过滤分离脱除沉淀物或将上层污水分离提取,再将污水进行污泥曝气处理,使污水中的剩余有机物经微生物好氧分解,达到达标排放后排放或回用。达到减少污水中蛋白质等大分子发酵后产生的难闻气味,减少曝气分解污水中有机物的负荷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秦才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秦才东
技术研发日:2017.03.29
技术公布日:2018.10.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